文言識讀/陳又甄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鐘毓與鐘會

注釋

  • 少有令譽:年少時就有美名
  • 令:美
  • 語ㄩˋ:告訴
  • 聞:聽
  • 敕ㄔˋ:皇帝的命令
  • 戰戰慄慄:害怕得發抖

大意

鐘毓和鐘會從小的名聲就不錯,鐘毓13歲時,魏文帝便聽到了這個消息,就跟他們的父親說,叫他們兩個兒子來見他。鐘毓因爲太緊張臉上有汗,而魏文帝便問鐘會為什麼沒有流汗,他說:因為太緊張不敢流汗。

惡搞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剛剛從樓下爬上來...」復問會:「卿何以不汗?」會面無難色,輕拂衣袖,對曰:「轉角有電梯!」

七步成詩

注釋

  • 持:拿著、握住
  • 漉ㄌㄨˋ:過濾
  • 菽ㄕㄨˊ:豆子的總稱
  • 萁ㄑ一ˊ:豆的莖部
  • 釜ㄈㄨˇ:鍋子

大意

我把煮熟的豆子過濾掉豆渣後,留下豆汁用來做羹湯。豆莖在鍋子下燒,豆子在滾燙的沸水中發出聲音,那聲音聽起來好像在哭泣。豆子和豆莖都是從同一株根長出來的,何苦要這樣折磨彼此。

惡搞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講道一半,啊!一聲,被自己的腳絆倒了。

歷史五個大階段簡介

階段一:共主時期(夏商周)

各有各的地盤,有地盤的人大多會找一個最有實力的人當領導,再去各地打仗。

階段二:第一次大分裂

第一次大分裂是春秋戰國時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地盤,因此在徵求人才改良新的制度。

階段二:第一帝國

第一帝國是在秦、漢帝國,統治了全天下,只求穩定性發展,日復一日。

階段三:第二次大分裂

第二次大分裂是在三國、魏晉、南北朝。招募人才改良許多的制度。

階段三:第二帝國

第二帝國是隨、唐,講求穩定發展。

階段四:農牧帝國興起

這個階段是游牧民族開始興起的年代,與漢人互相爭天下,與漢人輪流統治。

階段五:現代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期:約
  • 舍:走
  • 乃:才、竟然
  • 不:否
  • 相委的相:單方面
    1. 雙方的作為:相忍為國
    2. 單方的作為:相信、苦苦相逼
  • 相委的委:丟棄
  • 相委:
  • 引:拉
  • 顧:看

大意

陳太丘和朋友約了但遲遲沒來,於是太丘先走,朋友反而生氣,而元方則跟他說:你自己沒有守信用,時間到了沒來,還當我的面前罵我爸爸,朋友便是覺得丟臉

惡搞改作

晉明帝

  • 潸:
  • 涕:眼淚
  • 致:導致
  • 以:將
  • 謂:說說看
  • 然:
  • 異:
  • 重:再
  • 乃:竟然
  • 色:表情
  • 邪:
  • 夙:

大意

晉明帝小時後。有人從長安來而元帝聽到他訴說洛陽的消息,難過了起來。元帝問明帝你認為長安跟太陽哪一個比較遠,明帝回太陽遠,因為沒有聽說有人從太陽那裡來,而在宴會上元帝想炫耀他兒子並問她一樣的問題,他卻回答不一樣的,因為他說抬頭只看的見太陽

捉刀英雄

注釋

  • 以:認為
  • 形:長相
  • 使:命令、叫
  • 床:凳椅坐榻
  • 既:完
  • 令:讓
  • 然:但是
  • 乃:你

大意

曹操要召見匈奴來的使者,但他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於是讓崔季假扮自己,自己拿著刀站在座位的旁邊。接見完畢後,曹操派人私下問那使者:「魏王怎麼樣?」使者說:「魏王風采非常,但是座位旁邊那個拿刀的人才是個英雄。」曹操聽說了,派人殺了那個使者。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資訊工的發展

夏、商、周

(字)刀竹

春秋、戰國、秦、漢

「筆」竹、邸報

三國、晉、南北朝、隋、唐

筆、(紙)、(拓)、(印)、雜報

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筆、紙、印「書」、小報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報紙、電波、電腦、網路

資訊工具的限制與影響

三公九卿制vS三省六部制

  • 三公九卿制:
    1. 秦漢時期
    2.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3.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4.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 三省六部制
    1.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
    2.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3.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4.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將進酒

註釋

  • 樽:杯子
  • 且:姑且
  • 鐘鼓:鐘
  • 饌玉:山珍海味
  • 沽:端
  • 將:趕快
  • 玉:美石
  • 鐘鼓饌玉:富貴生活
  • 徑:

大意

他們三人看著鏡子覺得時光飛逝自己越來越老,人生應該就是要好好享受,喝再多酒也沒關係。每個人生出來都有他的用處,不用去心疼買酒的錢,因為花光了再賺就有了。李白便唱了一首歌讓他們知道他的心境。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值不得珍貴,他只想活在酒醉中,從以前到現在聖人都不會被注意,只有懂得享樂的人反倒留下名聲。曹植當年在平樂觀大擺宴席,盡情歡樂。管你那昂貴的馬跟衣服,都拿去換成酒來讓我好好消愁。

瞭解與思考

「天生我材必有用」為什麼要接「千金散盡還復來」?

人生出來都有他的用處,就算錢花光了還是有能力把它賺回來

「惟有飲者留其名」為什麼要接「陳王昔時宴平樂」?

古人只有懂得享樂的人才能留下他的名聲,像是:曹植當時就是時常喝酒、享受歡樂

北京話與河洛話

北京話與河洛話有什麼不同?

  • 北京話有唇齒音、翹舌音
  • 河洛話有入聲.閉口音、深喉音、河洛話有7個音。

今天河洛話為什麼比北京話保留了更多古代中原的古音?

因為河洛話從唐代那時候就有了,而北京話較為後期才發展出來

感受與心得

在上課的時候聽了很多遍,一開始覺得很好笑,也沒有特別喜歡,只覺得發音很酷,然後唱起來的調調很奇特,但是丁丁給我聽其他表演版本的時候,就會比較想了解他在唱什麼,旋律也很好聽。對這首詩的看法,我覺得他講的蠻好的,真的是要及時行樂,人生很短,能歡樂的時候儘量歡樂,但是也不太自甘墮落。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

請說明為什麼東漢末年政治混亂。

胡人遷入長城南邊地帶居住,因為漢人欺壓胡人的關係,造成兩端混亂。

請說明在政治混亂,百姓生活痛苦時,什麼性質的組織,容易串連百姓,起來起義造反。

共同信仰

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是哪兩個事件。

  1. 黃巾之亂
  2. 董卓之亂

第二次大分裂時代的核心課題是「胡、漢關係到底該怎麼辦?」請問除了五胡十九國胡、漢互砍外,還有哪些朝代或國家提出哪些方針來解決這個問題?誰沒有成功?誰成功了?是用什麼方法成功的?

  • 北魏推動漢化不成功
  • 北齊推動胡化不成功
  • 北周推動漢人、胡人結婚(強制配對)、行府兵制成功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西晉司馬家沒有內鬨(八王之亂),天下仍能維持統一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不行,漢人跟胡人的關係本來就是對立的,即使沒有內鬨,胡人也會想辦法拿到掌握權

在胡漢關係找到解答之前,即使前秦符堅打贏了淝水之戰,他就能夠統一天下,建立長期穩固的王朝嗎?試說明你的理由。

不行,反正不管什麼原因朝代也不能撐太久,總有一天會有人把這個王朝滅掉

馮諼客孟嘗君

注釋

  • 好:愛好、擅長、喜好
  • 諾:答應聲、好
  • 以:因為
  • 賤:藐視、看不起
  • 食:食物
  • 具:供置、酒肴
  • 居有頃:過了不久
  • 鋏:劍
  • 比:一樣、等同於。
  • 駕:
  • 揭:舉
  • 過:拜訪
  • 客我:待我以客
  • 彈:敲打
  • 惡:討厭
  • 給:供給
  • 記:賬冊,古代一種公文
  • 習:熟悉
  • 責:債的本字
  • 署:署名、簽名
  • 負:辜負
  • 謝:道歉
  • 倦:疲勞不堪
  • 憒:心思煩亂
  • 懧愚:懦弱無能沉
  • 沉:沉浸
  • 羞:
  • 約車:準備車馬、整理行裝。約,纏束,約車即套車
  • 驅:駕車
  • 之:動詞:前往
  • 矯:假裝
  • 下陳:(前)後室、宮
  • 拊:撫
  • 子:動詞。
  • 賈:(ㄍㄨˇ)買
  • 休矣:休息
  • 期年,一周年之后。整整一年
  • 就國,回自己的封地。國,指孟嘗君的封地薛
  • 乘:古代四馬一車為一乘,亦可泛指車
  • 虛:空出
  • 固:堅決、持
  • 太傅:官名,為輔弼國君之官。左右手、老師
  • 齎ㄐㄧ:帶著
  • 文車:紋,文飾華美的車輛
  • 駟:四馬駕的車
  • 服劍:佩劍
  • 不祥:意為糊塗、不好
  • 被ㄆㄧ:于宗廟之祟,遭受祖宗神靈降下的災禍、遭受
  • 顧,顧念
  • 纖介:比喻極微小

大意

齊國有一個人叫馮諼。因為太窮而不能養活自己。他請人告訴孟嘗君,表示願意在他的門下寄居為食客。馮諼沒有任何的專長跟才能,孟嘗君聽了還是接受了他。旁邊的人認為孟嘗君看不起馮諼,就讓他吃粗劣的飯菜。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的劍,一直在抱怨為什麼我要受這種對待,一直不知足,但其實是想讓孟嘗君對他有印象。後來孟嘗君問他的門客:“誰熟習會計的事?”馮諼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孟嘗君見了名字感到很驚奇,問:“這是誰呀?旁人就是唱那‘長鋏歸來’的人。”孟嘗君說:“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虧待了他,還沒見過面!”他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於是準備車輛,帶著債券上路,問孟嘗君:「債款收齊了,要買什麼回來呢?」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諼駕車來到薛地。債券全部核驗後,他站起來詐稱孟嘗君的命令,把債券燒掉,人民開心不已。於是趕車回到齊國,孟嘗君對他回來這麼快感到奇怪,於是穿戴整齊出來見他,問:「債款收齊了嗎?為什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呢?」馮諼回答:「都收齊了!」又問:「買了什麼回來?」馮諼說:「您說看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我想說您家裡物質上的東西都不缺,您家裡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因此我私自用債款為您買了義。」孟嘗君問:「怎麼買義呢?」馮諼答道:「您現在只有這小小的薛地,還要在他們身上謀取利益。我私自詐稱您的命令,燒了那些債券,人民高喊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過了一年,齊王跟孟嘗君說:「我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自己的臣子!」孟嘗君只好回到薛邑,距離薛地還差百里時,百姓們都來迎接他。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我到今天才見到。」馮諼說:「狡兔有三處洞穴,才不過免於一死而已。現在您只有一處棲身之所,還不能放心,請讓我再為您安排兩處棲身之所吧!」孟嘗君給馮諼五十輛車,黃金五百斤,向西到梁國,對梁惠王說:「齊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各國諸侯誰先迎接聘用他,就能富足而兵強。」於是梁王把相位空出來,派使者帶黃金千斤,車子一百輛,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到薛邑,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是很貴重的禮物,百輛兵車是很顯貴的使臣才有的排場,齊王應該聽到這個消息吧!」梁使往返三次,孟嘗君不肯前往任職。齊王聽到這件事後,趕緊派遣太傅帶黃金千斤,和繪有文彩的馬車兩輛,向孟嘗君道歉說:「都是我不好,得罪了你,我實在不值得你幫助啊!希望你顧念先王的宗廟,暫且回朝來治理萬民吧!」馮諼告誡孟嘗君說:「希望您向齊王請求,將先王傳下來的祭器賞賜給您,在薛地建立宗廟。」宗廟建成後,他回來報告孟嘗君:「三窟都已安排好了,您可以高枕無憂了!」孟嘗君做宰相幾十年,連一點細微的禍患也沒有

理解與思考中請探討以下問題

第一段課文中,馮諼所有動作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麼?

要讓自己在千人中凸顯而出,讓孟嘗君對他有印象

如果沒有第一段的鋪路,馮諼說他要去收債,孟嘗君就一定會讓他去收嗎?

不會

第三段開頭,孟嘗君為什麼交代馮諼至買:「視吾家所寡有者。」

馮諼有哪些出色的地方?每一點都要引述馮諼所做過的事,來印證你的觀點

  1. 觀察人心:
    • 他知道其實孟嘗君也不缺薛地的錢,如果把債券燒掉,人民開心,也算是做一個人情給孟嘗君
  2. 自我推薦:
    • 要想辨法在千人中脫穎而出其實是蠻困難的,所以他從一開就在測試孟嘗君的底,有事沒事就彈著劍讓大家對他有印象
  3. 深謀遠慮:算三步
    • 在孟嘗君發現馮谖幫他做人情後,他還是覺得這樣不夠保險,於是他就想到先到梁國,用錢跟資源來吸引他們,請他們用吸引人的金錢來聘請孟嘗君,而齊王聽到了也開始緊張,於是也請孟嘗君回到他們齊國當宰相。
  4. 有膽識
    • 一般人是沒有勇氣能一把就燒了薛地的所有債券,我想他一定有先想到之後孟嘗君發現後一定會理解他會什麼會這麼做

孟嘗君有什麼過人之處?也要舉出他的表現來印證你的觀點。

很大肚,馮谖把債券都燒掉的時候,他已經有點生氣了,但他還是忍住了,他請馮谖買東西回來,馮谖竟跟她說她買了義回來,正常人聽到這時候脾氣再好都會爆炸,但孟嘗君還是忍住了。

為什麼馮諼都窮到吃不上飯了,還不去典賣他的劍來換食物?

因為沒有他的劍,他就不會引起孟嘗君的注意

成語典故

  • 雞鳴狗盜:
    • 孟嘗君帶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生王族,本是齊國人,不會真心想幫秦國,秦昭王覺得有理,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藉口殺掉。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做報酬。但孟嘗君剛到秦國,他已經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知道他放在何處。他也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孟嘗君等不了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正是半夜。而秦國的規定是早上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不可能會叫。大家正煩惱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雞叫聲,接著,城關外的雞也跟著叫。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怎麼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 狡兔三窟: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 戰國時,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反而把債券全燒了,孟嘗君還很生氣。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諼的用心。馮諼等於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以後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 高枕無憂:
    • 戰國時,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反而把債券全燒了,孟嘗君還很生氣。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諼的用心。馮諼等於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以後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 奇貨可居:
    • 戰國時,有個名叫子楚的人,生活潦倒。呂不韋剛巧到邯鄲做生意,見到子楚並很賞識他,並說:“這個人是個希奇的寶貝,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原來子楚是秦昭王的太子安國君的庶子,呂不韋見其父將會即位,便落力攏絡其父最寵愛的華陽夫人。及後,華陽夫人收子楚為義子,並成功說服秦昭王立子楚為太子。最後,子楚繼承皇位,為莊襄王。任呂不韋為相,並封為文信侯
  • 一字千金:
    • 戰國末年,呂不韋身為秦國丞相。在呂不韋的門客中,有不少人是各國著名學者的門人,他們都有著淵博的知識,才華橫溢。呂不韋常常聽他們探討學問,漸漸產生了一個念頭,想依靠他們的力量,寫出一部前所未有的巨著,讓世人都能記得他。於是,他從賓客中挑選了幾十位才華出眾的學者,讓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毫無保留地寫出來,最後由他親自修改審定,取名為《呂氏春秋》。這部書糅合了儒家、道家及其他各家的思想學說,令呂不韋非常得意。他下令把《呂氏春秋》,張貼在京城城門旁邊,公開宣布:「如果有誰能增加或減少一個字,就賞賜給他千兩黃金。(一字千金)」人們聽聞此事,都前來觀看。但過了一個月,還沒有人敢出來指摘他的缺點。呂不韋更加得意,便下令把《呂氏春秋》抄了幾百部,在全國傳布。不久,他的名聲也傳遍了天下。

智庫與兩岸

  • 現代的智庫從事哪些活動?
    1. 直接進行政策由說
    2. 探討各種可能的發展
    3. 出版書籍
    4. 舉辦研討會
  • 美國的對台政策對台灣的國家安全至為重要,台灣的政府又不容易直接和美國政府官員交往互動,那台灣要怎樣去影響美國的對台政策?
    • 利用許多的美國與台灣的智庫來辦一些交流會,邀請兩方代表來交流。
  • 台灣在游說美國政府對台政策時,要以何種角度與立場來切入?
    • 以美國政府的立場跟角度切入
  • 近來美國許多智庫紛紛建議台灣不要強行推動全募兵制,為什麼?
    • 台灣的壯年人口越來越少,又少子化
    • 推動全募兵制需要準備很多的工作包刮大量的去宣傳人民當兵
  • 今天中國正在舉行所謂的十九大,請說明十九大的完整名稱是什麼?
    •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 說明中國共產黨,黨員、黨代表、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總書記之間的關係與大約的人數。並說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目前每幾年開一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全體會議目前每幾年開一次?
    • 中央委員負責籌備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集許多的黨員包括以上,總書記是核心的人物,要報告給許多中央委員和黨員,國家的現況,以及對許多政策的報告。
    • 黨員人數:7千萬;黨代表:3000人;中央政治局:40人;中央政治局常委:7~9人;總書記;1人。
    •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五年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一年

雨霖鈴

註釋

  • 「驟雨」初「歇」:1.陣雨2.
  • 「都門」帳飲無「緒」:都門:京城門外。
  • 留戀處蘭舟「催發」:
  • 竟無語「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
  • 千里「煙波」:
  • 「暮靄」沉沉「楚天」闊:傍晚的雲氣。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 楊柳岸「曉風」殘月:
  • 此去「經年」:一年又一年。

探究與思考

  1. 「雨霖鈴」三個字與本詞全文內容有何關係?
  2. 發揮想像,「雨霖鈴」詞中將要分別的兩人,可能是什麼關係,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1. 情人
    2. 因為裡面有寫到「楊柳」,古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楊柳,寫到這兩個字應該只有戀人離別才會寫出來的。
    3. 文章中後一句形容兩人難捨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
  3. 詞和曲很像,兩者要怎麼區分,請各找一例比較說明之。
    1. 字數:詞:長短句。每一詞牌中的文字不可任意增減。曲:長短句。可加襯字,句法較具有彈性。
    2. 用韻:詞:按譜填詞,可換韻。曲:韻腳靈活
    3. 風格:詞:詞尚沈鬱,重在立意,似翩翩佳公子。曲尚豪朗,重在遣辭,有點惡少氣息
  4. 北宋碰到的歷史挑戰都是些什麼?
  5. 按照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看法,北宋王安石變法,有沒有可能換一位主持變法的人就可以讓變法成功,為什麼?

自選詞

李清照《如夢令》

誰伴明月獨坐?我金影兒兩個。


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


無那,無那,好個悽惶的我

鴻門宴

探討與思考

  • 司馬遷寫史記的動機?
    • 為了要完成她父親的遺願司馬遷,後來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十多年後,終於完成
  • 鴻門宴對楚漢之爭的影響?

簡述歷史的作用。

  • 簡述中國史書的三大體例
    • 編年體
    • 紀傳體
    • 紀事本末體

正史就可信嗎?野史就不可信嗎?為什麼?如何讀史來還原真象?

    • 兩者都可參考吧
    • 正史多是記錄皇朝歷史等,由專門的史官編寫,但編寫後又要給上面的官看,所以在編寫上多是要考慮當朝皇帝的利益的,正史也不一定全部是歷史真相。
    • 野史是非史官編寫的,沒有太多的束縛,不用顧慮太多事,可以將一些皇家不想說的事情寫出來,但是同時又加入了編寫者很多的個人的情緒,所以真實性會被質疑。

什麼是四史?什麼是廿四史? 簡述項羽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西楚的最後失敗有什麼關係? 簡述劉邦的個性、為人,並舉實例印證,還有這些個性、為人和漢的最後成功有什麼關係?

「楚漢相爭的成語典故」

破釜沉舟 約法三章 鴻門宴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楚河漢界 分一杯羹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霸王別姬 無顏見江東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