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爪哇皮影戲偶
出自六年制學程
目錄
展品基本說明
- 名字:比瑪(Bima)
- 地點:印尼爪哇
- 西元:1600-1800年
- 東經:111.15
- 南緯:7.30
- 高度:74.5公分
- 寬度:43公分
- 特徵:
- 比瑪有黑色的臉、超長的鼻子、細長的手臂、雙手各長著一個大爪子,並穿戴著金色的衣服,配戴色彩鮮豔的裝飾。
- 比瑪戲偶中的黑臉代表他心的平靜與安寧,不同於皮影戲裡繪成紅色、代表惡毒和殘酷的「壞人」。
- 印度的比瑪皮影戲偶並沒有被做成奇形怪狀。
- 印尼皮影戲的製作者、演出者、觀眾都是伊斯蘭教徒,為符合伊斯蘭教義中不能崇拜偶像的規定,所以將印度史詩中的神話人物卡通化,以示這不是神像。而在印度本地的皮影戲偶就沒有這種變形的現象。
爪哇皮影戲中常用的故事
羅摩衍那
羅摩衍那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
- 羅摩來到彌提羅國,愛上公主錫多,並參加拉弓比賽贏得與錫多結婚的權利。
- 羅摩的父親原想傳位給羅摩,不過他必須遵守很久以前她與一位救過他生命的王后的諾言:必須放逐羅摩道森林中14年,並將王位讓給自己(王后)的兒子;雖然羅摩的父親並不願意,但他還是必須遵守諾言,將羅摩放逐到森林中。
- 羅摩的妻子錫多與羅摩的朋友羅什曼也伴隨他,在森林中生活。
- 在被佔領的楞伽島王國,城堡中住著十首魔王羅波納,他十分討厭羅摩,因此他派手下變成金鹿引誘羅摩一行人,好抓走錫多。
- 羅摩及羅什曼去追鹿,而錫多單獨待在森林,最終被羅波納綁架,被關在楞伽島的花園中。
- 羅摩請求神猴哈奴曼協助尋找錫多,神猴和猴群造了一座通往楞伽島的橋,羅摩一行人前去拯救錫多。
- 兩方開始交戰,雙方慘重,不過羅波納方更加嚴重,最後羅摩順利殺死羅波納,將錫多帶回。
- 錫多滿心歡喜,但羅摩卻悶悶不樂,並對妻子說道: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你現在自由了。經歷了所有這些之後,我必須告訴你的是我們的習俗不允許曾經單獨居住在陌生人房間中的妻子再次回來。毫無疑問,我們根本不能繼續生活在一起。
- 錫多很傷心,便叫羅什曼立即點燃篝火。她走進篝火堆裡時一邊說道:噢,偉大的火神,請替我作證。
- 火神將錫多救了回來,羅摩總算相信了錫多。
摩訶婆羅多
- 摩訶(ㄏㄜ)(Mahā)是偉大的意思,「摩訶婆羅多」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王後裔」。婆羅多是印度傳說中的偉大國王,是本故事中四代人的祖先。
整部「摩訶婆羅多」到處都是印度教因果教義的表現。 - 第一代:訶斯提那普爾國王福身王(善塔努)
- 福身王先和恆河女神生了天誓,即毗(ㄆ|ˊ)濕摩。天誓的前身是天上八位婆蘇神,因偷走如意神牛受到仙人的詛咒被貶到凡間,眾婆蘇神請求恆河女神也下凡當他們在凡間的母親。好心的女神答應了,於是化身為凡人嫁給福身王,但約定丈夫不能探詢她的來歷或干涉她的行為。恆河女神與福身王結婚後,八位婆蘇神依次出生,而女神一生下孩子就把他扔進恆河裡淹死,這樣婆蘇神就升天了。福身王雖然不能理解,但礙於誓言也只好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個個被淹死。但是當第八位天神出生時,福身王再也忍受不了這種暴行,阻止了女神,結果違反了那個誓言。恆河女神告訴了他全部真相之後就返回天界去了,第八位天神也應了那個詛咒而留在凡間(但被帶離父親13年)化身為毗濕摩,是摩訶婆羅多中難敵一方(俱盧族)最主要的英雄。
- 福身王又和貞信生了奇武王和花釧王,並承諾將王位傳給貞信的兒子。
- 第二代:福身王死後奇武王和花釧王也都早死沒有後代。
- 貞信召來了私生子廣博仙人,請他跟奇武王的兩位遺孀(安必迦以及安波利迦)進行借種生子。廣博仙人和安必迦生下了天生瞎眼的持國,和安波利迦生下皮膚白皙的般度。
- 天誓為了孝順父親,發誓放棄王位繼承權,並要一生獨身。
- 第三代:由於持國失明,所以般度即位為王。
- 般度年少時,拉弓射中了一隻正在性交的羚羊,但羚羊是仙人化身,般度自此被仙人詛咒不得與女性交歡,否則會慘死。般度先後娶兩妻昆蒂和瑪得里,但都不能交歡。
- 昆蒂和仙人學過「天神產子」的咒法。用此法幫般度取得五子:堅戰、比瑪、阿周那、無種、偕天,前三個算他的,後兩個算瑪得里的兒子。
- 某一天,般度抵抗不了瑪德利美貌的誘惑,忘了詛咒而向她求愛,瑪德利雖然拒絕他,但還是讓仙人的死亡詛咒成真。般度的死讓瑪德利自責,她把兒子托給昆蒂扶養後,在般度的火葬中殉情。
- 持國前世曾是位暴君,有一天在湖上看見一隻天鵝被百隻小天鵝圍繞著,他一時興起下了令,殺了所有小天鵝並挖去天鵝雙眼,所以這個轉世他必須瞎眼並承受喪失百子的傷痛。
- 般度死時令持國攝政。
- 持國生了以難敵為首的百子。
- 般度年少時,拉弓射中了一隻正在性交的羚羊,但羚羊是仙人化身,般度自此被仙人詛咒不得與女性交歡,否則會慘死。般度先後娶兩妻昆蒂和瑪得里,但都不能交歡。
- 第四代:以難敵為首的一脈與以堅戰為首的五兄弟堂兄弟互鬥而死亡殆盡。
- 難敵由於不能繼承王位,因此非常妒忌五位堂兄弟。
- 在持國(第三代)與長老毗濕摩(第二代)的主持下,難敵分得了一半國土。
- 難敵秘密在般度家族宮殿縱火,但般度家族已經接到警告逃跑,在逃亡過程中遇到了黑天,黑天成為他們的終生戰友。
- 難敵征服了整個印度,但堅戰卻被加冕成為皇帝。難敵非常生氣,設計邀請堅戰兄弟玩擲骰子遊戲,在過程中出老千贏了屬於堅戰的所有物品。但持國等長輩們出面干涉,要難敵歸還一切。不過後來他們又玩一次堅戰還是輸了,被放逐13年。
- 十三年期滿後,五子決定反擊,要求難敵歸還屬於自己的國土,遭到難敵拒絕。
- 黑天想為他們說和,但也失敗了。
- 雙方展開了震動整個婆羅多世界的俱盧之野會戰。雙方都有許多盟國加入。
- 難敵在與比瑪的最後對戰中被比瑪以非法的手段打斷雙腿,戰敗而死。
- 過了18天的戰鬥,只有般度家族、毗濕摩和俱盧家族(難敵一派)的幾個老戰士活下。
- 俱盧家族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全部死光,詛咒黑天作為一位神卻沒有解決戰爭。
- 黑天接受這種詛咒36年,離開這個世界。
- 般度家族也感到厭倦,放棄所有一切,在登上喜馬拉雅山的過程中一個一個的死去,只有堅戰曾經儘力試圖阻止這場殺戮,最終是肉身到達因陀羅天堂。
比瑪
比瑪是英雄五兄弟當中的其中一員,是兄弟中的英勇戰士:人格高尚、個性坦率,如同超人搬強壯,擁有十萬頭大象的巨力。他不但擅長搞笑、也是型男大廚。敵人要是碰到他的爪子就死定了。
印尼皮影戲偶
- 印尼偶戲主要分佈於爪哇與巴里島,各有特色。
- 爪哇偶戲可分為三種:皮影戲、杖頭偶戲與扁木偶戲。
- 其中皮影戲歷史最悠久,但由於經歷回教文化壓抑,戲偶鮮艷、造型曲線誇張,以擺脫偶像崇拜禁令。
- 爪哇皮影戲沒有固定劇場,設備是可移動的。
- 演師的養成是經由兩種方式:父傳子,師傳徒。
- 演師知曉劇情、操偶、口白、音樂、科儀驅邪,社會地位崇高。
- 樂團由30人以下組成,樂器有鑼、鼓、笛、箏、弦樂器、木琴等,其中以木琴與手鼓為主要樂器。音樂開場儀式後,出現「生命樹/高山」象徵宇宙。生命樹出現於影窗中央具備多種功能:
- 宣告正式演出
- 一個場景結束
- 整齣戲結束
- 演出時「生命樹/高山」化為各種地點:森林、宮殿、山巒;或代表各式自然現象,如暴風雨、大火、自然災害等。當移開「生命樹/高山」正戲即開始。
- 杖頭偶戲深受爪哇回教文化影響。特色是頭部、手臂皆是實木立體雕刻,胸部以布料填充,但腰部以下則僅以布裙圍成,男女皆是。因此演師可以控制裙內的木杖移動人物身體,控制戲偶雙手的木杖進行表演。它的舞臺並不使用影窗,觀眾可以見到演師與後場樂師。
- 扁木偶的故事是圍繞著達瑪吳藍這位英雄人物,以及十三、十四世紀的故事。扁木偶僅於白天演出,目地在於娛樂。顯然扁木偶的出現是比皮影戲還晚。 巴里島的皮影戲是傳自爪哇,且保存印度文化的影響。然而巴里島皮影戲仍與爪哇源頭不同。
- 巴里島皮影戲日夜皆可演出。
- 巴里島皮影戲偶造型比爪哇戲偶更寫實。
- 巴里島皮影戲的成員較少,因此樂團也較小。
影片觀賞:印尼皮影戲
印尼皮影戲起源
- 關於印尼皮影戲的起源有幾種說法。
- 來自印度。印尼皮影戲的內容多來自於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就是一個重要的證據。
- 來自中國,是北宋以後經馬來半島傳入印尼的。
- 源於印尼本土,11世紀時從爪哇王室逐漸傳到印尼各地。
中國皮影戲起源
其中一種說法:
漢武帝與李夫人的故事:
司馬遷的《史記》中,曾提及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死後,武帝極為悲傷而無心理政,因此大臣們就請來一位江湖術士李少翁來招魂,李少翁為滿足武帝的願望,特別架起一個布幕,借徵暗的燈光,使布幕上顯示出人影,並說那是李夫人的亡魂,而使武帝看的如醉如癡,非常欣慰。
皮影戲製作過程
- 製皮
- 中國各地影戲所使用的皮偶材料,因環境條件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多以牛皮、驢皮或羊皮為材,臺灣則以牛皮為主,除了取得較易,也因為牛皮耐高溫、質地堅韌且透光性強。
- 首先,取用牛表面的皮,將其泡入石灰水三、四天(亦有不浸泡石灰水的),取出洗淨,再漂白後,將牛皮撐在架上曬乾。
- 刻製
- 由於劇本較為固定,因此,皮偶造型大多依循傳統、固定的圖樣,演師們通常依演出的需要,照著已完成的造型來描繪製作。
- 首先,把人物藍圖放在皮革下,用鋼針畫出周圍的輪廓線,並以雕刻刀沿輪廓線割下,再泡入水中。直到溼度適中時,用刀刻製,細雕出眼、鼻、口、頭髮、衣裳,接著修邊,最後用木板壓平。
- 染色
- 主要的顏色有黑色、綠色、紅色等
- 熨燙
- 熨燙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染色的顏色經過加溫,讓它吸入皮內,同時也有封閉牛皮毛孔的作用,使皮偶不捲翹、不變形。
- 染色完成後,將其陰乾,然後使用木板壓平再熨燙,使影偶服貼光潔,燙好後用紙夾起來以保持平展,就成了半透明的影偶了。
- 定綴與裝桿
- 為了讓操演時動作靈活無礙,一個完整的影偶,從頭到腳通常可分為頭、胸、腹、雙腿、雙臂、雙肘、雙手等十個構件。(頭部包括顏面、帽、頸等。)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中的「尼西亞」在希臘文的意思是「群島」的意思,而印尼就位於印度東邊的群島;意思為印度東邊的群島。
印尼領土的六大部分
印尼總共有超過一萬個島嶼(17506做大小島),其中包括:
- 婆羅洲南部
- 蘇門答臘島
- 爪哇島
- 蘇拉威西島
- 新幾內亞島西部
- 其它一萬多個島嶼
爪哇島
- 位置:爪哇島,位於印度尼西亞,南臨印度洋,北面爪哇海
- 面積:132,187平方公里(第世界第13位)
- 直立人:
- 兩百萬年之前,在巽他和迪古爾(Digul)高原充沛的降雨,使得大量熱帶植物生長繁茂,為很多史前文化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 直立人於約公元前100萬年到達爪哇,在爪哇東部的布蘭塔斯河附近曾經發現過直立人化石,被稱為爪哇猿人。
簡史
- 由化石及使用工具顯示直立人約在150萬前生活於印度尼西亞群島,稱之為爪哇猿人。
- 現代智人約於4.5萬年前進入該地區,為美拉尼西亞人。
- 南島民族約於西元前2000年移入印度尼西亞,構成現代多數印度尼西亞人,且遍布於群島,侷限了美拉尼西亞人分布範圍,美拉尼西亞人僅分布在印度尼西亞東部。
- 西元前八世紀具備理想的農業環境及掌握水田種稻,促使村莊、城鎮、及小型王國於西元1世紀興起。
- 西元前數世紀時即建立與印度及中國間的貿易關係,貿易也在印度尼西亞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前2世紀後半期,在印尼出現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葉調。
- 公元三至七世紀,出現了古泰、達魯馬、耶婆提、干陀利、馬打蘭王國、夏連特拉王國等分散的小王國。
- 7世紀到14世紀之間,印度教和佛教傳入。
- 13世紀末14世紀初,在爪哇建立了印尼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國–滿者伯夷。
- 隨後,阿拉伯人帶來了伊斯蘭教,逐漸成為今日印度尼西亞的主要宗教。當時,印尼境內分布著很多小王國和部落。
- 1600年之後荷蘭開始殖民印尼。
荷蘭殖民印尼
荷蘭的海上霸權
1600年,荷蘭稱霸了海上貿易,壟斷了世界貿易;17世紀為「荷蘭世紀」。
1670年時,荷蘭擁有的商船噸位超過英國、法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歐主要國家擁有的噸位的總和。
為了保護自己的海上貿易,荷蘭建立強大的海軍,並進行海外殖民。
荷蘭在海上大出風頭時,它的海上霸權危機隱隱出現,地位遭到另一個興起的國家——英國的挑戰。
為了追求海上霸權,英國護國公克倫威爾開始決意對荷蘭進行挑戰。經過苦心經營,到英國進攻荷蘭前夕,英國軍艦在噸位和火力上都超過了荷蘭。
長達幾十年的海上戰爭使荷蘭失去大量殖民地和對航路的保障。
不過荷蘭還保有印度尼西亞。
荷蘭在印尼的殖民地發展圖示(西元1600~1940)
荷屬東印度
- 1596年,荷蘭人霍特曼率領的一支荷蘭船隊到達爪哇島的萬丹。
- 荷蘭於1602年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並成為歐洲位於印尼的主要勢力,曾遭遇破產及印尼人民武裝抗爭,東印度公司於1799年解散。
- 1603年荷蘭在爪哇建商站。
- 1605年,征服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群島中的安汶島、帝利島。
- 1619年,攻占爪哇島上的雅加達,命名巴達維亞,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方的總部。
- 1800年至1949年,荷蘭政府則成立荷屬東印度接管印尼殖民地。
- 在多數殖民統治期間,荷蘭在海岸堡壘以外的控制力相當薄弱,直到20世紀初期荷蘭統治範圍才擴張至今日印尼的版圖。
-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之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雖然在印尼獨立戰爭時內部政治、社會、宗派分歧,但印尼人團結一致爭取獨立。
參考連結
- 搜尋關鍵字中英對照:
- Wayang 印尼爪哇皮影戲
- kulit 皮膚
- Bima 比瑪
-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亞
- 資料來源
- 高雄市皮影戲館-戲說皮影戲
- 印度尼西亞(維基百科)
- 爪哇島(維基百科)
- 摩訶婆羅多(維基百科)
- 摩訶婆羅多人物列表(維基百科)
- 比瑪(維基百科),由此條目選其他語言「Basa Jawa」可到爪哇語「Bima」的條目。此條目亦有英文條目「Bhima」。
- Gathotkaca的英文維基百科介紹:比瑪的兒子,他母親的出身使他成為「半羅剎」,推有許多神通:飛行、改變大小以隱形。他在俱盧之野大戰中造成敵方重大的傷亡,後來難敵請迦爾納祭出法寶將他打死。
- 羅摩衍那(維基百科)
- 印尼也有皮影戲-禮爾邁的世界結構圖
- 世界歷史地圖及時間表
-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