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JPG

簡介

北京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簡歷

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後,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穀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但年門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築而無改建除外。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甚至還把司令部設在這裡,並在圜丘壇上架設大炮,攻擊正陽門和紫禁城,聯軍們將幾乎所有的陳設和祭器都席捲而去。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除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在1913年冬至祭天外,天壇不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1918年起闢為公園,正式對民眾開放。目前園內古柏蔥鬱,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園林。 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作為中國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它的布局嚴謹,建築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在中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築

天壇被兩重壇牆分隔成內壇和外壇,形似「回」字。兩重壇牆的南側轉角皆為直角,北側轉角皆為圓弧形,象徵著「天圓地方」,俗稱「天地牆」。外壇牆周長6553米,原本只在西牆上開闢祈穀壇門和圜丘壇門,1949年後又陸續新建了東門和北門,並把內壇南面的昭亨門改為南門。 天壇的內壇牆周長4152米,闢有六門:祈穀壇有東、北、西三座天門,圜丘壇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廣利門。主要建築都集中在內壇,南有圜丘壇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乾殿,兩部分之間有隔牆相隔,並用一座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丹陛橋」(磚砌甬道)連接圜丘壇和祈穀壇,構成了內壇的南北軸線。

Bjttsyt.png

門票

門票淡季10元 聯票30元, 旺季15元 聯票50元;祈年殿、圜丘、回音壁南神廚等一次性收費每張20元

開放時間

四大門及景點開放、止票、靜園、關門時間

四大門:

  • 開門時間:旺季6:00,淡季6:30
  • 止售時間:20:00
  • 靜園時間:21: 00
  • 關門時間:22: 00

景點每日8點開放:

  • 旺季關門時間:17:30(大門16:00止售聯票)
  • 淡季關門時間:17: 00(大門15:30分止售聯票)

旺季為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為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交通

地鐵

5號線「天壇東門站」

公車

搭乘2、6、15、17、20、39、40、43、45、35、41、106、116、120、803、812等即可到達北京天壇公園。

大約位置

北京天壇位置(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