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沈昀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惡搞改作
惡搞改作
第 82 行: 第 82 行:
  
 
===惡搞改作===
 
===惡搞改作===
 +
魏武將見匈奴使,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重賞匈奴使,賜他為床頭侍衛,每天說好話給他聽。
 +
 
===資訊工的發展===
 
===資訊工的發展===
 
====夏、商、周====
 
====夏、商、周====

2017年9月27日 (三) 16:24的修訂版本

鐘毓與鐘會

注釋

  • 魏文帝:曹柸
  • 敕(ㄔˋ)見:招見
  • 少有令譽:從小就有好的風評
  • 令:美意
  • 卿:大臣的稱呼
  • 聞:聽說

大意

鐘毓跟鐘會從小就有好的名聲,當年十三歲,魏文帝聽說了以後跟他們的爸爸鐘繇說:他要召見他兩個兒子,於是見到皇帝以後鐘毓臉上流滿了汗,皇帝問他為什麼臉上都是汗,鐘毓回答因為皇帝的威嚴讓他流汗,皇帝又問鐘會那你為什麼沒流汗,鐘會回答因為他被皇帝的威嚴震撼連汗都流不出。

惡搞改作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乳兒驚也」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乳兒驚也,乳兒不語。」

七步成詩

注釋

  • 嘗:曾經
  • 漉(ㄌㄨˋ):浸在水中
  • 菽(ㄕㄨˊ):豆子的統稱
  • 釜:鍋子

大意

文帝曾經命令東阿王在七步以內做一首詩,如果做不出來就死刑,當文帝講完東阿王變開始吟詩,煮豆子做羹湯,豆子在水裡煮成湯,豆經在鍋子下燒,豆子在鍋子中滾,明明都是同一家出來,何必這樣為難自己人呢,文帝聽完面有難色。

惡搞改作

文帝嘗令東阿王九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吾持筆,吾持紅果,矣!紅果筆。吾持筆,吾持刺果,矣!刺果筆。紅果筆,刺果筆,矣!筆刺果紅果筆。」帝深有慚色,東阿王曰:「匪泣匪泣,泣珠則貧。」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期:約
  • 舍:走
  • 乃:才、竟然
  • 不:否
  • 相委的相:單方面
  • 雙方的作為:相忍為國
  • 單方的作為:相信、苦苦相逼
  • 相委的委:丟棄
  • 引:拉
  • 顧:看

大意

陳太丘和朋友約了但朋友一直沒來,於是太丘先走,朋友來了反而生氣,而元方則跟他說:你自己沒有守信用遲到,還當我的面前罵我爸,真的很無禮,朋友覺得丟臉

惡搞改作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還先走一步。」元方曰:「家父死,已難過不已,你還罵他,則無禮」友人與元方相擁而泣。

晉明帝

注釋

  • 涕:眼淚
  • 致:導致
  • 以:將
  • 謂:說說看
  • 然:如此
  • 異:訝異
  • 重:再
  • 乃:竟然
  • 色:表情
  • 邪:呢?
  • 夙:早

大意

晉明帝小時候。有人從長安來而元帝聽到有關長安的消息,想起以前難過了起來。元帝問明帝你覺得長安跟太陽哪一個比較遠,明帝說當然是太陽遠,有人說他從長安來,但沒有聽過有人從太陽那裡來,而在宴會上元帝想炫耀自己得兒子很聰明,並問了他一樣的問題,他卻回答長安遠,他說因為抬頭就看的見太陽,但看不見長安

惡搞改作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當人還是當狗比較好」答曰:「當人。當人有知識能統一天下」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當狗。」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當狗每天吃喝啦撒多幸福。」

捉刀英雄

注釋

  • 以:認為
  • 形:長相
  • 使:命令、叫
  • 床:凳椅坐榻
  • 既:完
  • 令:讓
  • 然:但是
  • 乃:你

大意

曹操要召見匈奴來的使者,但他覺得自己長得夠威嚴,於是叫崔季假扮自己,自己站在旁邊當侍衛。召見完畢後,曹操派人私下問使者:「你覺得魏王如何?」使者說:「魏王長的非常帥,但是座位旁邊那個侍衛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說了,派人殺了那個使者。

惡搞改作

魏武將見匈奴使,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重賞匈奴使,賜他為床頭侍衛,每天說好話給他聽。

資訊工的發展

夏、商、周

(字)刀竹

春秋、戰國、秦、漢

「筆」竹、邸報

三國、晉、南北朝、隋、唐

筆、(紙)、(拓)、(印)、雜報

宋、遼、金、西夏、元、明、清

筆、紙、印「書」、小報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報紙、電波、電腦、網路

資訊工具的限制與影響

三公九卿制vS三省六部制

  • 三公九卿制:
    1. 秦漢時期
    2.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3.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4.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 三省六部制
    1.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
    2.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3.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4.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