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李彥廷: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晉名帝
各歷史歷史階段的資訊工具發展和資訊工具對公職人員的選拔影響
第 116 行: 第 116 行:
 
*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
 
*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各歷史歷史階段的資訊工具發展和資訊工具對公職人員的選拔影響===
+
===各歷史階段的資訊工具發展和資訊工具對公職人員的選拔影響===
 
*共主時期(三代):共主時期的資訊工具是用刀在竹子或竹片上刻字,當時只有貴族會讀書,所以就是都是皇族的人擔任。中央管制採公宰臣尹。
 
*共主時期(三代):共主時期的資訊工具是用刀在竹子或竹片上刻字,當時只有貴族會讀書,所以就是都是皇族的人擔任。中央管制採公宰臣尹。
 
*第一次大分裂和第一帝國:接下來筆和墨發展出來了,所以就更方便了,有竹.邸報。貴族下去貧民間教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都是自我推薦的,各國的都不統一,一國都想比一國強。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得方式去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第一次大分裂和第一帝國:接下來筆和墨發展出來了,所以就更方便了,有竹.邸報。貴族下去貧民間教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都是自我推薦的,各國的都不統一,一國都想比一國強。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得方式去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2017年9月27日 (三) 16:18的修訂版本

鍾毓和鍾會

注釋

  • 少:年少
  • 第一個令:美
  • 聞:聽說
  • 第二個令:命令.吩咐
  • 敕:皇帝詔書
  • 曰:對....人說
  • 語:告訴

大意

  • 鍾毓和鍾會在十三歲時很有美名。魏文帝曹丕聽說了,跟他們的父親鍾繇吩咐:「請你兩位兒子來」。於是兩個少年就見面了,鍾毓的臉上流汗。曹丕問鍾毓:「你的臉上怎麼流汗了?」鍾毓說:「皇帝很有威嚴,我嚇得一直流汗!」曹丕又問了鍾會:「你怎麼沒有流汗?」鍾會說:「皇帝很有威嚴,我更嚇到汗流不出來。」

惡搞改作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剛剛在外面運動~」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剛剛去運動我坐在樹下乘涼。」

要表達的意思

  • 這篇文章要表達的第一層涵義,就是魏文帝曹丕非常有威嚴。更深層的則是要表達話術,從兩兄弟的回答可以發現,只一件負面和正面的事情可以把它正面的事。

七步成詩

注釋

  • 嘗:曾經
  • 東阿王:曹植
  • 行大法:處死
  • 漉:把東西浸到水中
  • 菽:豆類的種稱
  • 釜:鍋子
  • 煎:煎熬
  • 萁:豆莖

大意

  • 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要在七步之內說出一首詩,沒有達成就必須處死。曹丕一講完,曹植就說:「煮熟的豆子拿來做羹湯,把豆渣濾掉做成豆汁。把豆子的莖放在鍋子裡煮,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都是在同一根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的如此急迫。」

惡搞改作

  •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走到第六步就滑到了,曹丕哈哈大笑。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期:約定
  • 舍:自己先走
  • 乃:才
  • 不:否
  • 相委:丟棄.拋棄
  • 引:拉
  • 顧:看.左顧右盼

大意

陳太邱和朋友約好了中午要一起出去玩,因為等不到朋友,就自己先去玩了。有人過了很久才到,問他的兒子,才得知爸爸已經自己去玩了。一聽便非常生氣,明明約好了,居然拋棄他自己先走。元方聽了,便說你晚到就已經很無理,當小孩面罵爸爸更無理。陳太邱的朋友聽了很羞愧,要去拉元方,元方就不理他進家門了。

惡搞改作

  • 陳太邱和朋友約好了中午要一起出去玩,等到中午等不到人於是自己先去了。去了時候發現原來朋友在那裡等他。他就問朋友說你怎麼沒到他家,朋友這才說他忘了約在他家集合,因此想說在這裡等他。

故事寓意

  • 講一個人再批評別人會先隱去前提,只要前提加上去就知道這個人是在強辯。

晉明帝

注釋

  • 潸:然而
  • 涕:眼淚
  • 致:導致
  • 以:因此.所以
  • 謂:認為
  • 然:如此
  • 異:訝異
  • 重:再
  • 乃:竟然
  • 色:表情
  • 邪:呢?
  • 夙:早

大意

有一天晉明帝做在元帝的腿上,元帝問了來自長安的人,聽到長安的狀況,並流淚了。明帝問了爸爸為何哭泣,安慰爸爸說:只要努力的收復國土,我們一定可以回到長安的。隔天,元帝把大臣都朝上朝,問了明帝一樣的問題,明帝竟然說出了不一樣的答案,諷刺群臣都沒貢獻。元帝聽了黯然失色。

惡搞改作

  • 有一天晉明帝做在元帝的腿上,元帝問了來自長安的人,聽到長安的狀況,並流淚了。明帝問了爸爸為何哭泣,爸爸邊笑邊流淚著說,因為長安的人鬧笑話,我聽了覺得很好笑。他召集所有人過來聽,所有人聽了之後哈哈大笑。

故事寓意

  • 這個故事主要要表達的是明帝說的兩句話,第一句: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這句話是在安慰老爸,就說我們只要努力收復國土,很快就可以回長安了。第二句話:日近。是再諷刺群臣都沒有甚麼貢獻。

捉刀英雄

注釋

  • 以:長得.生得
  • 形:形體.形貌.樣貌
  • 使:使者
  • 床:椅子
  • 既:動作已經結束了
  • 令:命令
  • 然:如此.是
  • 乃:才

大意

曹操要見匈奴的使者,覺得自己很醜,派人假裝自己,並請那人問匈奴:覺得曹操如何?曹操自己假扮士衛在旁邊聽,使者說:魏王很有威嚴,站在旁邊的那個士衛,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不想讓匈奴使者知道自己的拔炳,便追殺了匈奴使者。

惡搞改作

曹操要見匈奴的使者,覺得自己很醜,派崔季珪假裝自己,並請崔季珪問匈奴:覺得曹操如何?曹操自己假扮士衛在旁邊聽,使者說:魏王很有威嚴,站在旁邊的那個士衛,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不想讓匈奴使者知道自己的拔炳,便追殺了匈奴使者。

故事寓意

  • 這篇故事的寓意是在講曹操多疑,不願意被看輕自己的真面目,怕這個使者成為他的勁敵,所以先把他殺了。

歷史五個大階段簡介

階段一:共主時期(夏商周)

  • 各有各的地盤,許多有地盤的人會找一個厲害的做老大。然後當老大有甚麼要去打仗,小弟會跟老大一起去揍別人。沒事老大會要小弟要固定到他那裡捐獻和送禮。這就是共主時期。

階段二:第一次大分裂

  • 第一次大分裂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地盤,一個都想比一個強。因此在徵求人才改良新的制度。

階段二:第一帝國

  • 第一帝國是在秦、漢帝國,統治了全天下,只求穩定性發展,每一天都要過著一樣的日子。

階段三:第二次大分裂

  • 第二次大分裂是在三國、魏晉、南北朝。當時也是拚命的招攬人才,改良許多的制度。

階段三:第二帝國

  • 第二帝國是隨、唐,講求穩定發展,沒有紛擾。

階段四:農牧帝國興起

  • 這個階段是游牧民族開始興起的年代,與漢人互相爭天下,與漢人輪流統治。

階段五:現代化

  • 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

中國古代的人事制度

各歷史階段的資訊工具發展和資訊工具對公職人員的選拔影響

  • 共主時期(三代):共主時期的資訊工具是用刀在竹子或竹片上刻字,當時只有貴族會讀書,所以就是都是皇族的人擔任。中央管制採公宰臣尹。
  • 第一次大分裂和第一帝國:接下來筆和墨發展出來了,所以就更方便了,有竹.邸報。貴族下去貧民間教書。春秋戰國時期公職人員都是自我推薦的,各國的都不統一,一國都想比一國強。秦漢帝國則是用鄉里舉選得方式去選拔公職人員,中央管制採三公九卿制。
  • 第二次大分裂和第二帝國:再來就是紙被發展出來了,減低了很多成本,所以文字都寫在紙上,或用拓印,還有報紙,而且可以大量印刷,還可以裝訂。第二次大分裂是公職人員採九品中正,中央管制採過渡制。到第二帝國的時候用科舉考試選拔公職人員,採三省六部制。
  • 農牧帝國興起:這段時期也是用科舉選把制度,資訊工具:紙、印、書、小報。
  • 現代化:發明了報紙、電波、電腦、網路,所以要做很多事都很方便,公職人員用公民選舉、考試和專政。中央管制就是府、院和黨、院制。

三公九卿

  • 隋唐確立後延續到清末。六部制一直未作改動,三省制,各不同時期有過一些調整和補充。
  • 三省:中書省(決策,起草皇帝的命令)、門下省(審議皇帝的命令)、尚書省(行政,執行皇帝的命令)。
  • 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使相權一分為三,從而加強了皇權。而且將行政、軍事、監察分開,相互制衡,更方便皇權來操縱和控制。
  • 六部:吏、禮、戶、兵、刑、工。是針對國政分工精準的中央行政機構。
  •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設內閣,內閣大學士沒有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 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設立軍機處。

三省六部

  • 秦漢時期。
  • 三公是指丞相(輔佐皇帝治理天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和太尉(主持軍事)。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
  • 丞相為百官之首,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
  • 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和少府這九個部門的長官。皇帝的家政、國政混為一談。

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的不同

  • 前者是將行政、軍事、監察等權力融為一體,後者分門別類非常精準的一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