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沈昀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注釋
注釋
第 16 行: 第 16 行:
 
==七步成詩==
 
==七步成詩==
 
===注釋===
 
===注釋===
 +
*嘗:曾經
 +
*漉:浸在水中
 +
*菽:豆子的統稱
 +
*釜:鍋子
  
 
===大意===
 
===大意===

2017年9月13日 (三) 15:59的修訂版本

鐘毓與鐘會

注釋

  • 魏文帝:曹柸
  • 敕(ㄔˋ)見:招見
  • 少有令譽:從小就有好的風評
  • 令:美意
  • 卿:大臣的稱呼
  • 聞:聽說

大意

鐘毓跟鐘會從小就有好的名聲,當年十三歲,魏文帝聽說了以後跟他們的爸爸鐘繇說:他要召見他兩個兒子,於是見到皇帝以後鐘毓臉上流滿了汗,皇帝問他為什麼臉上都是汗,鐘毓回答因為皇帝的威嚴讓他流汗,皇帝又問鐘會那你為什麼沒流汗,鐘會回答因為他被皇帝的威嚴震撼連汗都流不出。

惡搞改作

七步成詩

注釋

  • 嘗:曾經
  • 漉:浸在水中
  • 菽:豆子的統稱
  • 釜:鍋子

大意

文帝曾經命令東阿王在七步以內做一首詩,如果做不出來就死刑,當文帝講完動阿王變開始吟詩,煮豆子做羹湯,豆子在水裡煮成湯,豆經在鍋子下燒,豆子在鍋子中滾,明明都是同一家出來,何必這樣為難自己人呢,文帝聽完面有難色。

惡搞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