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百年紀念大幅單面印刷品: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40 行: 第 40 行:
 
[[檔案:德國2.jpg|500px]]
 
[[檔案:德國2.jpg|500px]]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
[[分類:大英博物館百品特展]]

2015年10月5日 (一) 10:01的修訂版本

百品說明

  • 名字:宗教改革百年紀念大幅單面印刷品
  • 英文名:Reformation Centenary Broadsheet
  • 發現地:德國萊比錫
  • 材料:木板印刷
  • 製造年代:西元1617年
  • 規格:長28.4公分,寬34.7公分

宗教改革的背景

  • 宗教改革本來一次思想的大變革,但也引發了社會、政治、軍事的大衝突,其出現與當時的許多背景因素有關係。
  • 宗教改革以前,聖經只能由聖職人員閱讀。一般信徒無法閱讀聖經,只能完全聽信各地神父對經典與教義的解釋。

印刷術的出現

  • 印刷術的發明引進帶來了信息革命,推動了宗教改革的迅猛發展。
  • 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的文章通過印刷發行迅速傳遞到各地,宗教改革的思想迅速傳播。

人文主義

  • 在15世紀出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重視教育,重視思考、研究,這對宗教改革和同時期的文藝復興運動都有很大的影響。

文藝復興

  • 文藝復興:是一場大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後擴展至歐洲各國。

教會的腐敗

  • 中古世紀的人民主要的心靈依靠都是宗教,對於外在的教會禮規非常重視。隨著工商的發展,教會也坐擁龐大的教產,這樣的富裕使神職人員的道德鬆懈,教會中的醜聞不斷的發生。這些腐敗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者對教會權柄的質疑,腐敗帶來的許多社會矛盾遇上宗教改革的導火索就演變成社會運動和武裝衝突。

馬丁路德

  • 馬丁·路德在耳弗大學(Erfurt)獲文學碩士,又學半年法律。接著入修道院苦修,1507年獲立為神父。1512年獲威登堡大學神學院博士,隨即教授《聖經》曾講授詩篇、羅馬書、加拉太書和希伯來書。他是德國最早用德文對照新舊約原文授課的教授之一。然而他繼續依然教會律法潛心苦修,結果,使他更加強烈的不能滿意於「新路」的觀點。
  • 他看到人們受騙購買贖罪券的情形,又耳聞教會主教買賣聖職的醜事,他開始攻擊教會出售贖罪券的作法。1517年10月31日他將批判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張貼在威登堡大學的教堂門口。

馬丁.jpeg

九十五條論綱

Image.jpg

  • 宗教改革是西方基督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教派分裂,由約翰·威克里夫、揚·胡斯、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以及其他早期新教徒發起。

大幅單面印刷品

Reformation centenary broadsheet.jpg

  • 圖片左側,馬丁路德把「九十五條論綱」釘在德國威登堡的一座教堂的門上。

地理位置

  • 德國經緯度:51.137513, 10.344256
  • 現在的德國

德國3.jpg

  • 以前的德國

德國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