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II補考: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字義
簡答
第 49 行: 第 49 行: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誅滅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誅滅
  
===簡答===
+
==簡答==
 
#劉伯溫的本名是什麼?輔佐誰打天下?推翻了什麼朝代?建立了什麼朝代?他在47至50歲時著哪一本書?要以此書明什麼志?
 
#劉伯溫的本名是什麼?輔佐誰打天下?推翻了什麼朝代?建立了什麼朝代?他在47至50歲時著哪一本書?要以此書明什麼志?
 
#:Ans:劉基,朱元璋,元,明,《郁離子》,達成清明的政治可以用哪些要領和方法。
 
#:Ans:劉基,朱元璋,元,明,《郁離子》,達成清明的政治可以用哪些要領和方法。
第 65 行: 第 65 行:
 
#寫出天工開物中的「膏液」篇序中,提到的動植物油脂的四種用途。
 
#寫出天工開物中的「膏液」篇序中,提到的動植物油脂的四種用途。
 
#:Ans:當燈油燃燒來照明;當潤滑油使車輪可以流暢轉動;和著灰泥填塞在船隻的隙縫中讓水滲不進來;炒菜增加餐飲的風味。
 
#:Ans:當燈油燃燒來照明;當潤滑油使車輪可以流暢轉動;和著灰泥填塞在船隻的隙縫中讓水滲不進來;炒菜增加餐飲的風味。
 +
===閱讀測驗===
 +
==《東床快婿》世說新語==
 +
郗太尉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
 +
1.請翻譯「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
 +
 +
王家的每位公子,都很值得讚許,聽說要來選女婿,全部都表現得很矜持莊重
 +
 +
2.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如何表現?
 +
 +
展露出自己真實的一面就好,不要太做作。
 +
 +
3.請問郗太尉為什麼寫信給王丞相
 +
 +
因為他想要從他的侄子中選女婿
 +
 +
===《月下獨酌》===
 +
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
 +
1.請翻譯「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
 +
清醒時我與你們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
 +
 +
2.對影成三人的三人是哪三人?
 +
 +
月亮,我自己,影子
 +
 +
3.「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翻譯
 +
 +
我願意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
 +
 +
===《庾公乘馬有的盧》===
 +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
 +
1.從文中判斷庾公可能想怎樣對待他的馬
 +
 +
想把馬殺了,就像孫叔敖一樣
 +
 +
2.「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翻譯
 +
 +
賣掉牠一定會有買的人,這又害了別人,怎可以把有害自己的東西轉移給別人呢?
 +
 +
3.請問文章要告訴我們什麼
 +
 +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
 +
===《楚王失弓》===
 +
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仲尼曰:「惜乎其不廣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老聃聞之曰:「去其『人』,可矣!」
 +
 +
1.『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翻譯
 +
 +
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計較是不是楚國人呢?
 +
 +
2.請問最後誰得到了弓
 +
 +
沒有人
 +
 +
3.依照文章判斷,誰想找弓呢
 +
 +
楚王的左右使者

2019年2月16日 (六) 21:27的修訂版本

字義

  1. 「猶」的各種意思
    • 是「猶」可葺與?、則甍桷之未解者「猶」有所附、生女「猶」得嫁比鄰:仍然、還。
    • 過「猶」不及、雖死「猶」生:如同。
    • 困獸「猶」鬥:尚且。
  2. 「之」的各種意思
    • 郁離子「之」市:前往。
    • 今醫閭「之」大木竭矣:的。
    • 誰與謀「之」:代名詞,前面提過的人或事或物。
  3. 「若」的各種意思
    • 「若」不勝懼:好像。
    • 是非「若」所知也:你。
    • 天「若」有情天亦老:如果。
    • 「若」干:大約估計。
  4. 「舍」的各種意思
    • 便「舍」(ㄕㄜˇ)船,從口入:離開
    • 用之則行,「舍」(ㄕㄜˇ)之則藏:捨棄
    • 逝者如斯,不「舍」(ㄕㄜˇ)晝夜:止息
    • 屋「舍」(ㄕㄜˋ)儼然:房屋
    • 退避三「舍」(ㄕㄜˋ):三十里
  5. 「要」的各種意思
    • 便「要」(ㄧㄠ)還家:邀請
    • 非所以「要」(ㄧㄠ)譽於鄉黨朋友也:求
    • 久「要」(ㄧㄠ)不忘平生之言:期約
    • 身居「要」(ㄧㄠˋ)職:重要
  6. 「延」的各種意思
    • 「延」年益壽:延長
    •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邀請
    • 開關「延」敵:引入、迎接
  7. 「緣」的各種意思
    • 「緣」溪行:沿著
    • 「緣」木求魚:攀爬
    • 邊「緣」:邊沿
    • 無「緣」無故:原因
    • 因「緣」際會:人、事、物之間遇合的機會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由於
  8. 「蓋」的各種意思
    • 嘻,善哉!技「蓋」(ㄏㄜˊ)至乎此:通「盍」,何、怎麼
    • 冠「蓋」雲集:傘
  9. 「間」的各種意思
    • 彼節者有「間」(ㄐㄧㄢˋ),而刀刃者無厚:空隙
    •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ㄐㄧㄢˋ)隔:分隔
    • 黑白相「間」:交錯,夾雜
    • 時「間」:時刻
  10. 「族」的各種意思
    • 「族」庖月更刀:一般的
    • 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筋骨交錯聚結處
    •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民「族」:類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誅滅

簡答

  1. 劉伯溫的本名是什麼?輔佐誰打天下?推翻了什麼朝代?建立了什麼朝代?他在47至50歲時著哪一本書?要以此書明什麼志?
    Ans:劉基,朱元璋,元,明,《郁離子》,達成清明的政治可以用哪些要領和方法。
  2. 明朝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規定,子孫名字偏旁必須依照什麼規則?依此規則,名字偏旁輪流的順序是什麼?
    Ans:使用木火土金水五行為名字偏旁,並依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土,五行相生,循環運用。
  3. 如《桃花源記》小說中,桃花源與外界隔絕六百年(二十代以上的人),言語仍能與漁夫相通,還「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你想可能嗎?為什麼?
    Ans:不太可能,就算桃花源村中的語言與服飾沒什麼變化;外面世界由於各地的種種交流以及隨時間的自然演變,語言與服飾的變化仍會很大,不太可能與桃花源村中的語言與服飾大致相同。
  4. 天工開物中的「殺青」篇,是在講哪一種工藝?為什麼叫「殺青」?為什麼須要「殺青」?植物的青皮為什麼長在外面,不長在裡面?
    Ans:造紙;去掉植物外面的青皮;使紙漿更偏向白色;青皮在外是因為含葉綠體,在外可接觸陽光,才能行光合作用。
  5. 庖丁的刀為什麼用了十九年,還是跟新的一樣?
    Ans:因為他用刀總是循著肌理、關節間的縫隙走,絕不和骨頭、靭帶去硬碰硬。
  6. 文惠君從庖丁的身上學到了什麼養生的道理?
    Ans:
    凡事順其自然,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運動就運動,萬事都是萬物自然運行的道理,沒什麼好生氣的。不要「背道而行」:該吃飯時不吃飯,該睡覺時不睡覺,該運動時不運動,該放手時偏要貪戀、執著,凡事的發生必有它的道理,偏偏要為已經發生的事生氣,如果這樣,既不能保自己,也沒辦法保家人。
  7. 寫出《黔驢技窮》《獻馬》《扁鵲見蔡桓公》三篇文章的作者,所屬的朝代,並依先後順序排列。
    Ans:韓非子/戰國/《扁鵲見蔡桓公》=>柳宗元/唐/《黔驢技窮》=>劉基/元末明初/《獻馬》
  8. 古代的爵位分為哪五等?
    Ans:公、候、伯、子、男
  9. 寫出天工開物中的「膏液」篇序中,提到的動植物油脂的四種用途。
    Ans:當燈油燃燒來照明;當潤滑油使車輪可以流暢轉動;和著灰泥填塞在船隻的隙縫中讓水滲不進來;炒菜增加餐飲的風味。

閱讀測驗

《東床快婿》世說新語

郗太尉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1.請翻譯「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

王家的每位公子,都很值得讚許,聽說要來選女婿,全部都表現得很矜持莊重

2.這篇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如何表現?

展露出自己真實的一面就好,不要太做作。

3.請問郗太尉為什麼寫信給王丞相

因為他想要從他的侄子中選女婿

《月下獨酌》

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1.請翻譯「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清醒時我與你們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

2.對影成三人的三人是哪三人?

月亮,我自己,影子

3.「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翻譯

我願意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

《庾公乘馬有的盧》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1.從文中判斷庾公可能想怎樣對待他的馬

想把馬殺了,就像孫叔敖一樣

2.「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翻譯

賣掉牠一定會有買的人,這又害了別人,怎可以把有害自己的東西轉移給別人呢?

3.請問文章要告訴我們什麼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楚王失弓》

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仲尼曰:「惜乎其不廣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老聃聞之曰:「去其『人』,可矣!」

1.『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翻譯

失弓的是人,得弓的也是人,何必計較是不是楚國人呢?

2.請問最後誰得到了弓

沒有人

3.依照文章判斷,誰想找弓呢

楚王的左右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