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參考資料
北宋
第 65 行: 第 65 行:
  
 
==北宋==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國宋朝的一個時期,自趙匡胤發動兵變強迫後周末帝禪讓(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開封,北宋於次年滅亡,共歷9帝,167年。後以應天府為首都建南宋,北宋合稱「兩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為別於南宋而史稱北宋[1]。
+
北宋(公元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自趙匡胤發動兵變強迫後周末帝禪讓始,到金兵攻入開封終,共歷9帝,167年。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南宋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兩者合稱「兩宋」。
  
北宋的最大統治區域包括東、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門關為界與遼相交;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青海湟水與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與青藏高原、大理國交界,以廣西與越南交界,但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統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北宋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一億一千二百七十五萬。
+
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統一皇朝,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北宋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一億一千二百七十五萬。
  
 +
北宋必須解決三個歷史大挑戰:
 +
#自唐朝後期至五代以來,武人拔扈導致各地割劇軍閥的問題。
 +
#對內人口破一億,除了小農經濟之外,必須發展工商以養活更多人口。
 +
#面對「農」「牧」兼營的遊牧民族,他們有可能南下與漢人爭天下,與之前的匈奴與突厥不同。
  
 +
除了重文輕武、強幹弱枝之外,北宋也必須變法。北宋的經濟、文化、科技空前發達,但是始終找不出一種方法,可以將經濟與科技力量轉變為綜合國力與國防武力。歷史學家黃仁宇曾說:北宋變法如果可以成功,代表資本主義可以提前八百年,跳過荷蘭至英國一系列的歷史發展步驟,僅憑人的設想,橫空出世。
  
 +
北宋變法失敗,導致璀燦的北宋文明被金人摧毀。但在宋金作戰期間,宋方如岳飛等名將輩出,打的金人無法招架,也可以看出:一但去掉政治上的制約,宋人並不文弱。
 +
 +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正式被發明,改良了書籍印刷的技術,對後世文化有很大推動作用。黑色火藥在宋初首次應用於軍事。指南針已經在北宋軍隊中用於辨明方向。北宋文人沈括撰寫《夢溪筆談》,乃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著作之一。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2017年11月1日 (三) 06:20的修訂版本

課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翻譯

秋蟬不住地叫,聲音淒涼。面對著長亭時,已臨近傍晚,一場急驟的雨才剛剛停止。在京城門外,設帳餞行,喝著酒也毫無情緒。正留戀不捨時,船工又催人快上船,要出發了。我們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兩雙淚汪的眼睛彼此相看,竟氣噎喉塞,說不出一句話來。心裏只想著這一去,將隨千里煙波,越離越遠了。晚間的雲氣煙霧已漸濃重,而楚地的天空是多麼寥廓啊!

多情的人自古以來總為離別而悲傷,哪能再碰上如此冷落的清秋季節呢?今天夜裏,待酒醒時將身在何處?大概是楊柳岸邊,只有拂曉的風和西斜的月作伴了吧。這次離去,總得一年以上,這期間一切良辰美景都該是白白存在了。即使它有千萬種意趣,可是又能對誰去說呢?

賞析

  • 第一段:離別時
    1. 離別的環境,只用十二個字:「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秋天、傍晚,送別的地點,雨後的清冷氣氛,滿耳「寒蟬淒切」聲,都寫到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2. 離別的人,先「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黯然銷魂心緒已亂,根本喝不下餞別酒,有多少話想說還沒有來得及說,船工已在聲聲地催促乘客出發了。
      • 最後分手時刻到了,鏡頭轉為人物表情動作的特寫:彼此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眼中充滿淚水,除了氣塞喉噎外,竟連半句話也說不上來。攝下這一剎那間的生離別的悲哀情景後,鏡頭也就此停住了。
    3. 離別的念想:想想此去水路漫長,自汴京到楚地,須經「千里煙波」,南望「暮靄沈沈」的天空,目的地是多麼的遙遠啊!
  • 第二段:離別後的形單影隻
    1. 環境都是冷落的:每逢「清秋時節」,感覺環境是「冷落」的;人也是「冷落」的,所以此情就更不堪忍受了。
    2. 日子都是孤單的:睜眼醒來,和自己做伴的只有岸柳、曉風、殘月,人呢?
    3. 美好都是無味的:此番分別,至少要一年以上,在分別中的日子裡,良辰、好景、風情,一但沒有你可以分享訴說,就不會有美好的嗞味。

詞與散曲

可唱的韻文(當時):

  • 樂府詩
  • 詞: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詞牌,盛行於宋
  • 散曲: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曲牌
  • 劇曲(雜劇):不但有音樂,還有劇情

其中詞和散曲很像,我們製表來區分:

非整言的長短句不加「襯字」字,句數固定婉約較常隔句或隔多句押韻,可換韻段多(1~4,2段最多)句式1~10字
散曲可加「襯字」可增句俚俗活潑幾乎句句用韻一韻到底段少(1~2)句式1~30字

我們用以下三首散曲來和詞做比較:

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詞的簡介

詞(辭),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曲子詞、詩餘、長短句。始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詞的興起受外樂傳入的影響,唐時多外來音樂,宴會時多以外樂番曲為主,因此,配合宴樂而作的「曲子詞」便興盛起來。

五代時戰爭頻仍,南方戰禍較少,社會安定,因此文化得以發展。西蜀、南唐的國君都好文學,南唐更成為文藝發展的地方。而宋初政治經濟較穩定,宋初局面較安定,都市繁榮,人民對文娛活動的興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間的詞更興盛。

詞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豪放派和格律派。本文作者柳永即婉約派中最出色的詞人之一。

曲的簡介

曲,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和雜劇的合稱,散曲不可搬演,雜劇可以搬演。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有著相同的文學地位。

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狹義的曲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曲分為戲曲(或稱劇曲,包括雜劇、傳奇等)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後世有元曲之稱。而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用口語。音樂部分亦有宮調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宮四調。

曲起源於南宋末期,社會動盪不安,給予文人的創作以深刻的影響。元雜劇源自宋雜劇、金院本。劇作家痛經變亂,對社會人生頗多感悟,寫出了深刻思考人生處境與命運的劇本,通過「情」來透視社會。而散曲創作則內容廣泛。

北宋

北宋(公元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自趙匡胤發動兵變強迫後周末帝禪讓始,到金兵攻入開封終,共歷9帝,167年。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南宋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兩者合稱「兩宋」。

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統一皇朝,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北宋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一億一千二百七十五萬。

北宋必須解決三個歷史大挑戰:

  1. 自唐朝後期至五代以來,武人拔扈導致各地割劇軍閥的問題。
  2. 對內人口破一億,除了小農經濟之外,必須發展工商以養活更多人口。
  3. 面對「農」「牧」兼營的遊牧民族,他們有可能南下與漢人爭天下,與之前的匈奴與突厥不同。

除了重文輕武、強幹弱枝之外,北宋也必須變法。北宋的經濟、文化、科技空前發達,但是始終找不出一種方法,可以將經濟與科技力量轉變為綜合國力與國防武力。歷史學家黃仁宇曾說:北宋變法如果可以成功,代表資本主義可以提前八百年,跳過荷蘭至英國一系列的歷史發展步驟,僅憑人的設想,橫空出世。

北宋變法失敗,導致璀燦的北宋文明被金人摧毀。但在宋金作戰期間,宋方如岳飛等名將輩出,打的金人無法招架,也可以看出:一但去掉政治上的制約,宋人並不文弱。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正式被發明,改良了書籍印刷的技術,對後世文化有很大推動作用。黑色火藥在宋初首次應用於軍事。指南針已經在北宋軍隊中用於辨明方向。北宋文人沈括撰寫《夢溪筆談》,乃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著作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