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翻譯
參展
第 41 行: 第 41 行:
 
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參展==
+
==參考資料==
 
*
 
*
 
*youtube:
 
*youtube:

2017年10月31日 (二) 14:26的修訂版本

課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翻譯與賞析

秋蟬不住地叫,聲音淒涼。面對著長亭時,已臨近傍晚,一場急驟的雨才剛剛停止。在京城門外,設帳餞行,喝著酒也毫無情緒。正留戀不捨時,船工又催人快上船,要出發了。我們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兩雙淚汪的眼睛彼此相看,竟氣噎喉塞,說不出一句話來。心裏只想著這一去,將隨千里煙波,越離越遠了。晚間的雲氣煙霧已漸濃重,而楚地的天空是多麼寥廓啊!

多情的人自古以來總為離別而悲傷,哪能再碰上如此冷落的清秋季節呢?今天夜裏,待酒醒時將身在何處?大概是楊柳岸邊,只有拂曉的風和西斜的月作伴了吧。這次離去,總得一年以上,這期間一切良辰美景都該是白白存在了。即使它有千萬種意趣,可是又能對誰去說呢?

寫離別的環境,只用十二個字:「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秋天、傍晚,送別的地點,雨後的清冷氣氛,滿耳「寒蟬淒切」聲,都寫到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寫離別的人,用十四個字:「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黯然銷魂心緒已亂,根本喝不下餞別酒,有多少話想說還沒有來得及說,船工已在聲聲地催促乘客出發了。

詞與散曲

可唱的韻文(當時):

  • 樂府詩
  • 詞: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詞牌,盛行於宋
  • 散曲: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曲牌
  • 劇曲(雜劇):不但有音樂,還有劇情

其中詞和散曲很像,我們製表來區分:

非整言的長短句不加「襯字」字,句數固定婉約較常隔句或隔多句押韻,可換韻段多(1~4,2段最多)句式1~10字
散曲可加「襯字」可增句俚俗活潑幾乎句句用韻一韻到底段少(1~2)句式1~30字

我們用以下三首散曲來和詞做比較:

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參考資料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