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識讀/李彥廷: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注釋
第 39 行: 第 39 行:
 
==陳元方答客問==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注釋===
 +
*期:約定
 +
*舍:自己先走
 +
*乃:才
 +
*不:否
 +
*相委:丟棄.拋棄
 +
*引:拉
 +
*顧:看.左顧右盼
 +
 
===大意===
 
===大意===
 
===惡搞改作===
 
===惡搞改作===

2017年9月20日 (三) 21:22的修訂版本

鍾毓和鍾會

注釋

  • 少:年少
  • 第一個令:美
  • 聞:聽說
  • 第二個令:命令.吩咐
  • 敕:皇帝詔書
  • 曰:對....人說
  • 語:告訴

大意

  • 鍾毓和鍾會在十三歲時很有美名。魏文帝曹丕聽說了,跟他們的父親鍾繇吩咐:「請你兩位兒子來」。於是兩個少年就見面了,鍾毓的臉上流汗。曹丕問鍾毓:「你的臉上怎麼流汗了?」鍾毓說:「皇帝很有威嚴,我嚇得一直流汗!」曹丕又問了鍾會:「你怎麼沒有流汗?」鍾會說:「皇帝很有威嚴,我更嚇到汗流不出來。」

惡搞改作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剛剛在外面運動~」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剛剛去運動我坐在樹下乘涼。」

要表達的意思

  • 這篇文章要表達的第一層涵義,就是魏文帝曹丕非常有威嚴。更深層的則是要表達話術,從兩兄弟的回答可以發現,只一件負面和正面的事情可以把它正面的事。

七步成詩

注釋

  • 嘗:曾經
  • 東阿王:曹植
  • 行大法:處死
  • 漉:把東西浸到水中
  • 菽:豆類的種稱
  • 釜:鍋子
  • 煎:煎熬
  • 萁:豆莖

大意

  • 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要在七步之內說出一首詩,沒有達成就必須處死。曹丕一講完,曹植就說:「煮熟的豆子拿來做羹湯,把豆渣濾掉做成豆汁。把豆子的莖放在鍋子裡煮,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都是在同一根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的如此急迫。」

惡搞改作

  •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走到第六步就滑到了,曹丕哈哈大笑。

陳元方答客問

注釋

  • 期:約定
  • 舍:自己先走
  • 乃:才
  • 不:否
  • 相委:丟棄.拋棄
  • 引:拉
  • 顧:看.左顧右盼

大意

惡搞改作

故事寓意

晉名帝

注釋

大意

惡搞改作

故事寓意

捉刀英雄

注釋

大意

惡搞改作

故事寓意

歷史五個大階段簡介

階段一:共主時期(夏商周)

  • 各有各的地盤,許多有地盤的人會找一個厲害的做老大。然後當老大有甚麼要去打仗,小弟會跟老大一起去揍別人。沒事老大會要小弟要固定到他那裡捐獻和送禮。這就是共主時期。

階段二:第一次大分裂

  • 第一次大分裂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地盤,一個都想比一個強。因此在徵求人才改良新的制度。

階段二:第一帝國

  • 第一帝國是在秦、漢帝國,統治了全天下,只求穩定性發展,每一天都要過著一樣的日子。

階段三:第二次大分裂

  • 第二次大分裂是在三國、魏晉、南北朝。當時也是拚命的招攬人才,改良許多的制度。

階段三:第二帝國

  • 第二帝國是隨、唐,講求穩定發展,沒有紛擾。

階段四:農牧帝國興起

  • 這個階段是游牧民族開始興起的年代,與漢人互相爭天下,與漢人輪流統治。

階段五:現代化

  • 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