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選: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分類:文言識讀 ==課文== ===鍾毓與鍾會===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
 
時代
第 28 行: 第 28 行:
  
 
==時代==
 
==時代==
 +
從公元 184 年漢末黃巾之亂起至公元 589 年隋攻滅南朝陳四百年間,除了西晉(滅吳後)的 37 年是統一的,其餘都是天下分裂,諸國攻伐。

2017年9月12日 (二) 20:16的修訂版本

課文

鍾毓與鍾會

鍾毓與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言語第二)

七步成詩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文學第四)

陳元方答客問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方正第五)

晉明帝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大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夙慧第十二 )

捉刀英雄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容止 第十四)

翻譯

鍾毓與鍾會

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美名。鍾毓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魏文帝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七步成詩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內作一首詩,如作不成,就以重刑懲罰。在曹丕的話剛一結束,曹植便作詩說:「煮熟豆子拿來作羹湯,濾去豆渣作成豆汁。豆莖在鍋子底下燃燒,豆子在鍋子裡哭泣。本來就是從一個根上生出來的,為何要煎熬得如此急迫!」魏文帝聽了,滿面羞愧。

晉明帝

晉明帝才幾歲時,坐在父親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他洛陽那裡的消息,聽後流下了眼淚。明帝問父親因為什麼哭泣,元帝把晉朝東渡長江的意思詳細告訴了他,於是問他:「你認為長安比起太陽來哪一個遠?」明帝回答說:「太陽遠。沒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邊來,顯然可知太陽遠。」元帝對他的回答感到驚異。第二天元帝召集許多臣僚舉行宴會,告訴他們上面這些意思,再次重新問明帝。明帝竟回答說:「太陽近。」元帝變了臉色,說:「你為什麼不同於昨天說的話呢?」明帝回答說:「抬頭只見太陽,不見長安。」

【背景】

晉元帝因為國勢日衰乃至於東渡,感到非常羞慚而流淚。明帝知道以後,想要安慰父親,所以當元帝問他「長安遠還是日遠?」時,他回答「日遠」。意思是說:「父王您若是有心光復失土,那麼長安就等於是近在眼前」。這是在對父親的鼓勵。

至於同樣的問題在回答群臣時,明帝卻回答「日近」,是在諷刺這些臣子,雖然懷念故土,但卻沒有積極的作為。如此一來,長安就好像在千里迢迢之外一般,永遠沒有光復的希望了。

捉刀英雄

匈奴使者遠道來到洛陽,魏王曹操準備接見他,又感到自己生得又矮又醜,不足以使來使威服,於是在朝中挑選了堂堂一表的崔季珪,讓他穿戴自己的衣冠,假充魏王,高坐大堂之上,自己則打扮成一個衛兵,按著腰刀,立在一旁。會見很順利地完畢了。曹操便派密探打聽使者對魏王的印象。匈奴使者驚嘆地說:「魏王氣宇軒昂,果然名不虛傳;可是他背後站著一個執刀的衛兵,依我看,那個人才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曹操聽說,大吃一驚,立刻派人在半路上刺殺了那個使者。

時代

從公元 184 年漢末黃巾之亂起至公元 589 年隋攻滅南朝陳四百年間,除了西晉(滅吳後)的 37 年是統一的,其餘都是天下分裂,諸國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