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探討經濟治理問題 的原始碼
←
探討經濟治理問題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分類:當代社會]] ===錢=== ====貨幣的功能==== 以物易物:人人都是零售商,社會很難有效分工 直接功能: #交易的媒介 #衡量價值 #儲存價值:被儲存的價值必須被保證能兌換、提取,這就是「信用」。 #*萬物可換,萬人相信。仰賴人群的共同想像。 #*最早以物資為貨幣,物資本身的價值就是信用的擔保;後來用貴金屬為貨幣,由於「無法大量濫發」,容易建立人群的信心;最後靠國家發行「法幣」,由國家擔保可兌換的信用。 間接功能: *促成廣大人群的分工合作。 *#與別人合作:先分工再交換。 *#與未來合作:透過借貸,將自己未來的價值(工作時間)先行支用。 ====濫發貨幣與「法幣」信用破產==== 金融史上最貴的一句話「這次不一樣」,從來就沒有不一樣,透支法幣的信用,法幣最後一定崩潰,失去媒介交易、衡量價值、儲存價值等功能。 *元朝末年因交鈔發行過量,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一次大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因戰爭的大量賠款,迫使威瑪政府以大量印製鈔票應付其赤字。在匯率貶值與大量印鈔的雙重衝擊下,德國出現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根據統計,在1923年10月,德國的月通貨膨脹率達到29,500%,換算成每日通貨膨脹率為20.9%。當時由於適逢冬季,德國人甚至把整疊鈔票丟進暖爐當作木柴使用。 *在中國大陸戰敗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6月15日以舊臺幣四萬元折合新臺幣一元發行新臺幣;舊臺幣於1950年1月14日正式停止流通。 *今天的中華民國政府,資產 5 兆,負債 20 兆,目前仍有時間搶救法幣的信用。不然「這次也不會不一樣」,法幣的信用透支殆盡之後,也必然崩潰。 *惡性通膨的主要受害者是受薪階層不是資本家。 ====貨幣供給==== *M0 = 發行貨幣的總供應量 *M1(狹義貨幣) = 商業銀行活期存款。 *#M1A = 通貨淨額(大眾手中持有的通貨)+存在銀行與基層金融機構之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大額的現金臨時存放,不適合投資)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現金的較長時間存放,適合投資,利息較活存高) *M2(廣義貨幣) = M1 + 準貨幣<BR/>準貨幣(Quasi-money)是指可無條件立即按等價兌換成狹義貨幣的貨幣性資產,其流動性較狹義貨幣低,多以價值儲藏為目的;例如: *#定期性存款 *#外匯存款 *#郵政儲金等 *:惟受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影響,部分準貨幣資產與狹義貨幣間之分際已日趨模糊。 ====存款準備率==== *定義:商業銀行,必須放在銀行體系中準備給存戶提領的比重(一般為 20% ),不能放款。 *中央銀行會統一保管各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並付利息的給商業銀行。作用是:正常時不會所有銀行都發生大量提款,由中央銀行支援提款量較大的銀行即可。 *存款準備制度會「創造」出法幣數倍的錢,稱乘數效應,通常是準備率的「倒數」,實體上是以支票的形式存在。 ====交易的本質==== 每一筆交易,最終交易的到底是什麼? *提示:電影「鐘點戰」。 *最終交易的是「人類為其他人類服務的時間」。 *#生計時間,維生時間,用來獲取生活所需。 *#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休閒時間。 *#消費時間,一直壓縮個人的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拿來投入交易。 ===資本=== ===生產增加的原因=== ===產業=== ===借錢投資=== ===龐氏騙局=== ===投資與投機(賭博)=== ===資本報酬率大於經濟成長率=== ===公共財=== ===外部性=== ===公有地的悲歌=== ===全球暖化的管理=== ===自動化與少子女化===
此頁面包含以下模板:
公共財
(
檢視原始碼
)
公有地的悲歌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探討經濟治理問題
。
導航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使用說明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