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伸/大自然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目錄

大自然學校行程

鹿角坑溪

祕密基地

幼坑、五分寮古道

平溪小三尖

  • 平溪線:台鐵四條鐵路支線之一,沿途以基隆河明媚的自然風光及煤礦遺跡聞名。平溪線完工成於日據時代大正十年,由台陽礦業株式會社所興建,從三貂嶺至菁桐坑間,全長12公里,為運煤鐵道。目前平溪線以觀光為主要用途,設有三貂嶺、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菁桐等站
  • 孝子山:海拔360m,登山口在石底橋斜對面
  • 慈母峰:海拔410m
  • 普陀山:海拔450m
  • 東勢格越嶺古道
  • 平溪老街

大粗坑古道

舊草嶺隧道

花蓮

內雙溪古道

皇帝殿

內湖三尖

桃園農場

宜蘭農場

祕密基地

鐵馬遊桃園

平溪大三尖

祕密基地一天一夜

花蓮之旅兩天兩夜

南投巴庫拉斯

小粗坑古道

新竹南寮自行車

五分山、煤礦博物館

南港山崖壁

新竹內灣、南坪古道

望古、嶺腳獨木舟

金瓜石、燦光寮古道

五寮尖

祕密基地

蘭嶼

南投信義鄉(望鄉、金家開心農場)

郊山

【陽明山地區】

七星山主峰、東峰

大屯山主峰、南峰、西峰

  • 大屯山主峰海拔1093m
  • 位於台灣西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為一錐狀火山,大屯火山的噴發活動約始於250萬年前,在今日的大磺嘴附近有了噴發活動,形成原始的大屯山。之後沉寂了約一百多萬年,直到約70萬年前,另一次火山噴發將原始大屯山分離成現今的大屯主峰、西峰和南峰,因此在這些峰頂都沒火山口,古火山口反而位於三峰與中正山之間

【北海岸地區】

觀音山

  • 海拔616m
  • 位於淡水河口左岸,觀音山的形成,是台北盆地數十萬年前經過三次火山爆發堆積,而演變成今日的風貌,整個區域由十八座山峰所組成,從淡水河對岸的淡水、竹圍眺望觀音山,山形酷似一尊仰臥朝天的觀音菩薩,因而得名
  • 觀音山石:因三次火山噴發,噴出的火山熔岩安山石,成為著名的觀音山岩,因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從清朝時就成為石雕及建築的石材,也造就觀音山腳下蓬勃的石雕產業
  • 硬漢嶺:緣自於民國五十年,憲兵學校的受訓成員在此地做體能訓練,開闢了一條登頂的步道,名為硬漢路」,並於觀音山山頂建一拱門,門額書寫「硬漢嶺」。觀音山主峰,因此又名「硬漢嶺」。硬漢嶺步道全長約一點六公里
  • 舊淡水八景
    1. 坌嶺吐霧:來自海上的潮濕氣流遇到觀音山的山勢攔阻而形成霧氣,繚繞於山頂
    2. 烈祠松濤:新北市忠烈祠,鄰近滬尾砲台與淡水高爾夫球場,是新北市政府為了紀念革命烈士與義士所設立的忠烈祠
    3. 大屯春色:大屯山
    4. 鷺洲泛月:在淡水、蘆洲、八里之間曾有沙洲潘,稱為「浮線」,雅稱「鷺洲」。鷺洲一詞,有一緣由是現今蘆洲與關渡之間的淡水河沙洲上常吸引群鷺聚集。早年鷺洲以南的淡水河河面適合垂釣,洲北則適合弄潮,而鷺洲上雁鴨水禽交錯,也有人在夏秋夜色泛舟其中,所以稱為鷺洲泛月。台灣清領時期,鳳山縣庠生林逢原與友人乘舟遊覽淡水河後,寫下「淡北八景」詩作。1930年代,鷺洲尚有數戶人家居住,但隨時潮汐的變遷與河水的沖刷,鷺洲逐漸消失,幾乎完全消失。另有一說則是舊時三重蘆洲舊時遍佈蘆葦,在夜晚時月上樹梢,蘆花泛著淡黃月色,微風輕拂,泛起銀色波光,頗有思古之幽情,常令騷人墨客徘徊流連,因此享有「蘆荻泛月」的美譽,此為鷺洲泛月的別稱
    5. 漁港堤影:淡水漁人碼頭,前身為淡水第二漁港,位在淡水河出海口東岸,鄰近沙崙海水浴場
    6. 海口嚥日:淡水河,幹流長158.7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60年代開始,隨著城市發展,大量廢水往河裡排泄,淡水河開始遭受污染,最嚴重時更有黑龍江之惡名;大漢溪為淡水河的主流,其最遠源流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基隆河本身發源於新北市平溪區的分水崙
    7. 煙雨孤帆
    8. 黌崗遠眺:淡江大學
  • 新淡水八景
    1. 埔頂攬勝(紅毛城、滬尾砲台、新北市忠烈祠、牛津學堂、小白宮)
    2. 大屯飛翠:大屯山
    3. 沙崙看海:漁人碼頭
    4. 水岸畫影:新北市自行車道
    5. 紅樹傍橋:淡水紅樹林
    6. 河口霞天:淡水河
    7. 觀音水月:觀音山
    8. 滬街訪古:淡水老街

占山

金包里山

  • 海拔67m,編號1023號基石,三等三角點
  • 位於金山的獅頭山公園內,以燭台雙嶼景點著稱,登山口在金山遊客中心附近
  • 金包里:金山的舊稱,源於當地原為平埔族「基包里社」居住之地。「基包里」象徵豐收之意。相傳人人發現金礦,因此又稱「金包里」。日據時代,日本人改名為「金山」
  • 金包里慈護宮:位於金包里老街入口,俗稱「金包里媽祖廟」,為金山鄉的信仰中心,鄉人尊稱為「大廟」。相傳清嘉慶年間,有一尊「金面媽祖」神像漂流擱淺於野柳海岸石洞,後來金包里街先賢黃士進公,捐獻廟地及山林、水田為廟產,地方人士群起籌募緣金,興築建廟,嘉慶十四年(1809年),廟宇落成,命名「天后宮」,由野柳恭迎媽祖鎮座奉祀。其後香火鼎盛,更名為「慈護宮」。慈護宮創建後,歷年均有重修擴建,而成為今日的規模

【內湖、士林、北投地區】

大崙頭山

大崙尾山

鯉魚山、忠勇山

剪刀石山(金面山)

劍潭山

軍艦岩、丹鳳山

【信義、南港、文山地區】

南港山、拇指山

象山

虎山

猴山岳、二格山

【東北角地區】

基隆山

燦光寮山、半平山

茶壺山

【基隆市地區】

姜子寮山

【瑞芳、平溪、雙溪地區】

五分山

石筍尖

薯榔尖

峰頭尖

中央尖、臭頭山

孝子山、慈母峰、普陀山

【中和、新店、烏來地區】

南勢角山

大桶山

【汐止、深坑、石碇地區】

皇帝殿

筆架山

【土城、三峽、樹林、鶯歌地區】

天上山

鳶山

五寮尖

北插天山

  • 台灣山毛櫸的故鄉,北台灣著名的中級山,海拔1727公尺
  • 滿月圓森林遊樂區---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大同山、青龍嶺、大棟山地區】

【桃園縣地區】

【新竹縣市地區】

【苗栗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