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協議與學生運動/關於服貿協議的國內各方意見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總統(馬英九)

  • 馬總統表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完全是為台灣經濟的未來。服貿不通過,將影響台灣的國際信用、兩岸關係與經濟貿易自由化的努力。他希望學生撤出立法院議場,讓國會恢復運作,及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討論,他與大家一樣關心及憂心。

學生

  • 學生主張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應「先立法、再審查」 並申明三項訴求!
    1. 立法院本會期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
    2. 在完成立法之前不得審查服貿。
    3. 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不得繼續阻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制化」的提案

行政院

  • 行政院江宜樺表示,服貿協議會為台灣創造一萬二千個工作機會,對競爭力提升很有幫助。搭配其他國家的自由貿易協議,才能在經濟自由化風潮中,讓台灣競爭力不弱化。

贊成服貿業者

  • 服貿協議過了台灣經濟部認為受惠最大的產業包括,電子商務、證券業、銀行業、保險業、文創產業、運輸業、技術檢測與分析業等七項產業。對於大企業來說,服貿對他們來說過了會比較好,因為大企業才能在人口那麼多的中國生存,並讓他們的企業跟中國做結合,促進發展。

反對服貿業者

  • 中小企業為主的各類服務業抗議聲音不斷,特別是餐飲、美髮美容、洗衣、小客車租賃等,台灣服務業將面對龐大資本規模的中國競爭,台灣中小企業可能會遭受難以預估的衝擊。其次,服貿協議能否惠及大多數台灣人,令人感到懷疑。

中華經濟研究院

  • 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效益部分,許多人把重點放在對GDP貢獻只有0.03%左右(1.34億美元)的結果上,卻忽略了評估報告推估我國對中國大陸的服務貿易出口,將可增長4億美元(成長37%),而服務業總產值亦可增加近4億美元,就業機會增加近12,000人,可能才是最主要的經濟效益所在。
  • 當然,在2009年ECFA簽署前所作的效益評估,預估在兩岸服務貿易「全面自由化」的情況下,我國GDP可成長0.57%(約22.5億美元)。相較之下,兩岸服貿協議的效益看似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