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軟體與實驗教育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4年10月25日 (六) 10:47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關於本議程

  • 自由軟體與實驗教育的共同點在於「自造者精神」。
    1. 實驗教育是教育領域的「自造者」,由受教者自己去打造自己需要的教育。不必接受飽含「既得利益」的一般學校教育,可以比較回歸教育本質。
    2. 實驗教育比般學校更容易接受「自造者技術」。
    3. Ivan Illich 在 50 年前就指出公共教育會走入「儀式化」與「複製社會支配關係」等缺陷,這是公共教育內建的問題,與教育當局是否腐敗無關,所以建議人民改在教育用品網(reference services to educational objects)、技能交換網(skill exchanges)、伙伴選配網(peer-matching network)、教育諮詢網(reference service to educators at large)等四個網絡中學習。其中教育諮詢網又包含「教育管理者」、「教育顧問」、「教育指導者」(幫學生克服困難)。但支持這些構想的科技,直到最近才完全成熟。
  • 本議程的許多經驗是取材自講者目前在新北市進行的實驗教育「六年制學程」,這個實驗教育和大多數的實驗教育不同:它不是要辦私墊,它是為了改善台灣中學的公共教育而推動。
  • 本議程視「公開格式」、「自由軟體」、「共享內容」三者為共生關係,必須一起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