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貧窮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4年5月23日 (五) 17:09由黃志翔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前言

在中文裏,貧、窮兩字本解作「極度不足」,滿足與否則是個很個人的感覺,日常使用裏則指「缺乏錢財,生活拮据匱乏」。不過,現代的貧窮不限於錢財方面的不足,貧窮可形容人類一般生活情況非常困難、資源短缺。有些人認為貧窮的定義是主觀、具比較性的;有人認為是關乎道德標準的;也有人認為可以從科學角度去理解貧窮的意思。貧窮線是解決貧窮問題的第一步。

何謂貧窮

一般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探討「貧窮」觀念:

  • 人類物質上的所需,包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服務的不足,這些不足有沒有改變、改善。
  • 相對貧窮
  • 經濟上是否豐裕,錢財、資源是否足夠。「足夠」一詞在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經濟上,都有著不同的定義,歐盟國家對「貧窮」的定義就包含了資源分佈是否平等。
  • 社會人際關係,面臨貧窮的人有否被邊緣化、是否對他人依賴、能否過著普遍認為「正常」的生活模式。

家庭每個月的人均實際收入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

家庭每個月的人均實際收入 = [家庭總收入-必然開支]/家庭供養人數

  • 經計算後所得的結果會分成3組:
    1. 家庭每個月收入高於生活所需的開支愈大,家庭環境愈富裕;
    2. 家庭每個月收入和生活所需的開支取得平衡,家庭環境會保持不變;
    3. 家庭每個月收入低於生活所需的開支愈大,家庭環境愈貧窮。

貧窮的成因

  • 個人因素:「病態性」的因素,即將貧窮視為是行為、選擇或缺乏能力所導致的後果;
  • 家庭因素: 將貧窮歸因於家庭的教養過程;還有可能是因為高昂的醫藥費而陷入貧窮;
  • 次文化因素:將貧窮歸因於一個社群中藉由學習及分享所得的生活模式;
  • 社會因素:將貧窮視為其他人所造成的後果;
  • 結構性因素:立論貧窮是社會結構所導致的。
  • 文化因素:把貧窮歸咎於過度消費。
  • 氣候暖化因素:氣候暖化帶來極端氣候及影響水資源,令土地不宜耕種及畜牧,形成糧食供應短缺及生計問題而陷入貧窮。

貧窮線

  • 是為滿足生活標準而需的最低收入水平。
  • 一如貧窮的認定,在已發展國家裡貧窮線的認定標準明顯比第三世界高。
  • 如何釐定貧窮線時常引起廣泛討論。實際上,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貧窮線,但普遍來說他們都會利用單一貧窮線來比較經濟福利程度。在比較國際間的貧窮時常以購買力平價為基準,避免貧窮線因兌換率改變。
  • 幾乎所有社會都有貧窮的民眾。貧窮線是一個有用的經濟工具,可以用來統計貧困人口,並有助政府來考慮是否利用福利、失業保險去減少貧窮。

影片欣賞

中國的貧窮現象

  • 大陸為多層社會
  • 精英=中國政府官員
  • 精英拿走一切,精英支配一切
  • 中下階的百姓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台灣的貧窮現象

台灣已邁向多元社會的入口

  • 偏袒化影響的面向:
  1. 教育偏袒菁英犧牲弱勢
  2. 袒產業犧牲環境
  3. 偏袒工商業犧牲農業;偏袒高科技及大企業犧牲傳產及中小企業;偏袒資本投機犧牲實業;偏袒僱主犧牲勞工
  4. 稅偏袒資本利得者犧牲受薪階層
  5. 土規畫偏袒都會犧牲非都會
  6. 政府財政偏袒目前世代犧牲未來世代

分組討論

  1. 何謂貧窮?貧窮線?
  2. 台灣為什麼會有貧窮?(請選擇一至兩種影響面向,進行、討論舉例說明並提出解決之道)
  3. 台灣和中國貧窮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