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協議與學生運動/六四天安門運動
出自六年制學程
- 在中文世界中,有關於1989年從北京市發起的整個抗議活動經常被稱作「六四事件」,有的時候也會將其簡單稱為「六四」。
- 這樣命名的依據一方面是要和過去同樣發生在天安門廣場上的重大抗議活動其命名習慣一致,這包括有1919年的五四運動以1976年的四五運動等;另一方面「六四」也往往被拿來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天安門廣場要求抗議群眾撤離的日子,不過實際上整個軍隊的清場行動早在前一天6月3日晚上便開始進行。
- 除了以「六四」這個名稱拿來形容中國軍隊執行清場任務外,亦有人使用「六四運動」等詞彙來形容整起示威活動的進行,另外在描述整個事件發展過程時有時候也會使用「八九民運」等稱呼。而於中國以外的中文地區批評中國政府對於此次抗議事件的鎮壓時,也往往會將事件稱作「六四屠殺」或者是「六四鎮壓」。
- 不過在中國境內,上述的名稱在搜尋引擎或者是公開論壇上皆被列為「敏感」字詞。在網際網路上為了要繞過網路審查而出現了許多替代名稱來形容六四事,這包括有「5月35日」、「VIIV」(「6」和「4」的羅馬數字寫法)和「8平方」 等用法[。而自1989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使用數個名稱稱呼六四事件,並藉由修改字彙的方式逐步降低六四事件對往後社會的影響。起初事件剛開始爆發時中國政府將其命名為「反革命暴亂」、接著簡單稱作「動亂」,事件結束後則以「六四風波」指稱。最後中國領導階層統一將所有指稱當天衝突的名稱改成更加中性的說法,也就是今日仍在使用的「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這類短語來形容。
- 在西方世界中則經常使用「天安門廣場抗議」或者是「天安門事件」來描述一系列的事件經過,而過去新聞媒體也普遍使用「天安門大屠殺」(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這類字詞,但是在近年相關的新聞報導中後者已經逐漸減少使用。這主要是因為絕大部分暴力事件實際上並沒有在天安門廣場附近發生,而在靠近天安門廣場外的木樨地附近才有大量死傷出現。另外「天安門廣場抗議」或者是「天安門事件」等字詞還容易讓人以為整起示威活動僅發生於北京市這一錯誤印象,實際上在當時許多中國城市都有相應的抗議活動出現。http://www.google.com.tw/url?sa=i&rct=j&q=%E5%85%AD%E5%9B%9B%E5%A4%A9%E5%AE%89%E9%96%80&source=images&cd=&cad=rja&uact=8&docid=UX43WKuet6F7GM&tbnid=OFRRCl9Rr0mYRM:&ved=0CAUQjRw&url=http%3A%2F%2Fwww.emily.docutoaster.com%2F%25E8%2583%25A1%25E6%2580%259D%25E4%25BA%2582%25E6%2583%25B3%2F%25E6%2582%25BC-%25E5%2585%25AD%25E5%259B%259B%25E5%25A4%25A9%25E5%25AE%2589%25E9%2596%2580%2F&ei=bCE5U4axCIeIlAXIkoHoAw&psig=AFQjCNEpqzLn0-dPBWfU_P2K2_m-e5LuZg&ust=1396339263147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