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自主學習典範的應用/開門辦教育: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30 行: 第 30 行:
 
===對〈從傳統公共教育典範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對〈從傳統公共教育典範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為什麼有增量,有依據主體性,又能與他人互動,就可以稱為教育?
 
*為什麼有增量,有依據主體性,又能與他人互動,就可以稱為教育?
 +
 +
===對〈開門辦教育〉===
 +
*「剛好比最好更好」,但是濡果每個人的剛好都是不一樣的定義呢?

2021年7月22日 (四) 09:47的修訂版本

黃鈴諭意見

對〈從傳統公共教育典範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讀起來每個段落有些零碎,需要加一些串連各個概念的論述

第一段說學習是人類的本能,下一段就跳到教育制度與社會結構緊密相嵌

但可能需要多說幾句,串一下「學習」—「教育」,再說到「教育」—「社會制度」

台灣近十年來的實驗教育經驗這段,我讀到的意思是想表達「自主學習典範」在台灣實踐的經驗,以及雖然不是主流價值,但卻是更佳的教育型態。

段落文字說明上不流暢,看不出因果關係,以及想說的重點。

傳統公共教育典範的反思這一段,是否多說一點「學校教育制度」的樣子?指出它與科層體制類似的地方或架構,以便說到下面科層體制的時候,感受更深刻。也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接下來的段落要提到師生的不對稱性這件事。

簡介自主學習典範的段落是否多一句,以參考過去實驗教育的經驗或例子,分析自主學習典範核心元素如下……之類的

總之就是每一個硬硬的論述之間,需要一些連接或過場的段落。

另外,語句上要再順一次

開門辦教育的段落,

如果用原來「兩書比較」中的架構,論述「同村共養」......等想法,

可以回扣反思,為什麼現在格式化學生的教育體制不恰當。

最後可以用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課綱,來論述自主學習典範下,也需要有基礎科目/能力培養這件事。

閉恩濡意見

對〈從傳統公共教育典範走向自主學習典範〉

  • 為什麼有增量,有依據主體性,又能與他人互動,就可以稱為教育?

對〈開門辦教育〉

  • 「剛好比最好更好」,但是濡果每個人的剛好都是不一樣的定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