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運動場(北京鳥巢)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Beijing national stadium.jpg

簡介

國家體育場位於中國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公園,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由於於獨特造型又俗稱「鳥巢」。體育場在奧運會期間設有10萬個座位,承辦該屆奧運會的開、閉幕式,以及田徑同足球等比賽項目。奧運會後座位數將減至8萬個。除2008年夏奧外,此場館將會於2022年冬季奧運再次使用。

國家體育場長330米,寬220米,高度為69.2米,占地25萬平方米。運用高達121,000噸鋼建成的體育館,建築費用高達人民幣23億元。此館於2003年12月動土,2004年3月正式開工。但因龐大的建築經費而不得不於2004年8月暫時停工。經過一連串的討論與修改,原計劃中體育場的上蓋被取消,專家稱這不但會使體育場更加安全,同時也可以消減部分開支。最終體育場於2005年初恢復開工,並於2008年6月28日完工。

外形與內部


眾多鋼鐵不規則地「編織」而成,外形如一個鳥巢般,因此又稱為「鳥巢」體育場。而鋼架的空隙拉上半透明的充氣薄膜,既可防水又可讓陽光滲進。

體育場建築面積25.8萬平方米,用地面積20.4萬平方米,總面積約為55萬平方米。混凝土結構主體分地下一層,地上七層,地上高度69.21米,整個建築造型呈橢圓的馬鞍形。 內設100,000個座席,當中包括永久座席80,000個,臨時座席11,000個。同時,場館使用了聚四氟乙烯的氣枕式薄膜,這薄膜的好處是耐腐蝕、透光性能好,可以柔和的散射開陽光,避免結構框架投下凌亂的陰影。

歷史

在2002年,北京市規劃委員會舉辦了2008年北京市奧運會主場館的全球方案徵集活動。由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建築大師赫爾佐格(Herzog)和皮埃爾·德麥隆(Pierre Demeuron)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中方總設計師李興剛合作完成。「鳥巢」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評審委員會選出的3個「優秀方案」之一,最後以壓倒多數票獲勝,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

其後,國家體育場於2003年8月9日簽定合約,確定「以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為代表的聯合體,成為2008年奧運會國家體育場項目法人招標的中標人」。同年12月24日上午10時國家體育場正式開始建造,翌年,北京市長王岐山提出「節儉辦奧運」的口號,希望能將工程造價降到最低。這導致體育場於2004年8月暫停施工,並於同年決定將體育場的可開啟上蓋去除並擴大開口、取消大部分地下車庫,節省3億元和15,000噸的鋼材,以減輕成本和場館的負荷。

在2005年的11月15日,體育場的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及後的2006年8月31日中午1時,鋼結構立面次結構的26個合龍焊口全部完成焊接,鋼結構工程合龍完成,同年的9月17日,體育場鋼結構卸載順利完成,共卸載了15,000噸鋼,安裝了78個卸載點。當中,最大的卸載點負荷了320噸的重量。3個月後,鋼結構吊裝工程也全部完成,共動用了24台吊車、1209人參與。至2008年6月28日,鳥巢正式竣工。

「鳥巢」每年的營運開支高達1.5億元人民幣,單靠承辦體育賽事及旅遊門票收入,根本難以維持正常運作。為求生存,「鳥巢」擬出售冠名權,目前已有10多家中外企業角逐,有消息稱,國際知名品牌德國體育用品商爱迪斯有可能奪得「鳥巢」的冠名權,代價是每年7000萬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回$1344。

2009年4月2日,國際巨星成龍宣布於5月1日在國家體育場舉行「龍的傳人」和他的朋友們2009北京演唱會,成為在「鳥巢」舉辦演唱會的第一位歌手。

中國音樂家協會、北京中信聯合體體育場運營公司、中國對外演出公司三家單位聯合宣布,由2009年開始,每年都將固定在6月30日在國家體育場舉辦「中國北京鳥巢夏季音樂會」。

鳥巢文化中心

鳥巢文化中心 2015年3月21日,經過一年多時間籌備的鳥巢文化中心在國家體育場正式成立。同日揭牌的還有作為鳥巢文化中心組成部分的創客孵化平台「亮中國」[21]。鳥巢文化中心的定位是「體育文化金融孵化平台」和「首都公共文化空間」。鳥巢文化中心自成立後,主要舉辦路演、論壇、發布、展覽、比賽等活動。2015年底,鳥巢文化中心引入雅昌藝術書店,成立了「雅昌鳥巢體育藝術書店」並對外開放,店內大量使用雅昌藝術資料庫產品,並提供數字藝術圖書博物館服務[22]。

門票

人民幣50元

交通

地鐵8號線“奧體中心”站或8號線、15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下車後步行可至; 公交82路、419路、538路、645路到“國家體育場東(鳥巢) ”站即是。

大約位置

國家運動場位置(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