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黃鈴諭: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 行: 第 1 行:
<table class=nicetable width='680'>
+
===以我們這門課為對象,分析「丁丁、詹志禹」與其他同學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tr bgcolor=#ffff66>
+
(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BR/>
        <th width='100'>系統分類</th>
+
第一組:
        <th width='240'>科學觀念</th>
+
#
<th width='200'>活動名稱</th>
+
#
<th width='140'>設計者</th>
+
#
</tr>
+
第二組:
<tr>
+
#
        <th rowspan=8>原子與分子</th>
+
第三組:
<td>1.原子</td>
+
#
<td rowspan=2>[[穿不過去]]</td>
+
第四組:
<td rowspan=5>丁志仁</td>
+
#
</tr>
+
<tr>
+
<td>2.包立不相容原理</td>
+
  
</tr>
 
<tr>
 
<td>3.電子軌域</td>
 
<td rowspan=2>[[電子軌域勞作]]</td>
 
</tr>
 
<tr>
 
<td>4.金屬有導電的特性</td>
 
  
</tr>
+
===以兩岸體制教育為對象,分析顯著與隱微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tr>
+
(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BR/>
<td>5..粒子、波雙重性</td>
+
第一組:
<td>[[粒子、波雙重性]]</td>
+
#
</tr>
+
#
<tr>
+
#
<td>6.常見元素</td>
+
第二組:
<td>[[分辨常見元素]]</td>
+
#
<td rowspan=5>林青高</td>
+
第三組:
</tr>
+
#
<tr>
+
第四組:
<td>7.常見分子</td>
+
#
<td>[[認識常見分子]]</td>
+
===對學習的重新定義,你有沒有更好的提議?===
</tr>
+
 
<tr>
+
===對我們這種教育典範,用什麼名字最合適?===
<td>8.分子組合方式、形狀</td>
+
:第一組:
<td>[[分子球桿模型]]</td>
+
:#
</tr>
+
:#
<tr>
+
:#
        <th rowspan=2>物質的態</th>
+
:第二組:
<td>9.從微觀、巨觀認識物質的態</td>
+
:第三組:
<td>[https://phet.colorado.edu/zh_TW/simulation/states-of-matter 觀察三態]</td>
+
:第四組:
</tr>
+
 
<tr>
+
===想出讓本班同學更快彼此認識的提議?===
<td>10.三相圖</td>
+
第一組:<BR/>1.!!!!!!!<BR/>2.<BR/>3.
<td>[[三相圖]]</td>
+
第二組:<BR/>
</tr>
+
第三組:<BR/>
<tr>
+
第四組:<BR/>
        <th rowspan=1>能量守恆</th>
+
<td>11.能量守恆</td>
+
<td rowspan=6>[[Tracker自由落體]]<br/>[[牛頓擺]]<br/>[[平衡鳥]]<br/>[[步行下坡]]</td>
+
<td rowspan=6>張鈞祺、張又懿<br/>張鈞祺、張又懿<br/>無名氏<br/>清大跨領域科教中心</td>
+
</tr>
+
</table>
+

2020年3月26日 (四) 16:07的修訂版本

以我們這門課為對象,分析「丁丁、詹志禹」與其他同學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以兩岸體制教育為對象,分析顯著與隱微的不對稱性,並探討:

(這些不對稱性的功能是什麼?/可以怎樣重新安排嗎?/須要保留的最低不對稱性是哪些?)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對學習的重新定義,你有沒有更好的提議?

對我們這種教育典範,用什麼名字最合適?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想出讓本班同學更快彼此認識的提議?

第一組:
1.!!!!!!!
2.
3.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