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洪凌煙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5年7月23日 (四) 11:43由洪凌煙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印尼婆羅浮屠佛頭

British Museum Borobudur Buddha head.jpg

展品說明

  1. 發現地:印尼爪哇
  2. 製造年代:西元780-840
  3. 使用材料:石頭
  4. 規格:高33公分、寬24公分、深27公分

此頭像來自婆羅浮屠。婆羅浮屠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
沒有文字記載是誰建了婆羅浮屠,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建。
但透過比較佛塔隱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譜的銘文,可估計佛塔約建於西元八和九世紀。
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岳帝王朝統治者興建。

從東北方看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由 160 多萬塊石頭於一座矮丘上築成,佛塔成階梯金字塔的形狀,共分九層,底下六層為方形台階,
每層外圍的迴廊刻滿浮雕,約有兩千多幅,總長度達 2.5 公里,以及四百多尊各種神態的佛陀雕像,
令婆羅浮屠跟金字塔、長城和吳哥窟同名為古代東方四大遺跡。

迴廊浮雕依佛教中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展現,從已被覆蓋的底層開始,先是較生活化的畫面,
然後是第一層中佛祖的誕生和生平故事,接著幾層是一些佛經中的情節。
從底層沿迴廊繼續往上走,可以看到通往無我境界(nirvana)的十個步驟。

設計者可能期望眾生看過迴廊中的浮雕後,走到第七層時可參透箇中智慧,擺脫塵世枷鎖 。

歷史

三佛齊王國

三佛齊發源於現代蘇門答臘島上的巨港附近,是東南亞印度化古國之一。三佛齊的建國時代不詳,只知道7世紀開始到中國進貢。三佛齊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成為當時馬來群島的香料貿易中心。經濟力量雄厚,又是當時東南亞佛教的中心,為當時東南亞的強國。


三佛齊強盛後,向外擴張,併吞古國末羅瑜,686年悉莫女王出征爪哇,經過半個世紀征服了爪哇島,勢力擴張到現代馬來西亞的吉打州地區,控制了馬六甲海峽的南北端。8世紀中葉,室利佛逝遷都婆羅伽斯,並進一步將其勢力伸入現代泰國的六坤(英文:Ligor)一帶。


同時期,爪哇島上出現了另外一個由印度人建立的佛教國家--岳帝王朝(Sailendra)。9世紀中葉,岳帝王朝通過婚姻關係,以國王母親是三佛齊公主的名義,繼承了三佛齊的王位。兩個佛教國家合而為一。成為馬六甲海峽的強國,穿行海峽的船隻都必須向它納稅。其勢力影響也遠達錫蘭島及印度東岸。

宗教

佛教與印度教約在西元初期的幾個世紀,透過印度的國外殖民,由印度僑民傳入爪哇(同樣地也傳入佔婆和柬埔寨),在當時這些國家,人們認為這兩種宗教在體系上是基本相同的,在實踐上是互相滲透的。佛教裡含有印度教的成分,印度教裡也包含佛教的成分。

西元800年的世界局勢圖

西元80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