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台灣/未來/國際
出自六年制學程
目錄
對台灣有影響力的其他政體
以下以影響力排列:
- 中國/亞投行(亞投行等同中國;參見中華民國在台灣/未來/中國,在此不贅述)
- 美國
- 東南亞國協
- 歐洲貿易圈
- 日本
美國
美國對台灣
- 美國的終極目標是支配全球的運作,讓美國人可以過安穩奢侈的生活,因此需要保持太平洋地區的勢力範圍,中國和美國在太平洋勢力發展之路上一定會碰頭,所以美國必須防堵中國在太平洋發展勢力,而花綵列島(日本-台灣-菲律賓)是防堵中國勢力發展的要點,其中台灣的地位很重要,所以美國需要資助台灣對抗中國。
- 而美國亦將台灣關係法國內法化,使其不受聯合國及國際法影響。
- 將來美國可能會繼續保持資助台灣的狀態以對抗中國,不過一但中國最終被制伏,美國將會出賣台灣。
台灣對美國
- 台灣認為美國是重要貿易夥伴、武器提供者及保護者。
- 台灣對美國的態度是希望透過美國保全台灣對抗中國的能力,因此台灣會需要遊說美國保持台灣關係法,同時保持美國對台的保護。
- 將來台灣可能會盡全力保持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以保全台灣對抗中國的能力,暫時先不管美國會不會出賣台灣。
整理
- 美國與中國都尋求在太平洋發展勢力的機會,兩國屬於敵對勢力,為了防止中國及其支持勢力(北韓、俄羅斯、越南、哈薩克等)擊潰美國,美國另一方面也討好中國。將來2018-2020年時世界走勢將只會呈下列之一:美國發展加速、中國崛起趨緩;或中國崛起加速、美國開始衰弱。
- 台灣自韓戰起成為了中美之間的分水嶺,隨著「現狀」的維持越來越艱難,「台灣認同意識」、「中國認同意識」飄搖不定,以及美中雙方共同施加的壓力,台灣將會需要從其中選擇一條路走。
東南亞國協
東協對台灣
- 除東協基本不重視台灣外,東協十加六的成員國中有中國,因此還有中國方面施加壓力,台灣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法加入東協,也不能與東協整體直接建立貿易關係。
台灣對東協
- 東協人口約有中國一半,但是沒有太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且領土也有約中國一半大小,卻沒有沙漠化問題,而且自然資源豐富,可以是台灣天然資源的來源。(例:石油、木材),但礙於地位問題,台灣無法加入東協。
- 台灣認為可以透過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來與東協整體建立間接貿易關係,由於TPP係由美國催生,主要成員與入會磋商國多由資本主義體系的國家組成,同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生排擠效應,台灣認為可以將TPP當作躲避中國的避風港。
整理
- 將來東協應該會繼續保持不重視台灣的態度,而台灣一但能夠加入TPP,便能擴大貿易,有助於台灣經濟發展,然而衍生的談判透明性問題也使加入TPP之路產生眾多的障礙與疑問,參見中華民國在台灣/未來/經濟。
歐洲地區
歐洲地區對台灣
- 普遍將台灣當成一個有潛力的市場,對於台灣本身的地位問題沒有太多的異議。
台灣對歐洲地區
- 歐洲地區政治與社會制度成熟,是台灣重要參考對象。
- 歐洲地區有較成熟的市場,平均國民所得較高,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外銷市場與觀光客來源。
整理
- 歐洲地區對於台海問題關心程度較小,多數人只在意貿易流通,將來台灣與歐洲地區若維持穩定的貿易關係,對於經濟發展有一定幫助。
日本
日本對台灣
- 日本二戰後是美國最重要盟國之一,由於日本的反中心態也相當普遍,日本普遍將台灣視為對抗中國的盟友,由於日本曾統治台灣五十年,民間普遍同情台灣的處境,多數日本人亦對台灣人友善。
台灣對日本
- 台灣視日本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重要技術來源,並認為日本可以作為對抗中國的盟友,因此台灣民間普遍對日本採友善態度。
整理
- 由於台灣與日本共同的反中心態與台灣的親日行徑,台灣將來與日本的關係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 將來繼續維持親善的台日關係對台灣的經濟和外交都有正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