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鐸四十週年準備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22年1月14日 (五) 11:03由林怡廷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振鐸 40 年(2024年)

一、基本資訊

  1. 時間:2024.05
  2. 緣起:
    • 台灣未來願景:公共政策應該「去偏袒」,改正以下的不公:
      • 教育偏袒菁英犧牲弱勢
      • 偏袒產業犧牲環境
      • 偏袒工商業犧牲農業;偏袒高科技及大企業犧牲傳產及中小企業;偏袒資本投機犧牲實業;偏袒僱主犧牲勞工
      • 租稅偏袒資本利得者犧牲受薪階層
      • 國土規畫偏袒都會犧牲非都會
      • 政府財政偏袒目前世代犧牲未來世代
    • 丁丁:常民政治(開放政府)鼓勵普通老百姓參與公共政治。台灣有先天背景可以運行,台灣當年解嚴需要很龐大的社會重塑,解嚴的過程社運團體與政府官員是夥伴關係,但多數國家難以運行主因是資本家與政府在操控。後來的年輕世代出生就是在已被重塑的狀態,需要呼籲年輕世代如何繼承社運資產與能量,並與政府等單位共好。而在教育領域,過往社運的組織化程度很高。
    • 反思:新一代有新的常民政治模式,例如g0v,但需要再深入研究各世代的模式。此些單位可於均優邀請,例如談公共治理。另外如何與前輩們連結?
    • 更多詳細資訊:振鐸學會首頁吾土吾民,福留子孫
  3. 目標:老中青傳承,促成 55 歲以上,55~30歲,30歲以下三個世代的聯結盡可能繼承社運資產與能量。另外有一個重點為紀錄振鐸在這40年為台灣留下了什麼?2030的台灣需要什麼,還需要振鐸嗎?振鐸角色?需要再形成一次福留子孫願景。
  4. 策略:
    • 從籌備小組18人切入,先建立信任、認識彼此的性格、專長、擁有資源。
      • 可以透過訪談、舉辦茶會等方式建立關係,甚至產出文章。
      • 每個人在福留子孫建立個人介紹頁面,包含生平、照片等。
      • 找召集人之前需要有基本的計畫。
    • 老中青忘年之交計畫,運用青少年典範的需求,創造跨世代結交朋友、世代共學。也藉此讓大齡公民了解年輕一代如何過日子。
      • 如何結合體制內?需要找到想做的老師,例如翻滾海貍?另外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計畫
      • 可串連的議題:中國武攻台灣、台東均優村落化規劃
    • 社群經營:Facebook、Instagram
    • 募資
    • 結合均優論壇:
      • 2022均優論壇,可以與學生共同籌備。
      • 2023均優論壇,可以到台東舉辦村落式活動。
    • 建立資源池
      • 資源池工作圈
      • 境外教育聯絡網(透過 2022 均優)
      • 參訪與場域實習單位
      • 協作平台數位工具
      • 自主學習典範文本:分問題、文本
      • 自主學習領域基本內容:一階(知識與技能)、二階(知識與技能背後的結構)、三階(深層結構)
        • 數學與科學:一階為主
        • 物質科學與數學,兩年內可以完成
        • 生物、天文地科、資訊,無期
        • 社會:二階為主
        • 身體:一二三階平均分布,兩年內可能開始
        • 語文:集中在二階,暫無可以開始的團隊
        • 藝術:三階為主,暫無可以開始的團隊
      • 補助要點平台
      • 輔導平台發展
      • 實體混搭線上學習模式發展
      • 同村共養教育發展
      • 文官人脈維護
      • 民代人脈維護
      • 均優議程(約四百多)
      • 均優講者(約八百多)
      • 開放政府治理基礎(至少要五年)
      • 實驗教育倡議社群(透過光譜平台)
      • 隨開課(透過跨校選修聯盟)

二、現有專案

計畫網址專戶現金流推動
小組
參與成員
書籍出版suitable.tw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丁志仁、邱灝芝
2021均優quality-learning.net兆豐銀行5萬丁志仁、黃鈴諭
2022均優quality-learning.net兆豐銀行15萬丁志仁、黃鈴諭、閉恩濡
楊逸帆
補助要點整理quality-learning.net/subsidize/丁志仁、戴慧茹、閉恩濡
跨校選修urclass.net國泰世華銀行丁志仁、柯穎瑄、周樂生
度昀奇、胡庭碩、黃鈴諭
海星培力educationmaker.net永豐銀行丁志仁、黃鈴諭、周樂生
柯穎瑄、度昀奇、傅心怡
自主學習帶領者培力urclass.net/EMEP/ALPartner/郵局46萬9千籌辦團隊21人
實驗教育光譜平臺待定待定25萬4千丁志仁、朱佳仁、陳怡光
鄭同僚、詹志禹、黃志順
曲智鑛、周樂生、楊逸帆
林怡廷
民版課綱
學前教育公共化gogopublic.net新光銀行丁志仁、張仁彰、顏振寧
任懷鳴、楊逸飛、陳惠菁
王兆慶、吳財順
全民科學平台science4everyone.net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丁志仁、黃鈴諭、蕭聿程
侯雪卿、林柏寬、謝迺岳
蘇萬生
穹頂之下chinese-learning.info參與者自費

三、籌備小組

  1. 召集人:張仁彰、顏振寧
  2. 成員:
    • 丁志仁(師大
    • 任懷鳴(師大,留美碩士,英文擔當,長年高雄市教師會政策部副主任
    • 顏振寧(師大,40週年召集人,和張仁彰夫妻檔,兩人長期經營台中父母成長協會,在林佳龍時期曾經標下后豐社大
    • 張仁彰(師大,40週年召集人
    • 張天安(師大,東部代表,薩提爾頭頭之一,比李琮建更理解薩提爾的理念,與太太在花蓮創立沃土工作室
    • 洪榮良(師大,曾當過振鐸理事長,當過私立高中校長,能與體制學校橋接
    • 汪履維(念師大,被老師視為才子,當過台東教育處處長、東華大學院長
    • 蕭典義(補習班出生→中國階梯英語→only實驗教育
    • 吳錦秀(師大教育系輔系英語
    • 周玉靜(師大教育系輔系英語
    • 翁慶才(高雄國小校長,和懷鳴一夥,目前是教育部戶外教育辦公室
    • 陳啟利(新北市家長系統老前輩,主推家長會活動
    • 施炳霖(師大生物系,台東有個體育高中,在台東有一塊自然農法的地,植物辨認第一高手
    • 李玉芬(振鐸第一位助理
    • 汪履維(師大,曾任台東教育處處長
    • 郭瑞聰(師大,中部,高職老師
    • 李穎(師大,心靈海
    • 李麗珍(師大歷史系,已退休,
    • 王平會
  3. 預計任務:
    • 斷捨離大奉送,大家把物資(書、設備),拿出來送給有緣人。隨喜捐款到專戶。
    • 把人脈、組織、照片、影片拿出來納入資源池。資源池成立「振鐸」標籤。
    • 大家捐錢,每年編十萬來做這上面兩件事。個人自己做很難做到。
    • 把人再聯絡起來。

四、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

透過「習近平認真準備攻佔台灣」,進行一連串的組課,均優論壇可以先放入議程。

  1. 台灣不作死,習近平打不下來。從易思安《中共攻台大解密》和美國的《中共軍力報告書 2021》切進去。攻台若敗,中共垮台。
  2. 不被中共統一的台灣,是中國社會與人民最大的福祉。
  3. 恢復徵兵 / 讓台灣軍隊成為一所大學校。
  4. 怎麼做出一門好的「全民國防」課。
  5. 如何降低戰爭威脅下的資產風險。

五、十個故事計畫

透過跨齡共學故事、主題性故事、振鐸朋友夥伴等方向,紀錄振鐸的故事,並在跨世代/多元互動中,理解彼此脈絡及需求,共創共好永續的未來方向。

  1. 目的:
    • 紀錄振鐸四十年以來的故事
    • 了解各世代的脈絡與需求
    • 各世代用自身視角去轉化其他世代的經驗,並取出可借鏡的精華
    • 共構未來方向以及振鐸角色,產出對當代與未來具啟發性的建議
    • 多面向深入探討,凸顯振鐸長期以來宏觀視角
  1. 故事方向:
    • 時代性統整性:縱軸為視角觀(台灣教育->臺灣/兩岸->文明),橫軸為時間點(1984年(40年)前開始)
    • 關係:
      • 同輩:
      • 跨世代:邀請老中青三代共生共學,主題可由各組訂定,最後寫成故事


呈現方式: 各地 對談 podcast 影片


? 國際連結?是否要找國外人士? 談大方向會不會不接地氣?不生活化?


十個故事:

各地

教改左右派之爭 教改當時親師生在想什麼 教育社會運動如何連結民間與政府

社會運動模式的轉變


國防 環境 身心健康 去中心化


Adler: 社會安全網:心理 社群治理:去中心化的未來,各世代的社群治理經驗 產業與人才 科技巨浪 環境 國家安全 國際關係與角色:亞洲定位與普世議題的回應


鄭麗君 隋棠 阿滴 呱吉 朱敬一 葉丙成 林薇 g0v 唐鳳



六、各階段性任務

2022/01/07

  1. 建置振鐸40週年準備頁面
  2. 加入振鐸40週年line群組並自我介紹

2022/01/14

  1. 十個故事計畫撰擬並發line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