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優學習論壇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21年5月21日 (五) 10:24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此論壇自2010年始,至2020年已歷十一年,今年2021年為第十二年。

規模:

  1. 每年議程約 30~65 個
  2. 講者約百人
  3. 與會者約 100~400 人

簡介

透過論壇,集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體制學校、實驗教育、家長團體、教師團體、社區大學等團隊,透過發表、分享、討論,共同搭建臺灣教育「創造專業新底層」、「匯聚教育專業人脈」、「國內外交流」、「實務議題討論與問題突破」、「技術交流」、「累積行政資源」的有用平台。

進一步說明本論壇定位如下:

  1. 溫養教育倡議:透過每年常態性舉辦論壇,讓新的教育倡議得以一年一年地打磨成長,最終成為大家可以共同推動的訴求與行動。
  2. 協調教育行動:各方在論壇中串連,提供出彼此的人脈,使得訴求與行動獲得廣泛的支持與巨大的動能。
  3. 教育跨域連結:教育中不同領域,不同地域的友人,可以在一年一度的論壇中連結,進一步去發展合作網絡。
  4. 分享進育進展:每年約聚體制學校、實驗教育、社大、政府部門共辦論壇,分享彼此在台灣教育現場的最新進展。

功能

  1. 交流:提供一個平台,供國內外交流、國內各教育區塊分享創意、政府與民間交流對教育政策意見。更讓關注教育專業發展的人脈得以彙集。
  2. 公共:眾人之事眾人管,眾人之事眾人扛。由各方人士貢獻才智、勞力、財力來共同成就這個研討會。
  3. 累積:運用網路技術,使一屆屆的努力,都能完整紀錄。而後來者能最大量的運用前人的努力成果,使台灣教育專業能滾動成長。
  4. 重視「現場突破」:議程安排特別重視不同階層、不同角落,對教育現場帶來的突破。

2021均優學習論壇

  • 日期:6.18~20
  • 地點:宜蘭人文中小學
  • 美工輪用色系:火
  • 主題構想:
    1. 開啟教育的開放政府治理
  • 形式:10%台灣的議程人員現場參會,境外的議程人員線上參會,報名者主要線上參會(90%),少部分現場參會。取消:住宿、訂餐、交通車、晚會、OST
  • 各教室同時進行 jit.si meet 會議與 youtube 直播。
  • 由各界別代表書面審議議程提案,決定實體參會報名者
  • 界別代表:
    1. 體制教育:殷童娟/王英倩/李文富108基地學校
    2. 實驗教育:陳怡光
    3. 終身學習:楊志彬
    4. 青年社群:楊逸帆
    5. 在地代表:周樂生
    6. 教育橋接:丁志仁
    7. 技術發展:孫賜萍
    8. 特殊教育:曲智鑛
    9. 境內外交流:羅善文
    10. 福留子孫:丁志仁
  • 議程安排注意事項:
    1. 議程的提案單位,請提出「議程名稱」、議程短代名、議程時間長度、議程簡介、提案單位、議程負責人(議程的導演)、議程人員(議程的上台者,如主持人、引言人、與談人、發表者…);活動前完成手冊內容稿(以 wiki 撰寫)。
    2. 議程手冊內容規定採 CC 授權,不願 CC 授權的內容請放在議程現場簡報中,不會編入手冊,仍於會前提供大會秘書處。
    3. 議程安排對「看到不同的機構參與進來」還是「老朋友參與進來」,沒有偏好,兩者都很好。但儘量是均優派的價值觀,只要內容充實都沒問題。
    4. 每一個議程的時間從 40 分鐘的成果發表及接受各界回饋,到 60 分鐘、90 分鐘、120 分鐘都有。
    5. 議程的時間包涵了引言、與談以及互動環節,請界別代表留心:分享人在他所選擇的議程時間,內容的質量能夠紥實,如果判斷議程的負責人沒有能力選擇 120min 的分享時間,則需要界別代表和他說清楚,並建議更好的方案。
    6. 這是論壇,一定要留 10min~20min 與現場的人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