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學群伙伴們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21年1月9日 (六) 14:42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半年前我們學群「行於所當行」,今天我們學群只能「止於所不可不止」。

學期初先是曉祺缺少上學的意願(現在又正常上學了),經過老師家訪、與家長商議,覺得最好的辦法是由她向新北市提出個人自學申請,所以去年十月就向新北市實驗教育審議委員會提出了下學期開始改為個人自學,簡報後經審議會判定為複審,學群老師正協助她補強自學計畫,以期她下學期能順利展開個人自學。這種情形很正常,像之前六年制學程的優秀學生施馨檸,也是在掌握自學要領之後,學程協助她改為個人自學,不錯學群說明會時,施馨檸還回來幫忙分享。

再來是斯帖、伯罕家找到了更適合他們家的學習路徑,於 2020.12.29 由仲輝告知學群:斯帖下學期可能會去唸華岡藝校演藝科;而伯罕將改參與教會和外面活動,振鐸如有辦活動,可以另找他協助。至今意思也並沒有變化。

看來學群好像只剩三人,但本學期後半,宗儀也有「缺少上學意願的情形」;期蔚則是「學習意願不高的情形」,看來都需要重新安排新的學習格局。由於他們兩人尚有伙伴情誼,所以程詩婷老師正和他們商議下學期的組課,轉型到「結伴共學」的型態,可能比較適合他們目前的狀態。

剩下珊樂一家,珊樂是需要有同學的,尤其之前她在我們學群較為交好的朋友是斯帖和曉祺,都轉出了,他一人留下也不可行。

這就是我在此信一開頭所說:學群須面對的「止於所不可不止」之局面。但還不是全貌,我們學群會走不下去的完整原因有以下三點:

  1. 同學人數變得太少。
  2. 負能量多到正能量中和不了。
  3. 丁丁大齡失婚且須面對健康風險。

下週學群師生將有五天同吃同住,大家裝做不知道這個局面,都不談談往後的規畫,太虛偽了,不合適。所以我決定現在先讓家長知道所有情況,然後趁下週師生在一起時,大家聊一聊。

我做為學群負責人,也不能不先有一番思考和鋪排,本信就是讓大家了解我的腹案,以便展開下一階段的商議與因應。

在此之前有三點願與大家共勉:

  1. 並不因為半年後的今天走不下去了,就該否定過去半年的緣份,這份緣份還是值得珍視和珍惜的。
    同學們和老師都從過去半年的課程中學習到很多知能,這其中有一些能讓人終身受用。
  2. 沒有最好的教育路徑,只有最適合的教育路徑,每個家庭為其子女所選擇的教育路徑,都是值得被祝福。
  3. 學群會走不下去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去追索哪一個原因才是主因沒有意義。因為克服得了其中一個原因,也無法克服全部三個原因。這其中有很多人生的無常,人生的緣份本不可能盡如每個人的期望。

「群學」有個麻煩的地方

是真正的實驗教育就應該走向「群學」的模式。傳統的學校教育是甲同學跟老師發生學習關係,乙同學再跟老師發生學習關係,乙同學再跟老師發生學習關係…,大家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老師去批改個別同學的作業與測驗。一個同學對學習的消極態度,往往只會影響他自己的學習成果。

但「群學」不是這樣,「群學」是由全體生、師、親構成一個「群學主體」,在這個群學主體的平台上透過討論、互補、分工,相互共振。「群學」能夠達到的學習成就比傳統學習高出太多,所以真正的實驗教育就應該走向「群學」的模式。學生在「群學」的過程中同時會學到公共性,因為整個「群學主體」一榮共榮,一損俱損。但「群學」有個麻煩的地方:不同於傳統學習,個人對學習的消極態度,不只會影響他自己,也會強烈影響群學主體中的其他人。好事會共振,壞事就會共振。

舉兩個例子,讓大家更容易明白。例子一,這次期末行動學習曉祺負責架設網站,他花很多時間跟著丁丁學,把 banner 做得很美觀,各種功能都實作出來,到底有沒有用?不一定有用!如果有同學擺爛,分配到的景點照片都不拍不上傳,文字介紹也不寫,那整個網站看起來就是破破爛爛的。曉祺和其他認真的同學就會覺得自己的苦心白費了,汗水白流了。

例子二,斯帖負責參訪策畫,安排了公共電視和防災科學博物館參訪,是不是聯絡準備周延、活動內容精彩大家感覺就會圓滿?不是的,如果有人「丟包」他的活動,那不只大家心裡會有一個空洞,下一次丟包別人的伙伴也會更多。

所以「群學主體」總是會變成這樣:有人會丟出一些負能量到整個「群學主體」,「群學主體」中也會有人提供正能量來中和這些負能量。只要中和之後還有一些些正能量剩下,整個「群學主體」就會螺旋向上發展。但是如果中和之後,是負能量比正能量多一些些,哪怕剩下未中和的負能量不多,整個「群學主體」就會螺旋向下發展。所以說「群學」需要每個「群學主體」中的成員,對其他人有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態度。而越小的「群學主體」中和不了負能量的風險會大過比較大的「群學主體」。

那是不是六個人的班級太小,不適合群學?也不是。振鐸剛結業的那個班,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那個班,只有四位同學四個家庭,也進行的很順利。或許是因為他們有之前同學多年的默契支持,也或許他們已經習慣了振鐸自主學習、群學、行動學習的方式,總之就是平安順利。而不錯學群在新生訓練和開學初期,也是屬於正能量可以中和到負能量的狀態,當然應該往前走,這是「行於所當行」。至於後來不能維持這個狀態,是大家的共業,不必歸責於哪個人。

大齡失婚

丁丁 2021.5 滿六十歲, 2000 年結的婚, 2020 年前妻有了新的感情, 7 月離婚,同時女兒到清華住宿,我成為獨居的生活狀態。大齡失婚痛苦是人之常情。但離婚後始終沒有走出悲傷的情緒:每日看到與前妻有一起走過的地方,一起做過的事情就會觸景傷情。即使帶學生到南寮騎單車,在惠民宮休息,都會因為想起 2013 年全家來此處騎車,我和女兒在溼地上看螃蟹,前妻笑看我們的情景而難過起來;下班後回到除了自己空無一人,與前妻女兒同住了二十年的房子,望著望著就會毫無來由地悲從中來。

半年前雖有些陳年痼疾:梅尼爾氏症、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良性的血管瘤等,但身體狀況大體不錯:梅尼爾氏症大約一年發作一次,痛風則多年未再復發。離婚後睡得很不好,九月起健康便慢慢亮起紅燈,短短四個月梅尼爾氏症發作病倒三次,痛風發作一次,潛藏體內的帶狀疱疹病毒從眼部爆發一次,因意外而割傷四次:腳趾、腳踝各一次,膝蓋割傷兩次,體質變得容易感冒、意外受傷,時常頭痛、耳鳴。如果沒有改善,下一步應該會走向自律神經失調,和高血糖引起併發症。

此時又碰上八十八歲住在松山的父親失智、走失,須要半夜跑派出所協尋。最近常帶父親就醫,現在也還在處理中。

偏偏新埔國中還要漲教室租金,而且一漲就是加倍。

但我仍謹記「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還是讓同學們看到一個進取且恪盡教師職守的丁丁。

我如果想要擺脫痛苦與病痛,看醫生只是治標而已,若要治本則須要卸下肩頭的重擔,走上自我療癒之路。

首先「當主角要別人配合自己的理想」,與「當配角,配合別人去幫助他完成他的夢想」,後者的負荷比前者輕鬆很多,丁丁不適合再當主角了,必須把角色轉為配角。目前我都把時間放在學群上、教育社運上、傷心與傷身上,之後須要留更多時間給自己。我應該轉向內在:花時間在閱讀、自省、整理、寫作之上,這樣才能再度提升自己,然後提供自我提升後的新洞見,給需要的人。

由於我的至交好友散居全省各處,我也需要時間雲遊、訪友,讓友情來寬慰自己。

不錯學群下學期的處理腹案

在行政上大體有四點:

  1. 公開狀況,和各家討論每位同學的下一步。
    • 能夠直接轉出的如斯帖和曉祺,就配合他們辦理學籍的異動。
    • 須要申請個人自學,但錯過下學期自學申請的同學,就緩衝一學期,協助他們十月送出下一年度的自學申請。
    • 其他。
  2. 收費到一月為止,珊樂家已繳全年費用,退還半年。
  3. 讓導師士賢能夠找工作。
  4. 籌備搬家。

學籍下學期仍須放在不錯學群的同學,課程安排如下:

組課選修,提供輔導和場地,無 400元/節 補助
行動學習結合外修,提供輔導,無補助
師生主題分享選修,提供輔導和場地
動手學數學選修,結合外修,513
資訊選修,結合外修,513
自主學習必修,提供場地,與家長共同輔導
對新北市成果發表必修

半年來上的課

我投入超過 30 萬

特別需要一提的:這個世界已經不是你以為的世界(但教育仍是50年前的基本樣子):

  1. 孩子們因網路自主學習能力大增
  2. 但網路也處處充滿風險

增加駕御能力的基本培力是無從取巧的

後續處理

  1. 士賢找工作
  2. 曉祺:與母親李千惠商討(學費 7.5 萬),有就學意願上的問題
  3. 鈴諭:月薪改 4 萬
  4. 孫仲輝12.29 告知
    • 伯罕改成:參與教會和外面活動的專案事務。一週兩個時段回機構討論近況。振鐸如有辦活動,可以協助。
    • 斯帖下學期可能會去唸華岡藝校演藝科。
    • 學費未結清
  5. 珊樂退回學費 7.5 萬,和柳政億、張永華討論,可以考慮華德福
  6. 宗儀每月繳,和期蔚組課,四月送自學計畫,和楊辰凌討論,有就學意願上的問題
  7. 期蔚(學費 7.5 萬),和宗儀組課,四月送自學計畫,和薛常慧討論,有就學意願上的問題
  8. 對新北市的成果發表,所有仍設籍的同學都要參加
  9. 學習歷程檔案

教室中的物資

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