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波編碼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5年1月29日 (四) 13:15由柯智懷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電波編碼,又稱電信通訊,是一種透過電磁波來進行通訊的資訊傳遞方式。

電報普及之前的電信通訊

在電報普及之前,人類就使用色光的差別(可見光是電磁波的一種)來遠距離傳遞訊息,約140萬年前左右,人類學會用火,雖然沒有確切證據,但多數歷史學家推測,在那之後不久,使用烽火所造成的色差就用來標示領地、傳遞訊息了。在世界各國之中,中國有最多使用烽火的記錄,中國甚至還有一個因為濫用烽火而毀掉的王朝,相傳西周末期(約西元前771年),周幽王為了取悅美女褒姒而不斷點燃烽火,最終導致軍隊不信任烽火,使真正戰爭時西周毫無抵抗之力而滅亡。
另一方面,比周朝更早的時候,平民就用燭燈的明滅、使用鏡子反射陽光來傳遞訊息,17世紀,那些研究燈泡的科學家也用燈號來測試電燈泡的能耐,想必應該玩壞了很多嬌嫩的.......
電燈泡,所以實際上成本很高,電燈泡燈號要一直到1902年廉價白熾燈泡量產時才再次出現,那個時候電報早已佔領整個世界了。
1684年的時候,首次有人嘗試使用電力點亮烽火;1792年到1846年間,法國建立電力臂木信號機網路來傳遞訊息,19世紀末,隨著電報的普及,電力烽火和臂木信號機逐漸式微,至今幾乎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