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兩岸教育合作倡議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8年3月10日 (六) 15:07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探討合作可能

一、2018均優學習論壇

  1. 網址:http://quality-learning.net
  2. 2018年舉辦日期:5/25(五)、5/26(六)、5/27(日)
  3. 2018年舉辦地點:國教院臺中院區(台中豐原),共提供2棟樓6間教室(含5間50人小教室,1間100人大教室)。
  4. 宿舍:5/24(四):30人,15間宿舍房間(先遣工作人員),5/25(五):100人,15間宿舍房間,5/26(六):100人,50間宿舍房間,5/27(日):100人,50間宿舍房間。
  5. 大會提供豐原車站至院區的交通車。
  6. 早餐,午晚餐採付費訂餐。
  7. 住宿、手冊、報名免費。但不要帶小學低年級以下人員來。
  8. 講者統一支給費用 1000 元,且刊錄在手冊是的資料須以 CC 授權公開,但在教室內的內容可以不同。
  9. 講者須保留時間與參與者對話。
  10. 不會支給來台的機票及交通費。
  11. 振鐸學會可以對大陸友人提供「具名邀請」以利台灣入出境管理局審批。

合作討論:

  1. 是否需要為大陸友人提供「預報名」的管道?
  2. 大陸友人是否有想要交流或發表的題目?
  3. 大陸友人可以在廣宣上如何協助,台灣方面須要提供什麼性質的材料?
  4. 5/26(六)晚,預定安排台灣實驗教育同行與大陸教育創新界的友人交流,規模應如何設定?

二、兩岸行動學習(2018七,八月)

  • 由六年制學程、TMS、大陸成都先鋒學校、大陸北京21世紀教育學院合作。
  • 在台灣 15 天,在大陸 15 天,合計 30 天:
    1. 全修生 30 位,台灣與大陸兩邊的課程都參加。
    2. 半修生台灣 10 位,大陸 10 位。只參加台灣的課程或只參加大陸的課程。
  • 大陸方面課程由大陸方面訂價,台灣方面課程由丁丁、陳怡光訂價。
  • 透過 urclass.net 網站報名,各主辦單位可以預留部分名額給親友,但至少要留一半名額公開在網上供人報名。
  • 學員在台灣的課程由台灣的老師來帶,在大陸的行程由大陸的老師來帶,所以同學須要在兩邊飛來飛去,老師不用在兩邊飛來飛去。
  • 報名同學必須參與部分行程規畫,訓練自己的策畫能力。
  • 每位同學必須完成產出網站,伺服器由振鐸提供,技能丁丁會教。
  • 台灣方面的導師由六年制學程、TMS聯合派出,負責帶領學生策畫與課程進行,蕭典義參與助教工作。
  • 台灣方面課程以台東與台北為主,包含:
    1. 台東交通工具組合:飛機、船舶、火車、高鐵、共享單車、租用汽車、租用機車、步行。
    2. 住宿規畫。
    3. 進階地理資訊系統應用。
    4. 騎綠色隧道。
    5. 公東教堂(台灣唯一世界重要建築)參訪預約。
    6. 富岡漁港海鮮點餐。
    7. 加路蘭看太平洋的夜色與日出。
    8. 台灣史前博物館。
    9. 綠島行。
    10. 台北藝文參訪(註)。
    11. 其他同學規畫行程。

註:台北藝文參訪規畫,須視確定的日期來制定,具體資源如下:

  • 臺北藝穗節(7/29-8/19)
  • 臺北電影節(6/28-7/14)
  • 其他產館或節慶資源:
    1. 松山文創園區
    2. 台北偶戲館
    3. 台北電影節
    4.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
    5. 臺北藝術節
    6. 臺北兒童藝術節
    7. 臺北藝穗節
    8.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9. 台北當代藝術館
    10.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11. 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12. 西門紅樓
    13. 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
    14. 新北投車站
    15. 台北市立美術館

合作討論:

  1. 日期。
  2. 來台準備。
  3. 報名。
  4. 定價。
  5. 窗口與導師。
  6. 本班同學李彥廷的專題題目為「跨境行動學習之策劃」,是否有友人願擔任他此專題的導師?

三、「民版課綱」之全球華人教育聯絡網

台灣《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之訂定,除由中央主管機關常設課程研究發展機構外,其他教育相關領域之機構、學校、法人及團體,亦得提出課程綱要草案,併案委由課程審議委員會審議;其提案方式、處理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而目前台灣已實施十二年國教課綱,所以民間所提出的課程綱要草案已可涵蓋高中、國中、國小。

此一立法是台灣教育社運界奮鬥十年所得致的成果,且是在三個歷史機遇下才獲致的成果。但如果不能在今年 108 課綱公布後,民間有能量發動起草民版課綱,此權利必會被台灣教育界的保守派再度修法取消。

台灣教育社運界的基本構想如下:

起草「民版課綱」的主要目標是混搭「規格化教學」與「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讓體制學校公共教育得到接近實驗教育的辦學空間。但混搭的方式和比重還是保留給教學現場的各個學校。例如,學校腳步較慢,可以 90% 維持「規格化教學」,那就相當於落實 108 課綱;而公辦民營學校和指定辦理實驗教育的學校也可以大幅推進「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和目前的實驗教育差不多。

(一)基本立場:

  1. 去年五月修法,通過課程審議會任期四年,並且每次只能汰換一半,諭示我國的課程發展由臨編性質走向常規化。而合理的課程發展週期:大週期應為八年,小週期應為四年。
  2. 大週期由教育部委託起草,大量延請專家,如這次的 108 課綱,帶入課綱的是「科層體制」的優點,小週期可由民間自發起草,帶入課綱的是「網絡式全民參與」的優點,兩者交叉前進,共同為我國課程發展做出不同的貢獻。
  3. 這一輪的民版課綱起草,是繼承 108 課綱,繼續自發、互動、共好的目標,不會另起爐灶,也不是反對 108 課綱。

(二)必要性說明

目前台灣的高、國中小,現場採取「規格化」的教學,使用全國統一的課程與進度,這種公共教育未必適合大學數的學生。而政府使出洪荒之力能夠推進適性學習的程度,大約就是 108 課綱的樣子。之後就有賴民間社會,運用網絡連結的方法,去打造一部更傾向「適性揚才」的新課綱草案,讓教學現場能:混搭「規格化教學」與「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在傳統的「規格化教學」之外,增加選修、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合作學習、生活實踐、過程技能訓練、學校與家庭功能橋接、校外過程…等等課程設計。

要在課綱中增加「以個別指導為基礎的課程教學設計」,就需要借鏡實驗教育已經累積了的大量實踐經驗、先進國家正在推動的課程改革構想。

預備要實施的108課綱,提倡「自發、互動、共好」,又對高國中小的課程進行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還在自然與社會兩領域實施探究與實作課程。所以使得民版課綱只要順著 108 課綱的路再往前走,甩開政府無法甩開的既得利益,四年後民版課綱應該能夠做出來並送入教育部課審會審議。

(三)三大目標:

  1. 增加過程技能與當代適應,取代過多的學科內容。
  2. 大幅增加現場的課程與教學彈性。
  3. 讓學校有開門辦教育,結合各種社會資源幫助同學學習的空間。
    • 橋接「體制學校」與「實驗教育」
    • 橋接「學校教育功能」與「家庭教育功能」
    • 橋接「社大、NGO」與「高國中小」

(四)推動芻議:

  1. 繼承 108 課綱的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水平統整(普通+技術)、垂直統整(高國中小)、擴大選修、增加校本課程比重、新設新住民領域、新設資訊領域、自然與社會兩領域導向探究與實作、特教體系完整化等成就。
  2. 在此成就下再往:內容減量、(學習)彈性增加、學校開門等方向推進。
  3. 零版民版課綱是全民的課綱採「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或「公共版權」,上網公開,任何個人或團體都可以採取其中全部或一部分,再衍生自己的課綱草案版本,自己去送課審會。
  4. 內容來自:先進國家的課程規畫(透過民間與政府人員雙軌蒐集)、台灣實驗教育之實踐、108 課綱內容。
  5. 職員為策畫層人力一人、協調層及執行層人力一人,共兩人。每人月薪四萬,年僱用成本每人 64 萬,兩人 128 萬。課程發展小組十一人,扣除策畫層職員,其餘為十人,每人每年費用 4 萬,每年費用 40 萬,平台租賃每年 1 萬,延請國教院為顧問,顧問費為5萬。每年的維運經費約180萬。三年約540萬,四年約720萬。經費來自群眾募資、不特定對象捐款、游說勸募。
  6. 課發小組的主要功能為「做決定」,成員涵蓋:科學家(數學及科學) 、藝術家、社會科學者、語文學者、終身學習機構成員(社大)、教師組織成員、教師專業社群成員、家長組織成員、校長組織成員、實驗教育工作者等十方面的人士。由各方面來推舉,不一定是現在組織的幹部,但是一定要有空開會、smart、心胸開闊、喜歡學新東西。
  7. 內容管理全部採取數位化。數位化管理工具也全部採取「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或「公共版權」。
  8. 振鐸會起草「推動計畫」,含:核心說明、文宣、經費規畫、參與者和參與規則。
  9. 「核心說明」含:民版課綱的意義與作用、內容與精神、發展模式、當前進展。
  10. 以下人員被視為參與課程發展,限制參加課審會分組審議:課發會委員、民間課發小組成員、領域研修委員、受教育部委託擬定課綱之機構成員、附錄中提到的參與研發人員、候審領域的研修委員、課審會分組會議未審議其參與研修之課綱草案。所以民版課綱在延攬伙伴時要有所分工,一部分參與民版課綱研發,另外留一些人才日後推荐他們參加教育部課審會。才不會一部內容很好的課綱,因為得不到課審會而難以通過。

組織「全球華人教育聯絡網」

  1. 已租域名「chinese-learning.info」租期到 2020.3.10 。
  2. 希望以兩岸教育教育創新網絡的友人為第一層網絡,他們的海外人脈為第二層網絡,蒐羅:
    • 全球進步教育的理論與方法
    • 各國政府課綱的英文版參考案,如有中譯版本更好。
  3. 已與台灣維基媒體協會取得合作,保證台灣的民版課綱為公共財。

合作討論:

  1. 要不要合作?
  2. 怎麼進行?
  3. 誰是窗口?

四、《剛好比最好更好》書籍出版事宜

  • 振鐸所推動的「六年制學程」實驗教育,旨在為改良台灣公共教育找到方法。今年是第五年,在明年五月全班前往歐洲一個月的行動學習結束後,就做滿六年,所有這一輪課程實驗的啟迪與初步心得就出來了。我們打算出一本書來報告過程與結果,書名定為《剛好比最好更好》。
  • 這本書既是對改良公共教育的實踐與建議,同時也是本班同學語文課的產出任務(所以有一半內容是同學的親身經歷與所思所想)。
  • 書名表達的是台灣教育界均優派的核心理念。
  • 也會兼論台灣實驗教育三法立法前後的發展脈絡。
  • 會討論台灣實驗教育與體制學校如何橋接的建議與實踐。

合作討論:

  1. 這樣性質的一本書,有沒有可能在大陸友人的協助下,同時出版發行繁體字版與簡體字版?
  2. 內容要如何調整,才能讓它在大陸也具有可讀性?
  3. 有無可以協助窗口?

五、全民科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