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7年11月1日 (三) 08:36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課文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翻譯

秋蟬不住地叫,聲音淒涼。面對著長亭時,已臨近傍晚,一場急驟的雨才剛剛停止。在京城門外,設帳餞行,喝著酒也毫無情緒。正留戀不捨時,船工又催人快上船,要出發了。我們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兩雙淚汪的眼睛彼此相看,竟氣噎喉塞,說不出一句話來。心裏只想著這一去,將隨千里煙波,越離越遠了。晚間的雲氣煙霧已漸濃重,而楚地的天空是多麼寥廓啊!

多情的人自古以來總為離別而悲傷,哪能再碰上如此冷落的清秋季節呢?今天夜裏,待酒醒時將身在何處?大概是楊柳岸邊,只有拂曉的風和西斜的月作伴了吧。這次離去,總得一年以上,這期間一切良辰美景都該是白白存在了。即使它有千萬種意趣,可是又能對誰去說呢?

賞析

  • 第一段:離別時
    1. 離別的環境,只用十二個字:「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秋天、傍晚,送別的地點,雨後的清冷氣氛,滿耳「寒蟬淒切」聲,都寫到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2. 離別的人,先「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再「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 黯然銷魂心緒已亂,根本喝不下餞別酒,有多少話想說還沒有來得及說,船工已在聲聲地催促乘客出發了。
      • 最後分手時刻到了,鏡頭轉為人物表情動作的特寫:彼此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眼中充滿淚水,除了氣塞喉噎外,竟連半句話也說不上來。攝下這一剎那間的生離別的悲哀情景後,鏡頭也就此停住了。
    3. 離別的念想:想想此去水路漫長,自汴京到楚地,須經「千里煙波」,南望「暮靄沈沈」的天空,目的地是多麼的遙遠啊!
  • 第二段:離別後的形單影隻
    1. 環境都是冷落的:每逢「清秋時節」,感覺環境是「冷落」的;人也是「冷落」的,所以此情就更不堪忍受了。
    2. 日子都是孤單的:睜眼醒來,和自己做伴的只有岸柳、曉風、殘月,人呢?
    3. 美好都是無味的:此番分別,至少要一年以上,在分別中的日子裡,良辰、好景、風情,一但沒有你可以分享訴說,就不會有美好的嗞味。

詞與散曲

詞的起源:

詞,以格式、風格而言,似六朝詩歌體式。又自永嘉之亂以後,胡樂不斷輸入漢地,至李唐而極盛;而五七言的固定句法,很難配合新旋律,所以長短句應運而生。

詞的地位:

原為歌榭酒樓文人與女優的傳唱,沒有文學地位,自文壇盟主歐陽修大力提倡文人填詞,詞的地位提昇。

詞的別稱:

長短句、詩餘、樂府、曲子詞、倚聲。

詞的風格:

現存最早的一本詞集是由五代時的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

五代以前的作品多寫花間尊前

直到李後主開始寫國仇家恨,擴大了詞的境界

北宋的柳永則大量創作慢詞(常調)

蘇軾將歌者之詞變為文人之詞,使詞有了文學的生命力

詞的體制:

  • 字數:小令(58字以下)、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 段落:分為一段詞、兩段詞、四段詞
    段落與段落之間會空一格,詞一段稱為一「闋」,或稱一「片」,
    如果詞分兩段,第一段我們稱為上片,第二段則稱為下片

詞牌(調):格律

  1. 填詞時用的曲調名,跟作品的內容無關。規定填這闋詞時的字數、句數、用字的平仄、什麼地方押韻。
  2. 不同的詞牌會有不同的限制,填詞時的用字平仄,押韻須依照各詞牌的規定行事,現存有《白香詞譜》、《碎金詞譜》。

詞家:

詞家的作品大致可分為兩派:

  1. 婉約派以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詞的正宗)
  2. 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

詞的簡史

詞(辭),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曲子詞、詩餘、長短句。始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詞的興起受外樂傳入的影響,唐時多外來音樂,宴會時多以外樂番曲為主,因此,配合宴樂而作的「曲子詞」便興盛起來。

五代時戰爭頻仍,南方戰禍較少,社會安定,因此文化得以發展。西蜀、南唐的國君都好文學,南唐更成為文藝發展的地方。而宋初政治經濟較穩定,宋初局面較安定,都市繁榮,人民對文娛活動的興趣大增,加上君主提倡,流行民間的詞更興盛。

詞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約派、豪放派。本文作者柳永即婉約派中最出色的詞人之一。

詞與曲的區分

可唱的韻文(當時):

  • 樂府詩
  • 詞: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詞牌,盛行於宋
  • 散曲:有固定的配樂(調),其調叫曲牌
  • 劇曲(雜劇):不但有音樂,還有劇情

其中詞和散曲很像,我們製表來區分:

非整言的長短句不加「襯字」字,句數固定婉約較常隔句或隔多
句押韻,可換韻
段多
(1~4,2段最多)
句式1~10字
散曲可加「襯字」可增句俚俗
活潑
幾乎句句用韻
一韻到底
段少
(1~2)
句式1~30字

我們用以下三首散曲來和詞做比較:

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會相思,纔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空一縷餘香在此,盼千金遊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曲的簡介

曲,是盛行於元代的戲曲藝術,為散曲和雜劇的合稱,散曲不可搬演,雜劇可以搬演。相對於明傳奇(南曲),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與宋詞及唐詩有著相同的文學地位。

廣義的曲泛指秦漢以來各種可入樂的樂曲,如漢大曲、唐宋大曲、民間小曲等。狹義的曲則多指宋朝以來的南曲和北曲。曲分為戲曲(或稱劇曲,包括雜劇、傳奇等)與散曲兩類,元明以來甚為流行,故後世有元曲之稱。而曲同詞的體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較為自由,並多使用口語。音樂部分亦有宮調之分,元曲中最常用的有五宮四調。

曲起源於南宋末期,社會動盪不安,給予文人的創作以深刻的影響。元雜劇源自宋雜劇、金院本。劇作家痛經變亂,對社會人生頗多感悟,寫出了深刻思考人生處境與命運的劇本,通過「情」來透視社會。而散曲創作則內容廣泛。

北宋

北宋(公元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自趙匡胤發動兵變強迫後周末帝禪讓始,到金兵攻入開封終,共歷9帝,167年。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市),南宋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兩者合稱「兩宋」。

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統一皇朝,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據《太平寰宇記》所載,北宋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萬增至大觀四年(1110年)的一億一千二百七十五萬。

北宋必須解決三個歷史大挑戰:

  1. 自唐朝後期至五代以來,武人拔扈導致各地割劇軍閥的問題。
  2. 國內人口破一億,除了小農經濟之外,必須發展工商以養活更多人口。
  3. 面對「農」「牧」兼營的遊牧民族(遼、金、西夏),他們有可能南下與漢人爭天下,與之前的匈奴與突厥不同。

除了重文輕武、強幹弱枝之外,北宋也必須變法。北宋的經濟、文化、科技空前發達,富裕的程度,歷朝第一,但是始終找不出一種方法:可以將經濟與科技力量轉變為綜合國力與國防武力。歷史學家黃仁宇曾說:北宋變法如果可以成功,代表資本主義可以提前八百年,跳過荷蘭至英國一系列的歷史發展步驟,僅憑人的設想,橫空出世。

北宋變法失敗,導致璀燦的北宋文明被金人摧毀。但在宋金作戰期間,宋方如岳飛等名將輩出,打的金人無法招架,也可以看出:一但去掉政治上的制約,宋人並不文弱。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活字印刷術正式被發明,改良了書籍印刷的技術,對後世文化有很大推動作用。黑色火藥在宋初首次應用於軍事。指南針已經在北宋軍隊中用於辨明方向。北宋文人沈括撰寫《夢溪筆談》,乃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科學著作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