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5年1月6日 (二) 21:20由黃玟淇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工作分配

  1. 主持人:丁禾
  2. 論述者:蔡依緁
  3. 正方論點「網路成癮是一種病,需要治療,治療方法是甚麼」:謝酲洊、黃玟淇
  4. 反方論點「網路成癮不是病」:仁益、書桓
  5. 計時:仁益
  6. 舉牌:丁禾

網路成癮症狀

  • 大略包括以下四項:
    1. 理智上知道要控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但仍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2. 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體或心理層面不適的現象
    3. 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4. 在相關生活層面出現狀況:比如在人際層面、健康層面、時間管理層面上都因為網路的過度使用而受到負面影響。

網路成癮類型

  • 可根據網路的使用內容分為五大類:
    1. 網路性成癮:深受網路上與性相關的網頁內容所吸引,或沉溺於基於網路所引發之情色活動之中。
    2. 網路關係成癮:沉溺於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活動之中。
    3. 網路強迫行為:包括沉溺於網路遊戲、網路賭博、網路購物與交易等活動。
    4. 網路資訊超載:沉溺於網路資訊的搜索與收集之活動。
    5. 網路電腦成癮:沉溺於與網路有關之電腦操作與探求之活動。
  • 通常網路成癮者的成癮行為有可能會橫跨兩類以上。

正方論點

美國每10個青少年或孩童中,裡面其中一個就有網路成癮的症狀,並可能因此造成耽誤學業及造成身體上的傷害。(身體傷害包括:因光線引起癲癇、手腕管症候群和視力受損。)

美國一位教授曾對網路成癮和犯罪的關係進行研究,他發現:許多網路成癮者與犯罪的連結很密切,且特別是隨機犯罪。網路成癮情況越嚴重的使用者,犯罪的可能性越大,網路成癮雖不是犯罪為一指標,但仍是犯罪的首要原因之一,包括駭客、性攻擊與謀殺等,都是常見到網路成癮的影子。

  • 案例一:2007年六月,16歲的白崔克因沉迷一款電玩,然後就幾乎都不動,有時甚至一天玩18個小時不停。隨後他的雙親覺得他玩的電玩太過暴力,於是將白崔克電玩沒收,放置於一個小櫃子中。

過了一個星期,白崔克就將父親的鑰匙偷走,打算打開櫃子拿回電玩,但櫃子內還有一把手槍。隨後他將父母帶到客廳,告訴父母要給他驚喜,並叫他們閉上眼睛,而在他們閉上眼睛之後,白崔克持槍從後面射父母的頭部,白崔克的母親因此死亡,父親也受到重傷。

反方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