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子彈飛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7年6月23日 (五) 22:41由丁禾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一段

(一)故事

  • 民國八年(1919年),花錢捐得縣長的馬邦德(葛優飾)攜妻(劉嘉玲飾)、師爺(馮小剛飾)及隨從乘著馬拉列車走馬上任,途中遭遇張麻子(姜文飾)一夥伏擊。張麻子一眾破壞鐵軌、掀翻火車,車上人員除馬邦德與夫人外盡皆淹死。由於找不到值錢財貨,張麻子便審問馬邦德;馬邦德為保命,謊稱自己是湯師爺,並聲稱自己身無分文,只有到鵝城當上縣長才有錢。張麻子被「湯師爺」所說的誘人財富所動,便自己扮作縣長帶著手下趕赴鵝城上任。
  • 到了鵝城城門口,張麻子見到城門口通緝自己的海報,但畫得和本人一點也不像。當地仕紳請來一對女子打鼓歡迎新縣長,然而鵝城勢力最大的黃四郎(周潤發飾)也派了武舉人(姜武飾)、管家胡萬(陳坤飾)給新縣長下馬威。張麻子進城後,則將先前火車上淹死的士兵套上面具扮做麻匪,「槍斃」示眾,宣揚自己的威勢。黃四郎認為新縣長霸氣外露,決定與其較量一番;正好胡千(姚櫓飾)帶著面貌與黃四郎極其相似的楊萬樓(王強新飾)來做他的替身。在縣衙,師爺(馬邦德)發現鵝城的民脂民膏早被前幾任縣長刮完,但張麻子則表示自己不願壓榨窮人,而是要同時用武力和縣長的權力與規矩去得到大戶的錢。沒幾天,賣涼粉的普通百姓孫守義(胡明飾)在閃躲四處亂滾的冤鼓時,碰撒了武舉人的酒,挨得一頓痛打;張麻子把兩人帶到縣衙,不顧孫守義對武舉人的諂媚奉承,懲罰了武舉人──也是給黃四郎的勢力一個下馬威。張麻子到縣衙門口對著偷聽著的百姓宣示,自己來到鵝城就是要帶來「公平」,讓他們以後不必再向任何人下跪。事情了結後,張麻子和義子老六(張默飾)談心,說只要這票幹完,就送老六出國留學,回來就不必再當土匪。
  • 另一方面,武舉人回到黃家講述自己受懲罰的情況,黃四郎決定對張麻子還以顏色。

(二)背景

  1. 馬列
    • Marx and Engels.jpg
    • 簡稱馬列主義或馬列。嚴格地說,它是指由列寧發展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流派。然而,在不同的大環境下,許多不同的政治團體(有些還是針鋒相對的)都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詞彙,並宣稱以此作為理論體系的支撐。(例如,中國共產黨就將馬列主義定位指導思想之一。)
    •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特色精華,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是一樣的:第一個通過共產主義革命,採取暴力形式推翻資本主義的必要性的指導,第二個社會主義是走向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第三個領導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政黨的存在必要性。
  2. 18星旗
    • Chinese-army Wuhan flag (1911-1928) 18 dots.svg
    • 介紹:鐵血十八星旗,由紅黃黑三色組成,紅底與黑九角象徵「血」與「鐵」,即革命須抱鐵血主義;黑九角代表《禹貢》中記載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共十八顆圓星,代表關內漢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黃色,表示與滿清對立之漢族炎黃子孫。清朝政府直到19世紀為止只准許漢族在關內居住。不允許漢族隨便遷入居住的有關外的滿洲(東三省)、西藏(青海)、蒙古(內外蒙)、新疆。鐵血十八星旗幟所能體現的人口理念,也絕對不是通過自我閹割來提高所謂的「人均資源」。所謂內九州,當然是指中國,九州就是中國的代稱。所謂外九州,就是漢人在國境外的人口,商業,文化,軍事力量等等涉及的所有地方。
  3. 小鳳仙
    • 生平:
      • 小鳳仙為偏房所生,光緒年間,舉家流寓湖南湘潭,父親因經商傾家蕩產。小鳳仙被賣到妓院,輾轉至北京八大胡同「陝西巷雲吉班」,「流寓袁啞,墮入妓籍,隸屬陝西巷雲和班,相貌乏過中姿」「粗通翰墨,喜綴歌詞,又生成一雙慧眼,能辨別狎客才華」。
      • 小鳳仙與蔡鍔之間流傳著許多不實的傳言。如:「在袁世凱稱帝前夕,小鳳仙助蔡鍔逃離北平」,實際協助者為蔡鍔側室潘蕙英。小鳳仙本人既不知情,也未參與蔡鍔逃走之事;1916年11月8日,蔡鍔病逝於日本福岡大學醫院後,各種報刊隨即刊登了一些託名小鳳仙的輓聯、悼文,實際上都是各地好事者所撰寫,與小鳳仙本人並無關係;此外,在各種文藝作品中,蔡鍔和小鳳仙被虛構並演繹成一段愛情故事的主角。
      • 晚年活動不詳,傳聞先是嫁給東北軍的一個師長,移居瀋陽,後化名張洗非,委身於鍋爐工人李振海,又一說嫁給陳姓廚師,又說她得梅蘭芳之助,到東北人民政府機關學校當保健員。
  4. 民國5~16年

(三)演員

  1. 葛優:馬邦德
  2. 劉嘉玲:縣長夫人
  3. 馮小剛:師爺
  4. 周潤發:黃四郎
  5. 姜武:武舉人
  6. 陳坤:管家胡萬
  7. 王強新:楊萬樓
  8. 胡明:孫守義
  9. 張默:老六
  10. 姜文:張麻子

第二段

(一)故事

(二)背景

  1. 剖腹取鵝
    • 出自金庸小說《飛狐外傳》,取材自金庸聽佛山鎮長老口耳相傳的故事:「吃螺誤為吃鵝,祖廟破兒腹明冤,乃確有其事,佛山鎮老人無一不知。」但人物真實姓名與年代已經失傳。《飛狐外傳》中,地主鳳天南因家中肥鵝被盜怪責于鐘四嫂的兒子小三子,為証清白,鐘四嫂當眾將小三子剖腹,事後即發瘋。小六子剖腹取涼粉即出自於此事件。
  2. 介錯人
    • 指在日本切腹儀式中,在自殺者切腹后為其斬首,讓其更快死亡、免除其痛苦的人,通常為切腹者親友或劍術精湛者(因為得一刀精準得把人頭砍下來),對過去的劍士而言,被指定為介錯人事十分光榮的事。
  3. 煙土
  4. 麻匪
  5. 鄉紳

(三)演員

第三段

(一)故事

(二)背景

(三)演員

第四段

(一)故事

(二)背景

(三)演員

第五段

(一)故事

(二)背景

(三)演員

影評

電影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