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出版/學生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6年4月1日 (五) 14:49由施雅敏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施馨檸

Shiny.jpg

我是施馨檸。小學讀的一直都是刻板的教科書,並沒有接觸過其他的教學體制。常常轉學,跟同學的交情就沒那麼深,卻造就了我不怕生的個性。喜歡看科幻、奇幻小說或電影,也喜歡念英文。但這些對我來說,只是一般的娛樂,真正的學習興趣,從小到大一直都是我內心的問號。

不經意的發現

當老師在班上宣布同學們開始思考要做的專題時,毫不遲疑的就寫下了腦波。在這個書籍出版的課程裡,我要分享我在所有報告中比較完整的「腦波」。

腦波就是大腦的神經元經由電流與化學反應,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產生腦電波,讓細胞與細胞之間能互相聯絡。

因為媽媽公司的關係,我接觸過好幾次大寶科技的腦波儀,對此儀器心生好奇,不斷問媽媽有關這個的相關問題。

但是我在準備這個主題的期間,面臨了許多困境,使我相當挫折,想要放棄題目甚至想要轉學,然而我竟一一打開了這些結,成功的完成了這個任務。

相信每個人的主題下都有著不同的小故事,而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將跟大家分享我在學程的歷程以及準備這個題目的經過。

就在這一點一滴的過程中,有個小小的蹤影出現在我的生命...

尋找興趣的蹤跡

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感覺很痛苦,看著自己的朋友都有著明確的目標及興趣,就會覺得自己怎麼這麼頹廢,別人為他們的夢想更在努力時,我卻無所事事。看著他們就讓我開始起了要慢慢尋找自己興趣的念頭。

所以我在六年級到國一這段時間開始尋找。嘗試過畫畫、讀英文、寫作,甚至想過自己是否有可能喜歡運動。像小學每天早上都要晨跑,為了讓自己不要跑的那麼累,我就盡量讓自己享受在其中,那段時間我很喜歡慢跑,但是國小畢業之後,沒有一定要跑的必要,我就不會自動去做,現在想到要跑步自然也提不起我的感覺了。

每一樣都做了幾天的時間,就開始覺得厭煩,發現是在逼自己喜歡、逼自己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做。

在過去學程上過的課程裡,很少有可以提起我興趣的課程,一直到了國中二年級,我發現我一直以來最認真、吸收最多的就是科學方面。漸漸開始對生活上一些物理現象感興趣,上網看了許多相關資料、影片或書籍,找到了一條或許能堅持學習下去的路。

初見它的身影

當我開始關注科學,差不多就是我準備我第一個主題備課:科幻文學背後的哲學凝視的時候。我當時還不知道要做什麼題目,就想到我喜歡看科幻小說,恰好看到老師建議我們的題目中有這個,就選了這個。

這個題目我並沒有做得很成功,第一是我沒有花很多時間投入在裡面,也一下就要上台了,第二是我並沒有真正很有心去做這個主題。從這個主題做完,我真心希望下一次的備課我可以有我真像想要研究的,並花更多時間心力去了解,比這次更順利。

我開始接觸到腦波儀,媽媽公司常常會讓我們小孩去他們公司幫做測驗,我很好奇為什麼一個像耳機的儀器可以接收到腦電波,而腦電波又是怎麼出現的。我是個三分鐘熱度的個性,通常我開始對一個東西有興趣,持續個幾天或幾個禮拜我就會感到無聊,而我也就是希望我能夠總有一天找到能持續下去的東西,剛好本班特色課程主題備課,就是要同學自己選主題上台報告三節課,那三節課起碼要花兩個月的時間好好研究準備同一個題目,因此我就利用這門課,來讓自己好好持續把腦波研究好,呈現出來。而經過了兩個月的洗禮,我也對科學開始著迷。

我開始在網路上看到什麼科學事件就會點進去看,科幻電影我也很有興趣,做腦波那一陣子當然就是會對大腦的相關資訊有興趣,發現自己在看這些資料的時候是很享受的,會跟爸爸媽媽分享,他們會鼓勵我,很認真聽我講,也會解釋給我聽。媽媽甚至因為我在做這個主題也會去看一些相關資料,這讓我很感動,又多了一分的動力,也讓信心大大增加。

心中的曲折

我遇上了挫折。

每天回家都跟媽媽說我不想去上學,早上故意賴床不想去上課。我思考了一般體制的升學還有上課內容。

我一度的想轉學,思考了我如果從這個班上轉走會有哪些變化。我最好的朋友不會在我身邊了,但是我可以再交新的朋友;我的自學時間相對縮短很多,但是我跟著學校進度走,其餘時間還是可以自主學習;考試很多可能壓力會很大,但是小學其實也都經歷過考試,大部分跟我一樣年紀的學生都身在一般國中也沒什麼不好;家裡要為我付出的學費明顯降低許多,通勤時間也省略了。

我開始想著,當初怎麼會來這裡,這一年到底都做了什麼學了什麼,仔細想想我學到的東西似乎少之又少,既然這麼混,不如回去一般國中逼著自己讀書學到的還比較多。

心裡其實都想好了,轉學要怎麼面對,怎麼接受一般體制,以後大約升學的路程。

那陣子我跟媽媽討論了很多學校,還去參觀過,甚至跟學校老師有討論。請假去參觀的那天,我只有跟老師還有幾個朋友講我去看學校,當我回到學校的那天朋友們都問我是不是去參觀學校,是不是要轉學,有沒有確定了。頓時,我意識到其實從頭到尾都非常捨不得。

前一天還是一直想轉學的我,到了那天之後,一切都突然改變。早上開心的想著要上學,就為了去學校與朋友們作伴,有了他們一起跟我上課真的會大大影響學習效果。我不想轉了,把我死拖活拉都拉不出這個學程,我的朋友圈。我很感謝家人,他們在我想轉學的時候積極的幫我找學校,不想轉了也讓我繼續留下來,他們包容我的任性,我也一定要好好的在這裡學習給他們看,報答他們,也讓我自己更加進步。

家人的陪伴

看了很多大腦的資料,慢慢了解大腦怎麼運作,會有哪些作用,我除了上網看之外有很多時間都是跟媽媽一起討論的。那段時間不管是在哪裡,只要是我與媽媽單獨相處的時間我們聊得幾乎都是有關備課的內容,在車上、在房間、在吃飯,無論何時何處,我們都聊得很盡興很幸福。

從小到大我的話都不多,不管是跟家人還是朋友,我都覺得我沒有話題可以跟別人聊。雖然我不怕生,自己卻偏偏是個不會聊天的人,讓別人覺得很冷漠,跟家人當然可以比較放鬆,但也只是分享學校生活僅此而已,我從沒跟家人分享過學校學過的事物,畢竟對我來說那些都不足以成為我覺得重要的東西。所以我通常在一個大群組裡,一兩個跟我最好的人,都是能夠把我帶進話題的人物,我很喜歡他們,也很需要他們。

因為這個題目,讓我跟媽媽之間多了好多好多的連接,他能跟我一起想,他沒聽過的部分我甚至能說給他聽!而爸爸本身就是學物理方面的,我也能請教他很多相關問題,真的讓我對科學的喜愛更加分。

主題:腦波

主題備課是我在學程最喜歡的一門課,它讓我更加的有動力去學習,又不會覺得無趣。

希望帶給大家的

放鬆燈及腦波儀

當初我最一開始接觸腦波是因為大寶科技的放鬆燈,了解到其實人可以透過長期訓練專注與放鬆對生活上有很大的幫助,不管是工作、睡眠還是休閒的時候,如果都保持再放鬆又專注的狀態,對自己的心情、身體都好,也可以減輕壓力。

所以我上腦波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想要讓同學跟老師們都可以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態下能達到同時放鬆跟專注,如果可以記住那個狀態,對於現在要認真學習的我們以及要付出極大心力工作的老師們都可以不用承擔太多壓力,自然效率也會好很多。

當然除了這個主要的原因,還有其他我希望同學們能知道的東西:

  1. 讓同學們知道有腦波儀的存在,並能實際操作簡易的腦波耳機,測量他們的放鬆跟專注數值。
  2. 認識腦電波的八大類。
  3. 認識構成大腦的重要組織。
  4. 腦電波如何發送、腦波儀如何擷取腦波。

準備工作

我開始著手準備,起先上網搜尋了相關資料,面對著這個龐大的資料庫,我一度對自己沒有自信能夠做好這份報告。

還好得到許多媽媽以及老師的幫助,讓我能對這題目有了一定的認知,因此我訂定了我所要講的幾個大項目:

  • 人體大腦
  • 神經元、突觸
  • 腦電波的種類
  • 腦波儀如何截取腦波
  • 腦波人機界面的現況

找到了這幾個方向,便能比較順利的延著這幾項去慢慢了解透徹。

報告內容經過一次次的跟老師討論改善,讓我在報告的準備內容這部分更熟悉一點。

因為要讓大家去腦波教室體驗,還要跟腦波教室的工作人員聯絡,跟他們說明這個報告的內容、目標、計畫,還要他們問清楚儀器的價賠多少等等。

為了確保上台品質,在上台前一周,要實際預演給老師看過兩三次,對內容越熟悉上課品質就會越好。

上台

班上同學戴腦波貓耳

上課了,我特別緊張就是在這一刻,拿起麥克風,站上台,看著底下的大家目光都投向自己不免有種快感。 我分別介紹了大腦組成的各個重要結構,例如:大腦皮質、小腦、邊緣系統以及腦幹等等。 大腦皮質講到了神經元,這個部分我準備滿久的,似乎也挑起了我的好奇心,在大腦的內容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神經元。 想像在我們的小小的腦袋裡就有860億個神經細胞!真的是一個超級壯觀的景象,每個神經元都像一群孩子一樣天天手牽手聯繫,光是一個神經元就有很多不同的構造,可見人的腦真的非常厲害!真讓我想一探大腦的奇景。


爾後我介紹了腦波的八大種類、腦波的人機介面現況以及腦波怡如何擷取腦波。 我自己用腦波儀做過許多次測試,想著要如何在班上呈現,怎麼讓大家都感興趣,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同學們在我講課的時候,都是安安靜靜的看著台上,有人可能在發呆,有人用認真的眼神看著我,偶爾會有人提問。我想對於班上很多人而言,科學方面的題目可能會有點無聊,沒興趣的就是不會想聽,所以我想帶給大家的就是至少他們能夠覺得腦波儀是有趣的。

講課部分時間大致上花了兩個小時半。

實際操作

腦波教室實作

在這部份我使用腦波儀器以及APP直接做說明。我請一位老師為我戴上腦波耳機,開始偵測她的腦波狀態,以實例給同學們作各個不同腦電波的介紹。

APP裡有兩個小遊戲,分別是測出測驗者在每個當下的專注指數和放鬆指數,而這部分竟讓同學們起了好奇心,開始注意老師是否專注或是放鬆。像這樣的互動回饋,我想是這次經驗當中我最感動的,看著台下的同學的這麼熱情於自己的備課,當然心中會有難以形容的興奮吧。而這也讓我學到,課程中如果只是講課,任誰都會聽不下去,講者與聽眾之間的互動非常重要,而這個互動也可以透過某個事物來執行。

腦波教室實作

當天下午我也安排了到大寶科技兆豐文創的腦波教室去給同學實際操作腦波儀。 我帶領著大家搭乘交通運輸、步行,一路來到腦波教室,當時心裡真是交織著各種情緒,一方面緊張、慌亂,一方面卻又感到很雀躍,心想著這是最後一部分了。 工作人員為大家佈置了一個相當舒適的環境,我們也很配合工作人員的指揮,這深深的讓我鬆了一口氣。 在這邊有更多元的腦波遊戲可以給提供大家,工作人員為大家解說完畢,就帶大家一個接著一個玩,看著同學們都很踴躍參與,我也樂在其中。

評量

每個同學的主題備課都必須出考題讓同學們做答,回饋報告同學,是很重要的一環。 發下考卷看著大家如此認真作答,心裡真是欣慰!

批改著大家的考卷,有些答案很有趣,有些很離譜,打勾打叉,改著改著還會笑起來跟旁邊的人分享。

旅行結束,迎接下一個未知數

終於結束,因為我是這堂備課的講者,所以由我來結束今天的活動。當我起身面對大家,我突然驚覺,經過了這一整天,上台對我來說已經不足為懼了!我大方的說出結束今天課程以及謝謝工作人員的話語,並宣布隔天的評量考試後,一聲我從小到大在台上最具自信的一句「謝謝大家!」就這樣結束了這兩個多月以來的準備。

與工作人員合照時,心裡的波濤洶湧一浪一浪的沖刷,兩個月以來的所有準備就在今天把一切呈現給大家,想著這一切,心裡很感謝所有同學老師,以及我的家人。

因為媽媽讓我開始準備這個題目,因為她我找到了我的興趣,因為她的耐心傾聽我才能有這個成就感在心中,因為她我才能找到這個腦波教室,我相信在腦波教室的所學同學們一定都能永記在心。

某一個假日,一部票房還不錯的電影,我吵著要媽媽帶我一起去看,叫做星際效應。很好看,是一部科幻電影,看完後我其中最大的心得就是,我找到我下一個目標了!

我馬上跟媽媽討論完,隔天就跟老師說,我的下一個主題備課要做時間!

在學程的收穫

腦波教室合照

在學程的這兩年,歡樂過,煩惱過,深思過,就是沒有後悔過。既然來到這邊,花大量時間尋找屬於自己的路是一定的,而現在我好不容易探到了一點光芒,要好好珍惜它。

在接下來的學習歷程裡,我會從生活上各個地方尋找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科學現象,並且利用學程的自主時間好好充實自己。

因為有主題備課讓我更有動力去學習,使自己越來越能駕馭在台上的情緒,台下聽眾能覺得有趣,更重要的是要繼續朝我的學習目標走下去!



張子宜

書籍出版8.JPG

今年(2016)就要國中畢業的我,接觸團體自學也快滿四年了。

小六時第一次轉進在宜蘭頭城的一所自學學校,那個地方很棒,是個空氣好、人也好的好地方。在那所學校裡很自由,可以大半天都在被草坪包圍的球場上打球;我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喜歡上球類運動(躲避球、籃球)。

從小時候我的興趣就是畫圖、編故事,這個興趣一直到現在,也慢慢延伸至其它有關的事物:攝影、手作、電影等等。最近,有出門到外就會背著一台相機,到處拍;也受到同學的影響,嘗試拍了30秒的定格黏土動畫。

我隱隱記得小時候自己編的一個故事;是一個關於主角冒著生命的危險拯救朋友的小故事,過程中還遇見了一隻獅子警告他:在前進的話,如果朋友互相的信任不夠,就無法找到目標,將會永遠迷失在這個滿是門的空間裡。當然,是個快樂的結局。

插畫.jpg 插畫2.jpg

跳tone的主題?

科幻文學背後的哲學凝視

當時是跟兩位朋友一起準備這個主題,主辦其實也不是我,但是因為聽起來很新奇,而我爸對哲學也有一點研究,感覺我也可以來了解一下,所以就這麼決定了這個主題備課。哲學有很多不同的方向,這次,我們要從動畫來討論關於現在的人類。

一開始我們讓同學看了「風之谷」,其實這佔了很多時間。雖然有些同學以前看過了,不過這次經過討論,大家看法也會有所不同吧!等看完了動畫後,我們讓同學分組討論一些議題: 當今的人類世界。

為什麼是風之谷

  • 風之谷是可以完全呈現出這些問題的動畫、又不會以太難的角度告訴來我們
  • 這部作品是受大家喜愛的宮崎駿的作品。覺得班上應該也有不少人有興趣。且它的畫面做的很生動
  • 老師的建議。

希望同學學到、看到什麼

雖然這是一部動畫,除了看它怎麼用畫面來呈現之外,作者還想要表達什麼?關於人類的自私、造成的污染,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個問題一直都在。而這些問題 又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而現在人類還是面臨者同樣的問題。

我可以更好

  • 因為課堂一開始就是看影片,所以需要準備電腦、喇叭。但是我們沒有事先測試,所以電腦在看到一半時就不給力的準備關機了……。班上喧鬧了一下子,換了另一台電腦才又準備好繼續看影片。下次有類似的活動一定要先測試….不然就會發生悲劇。也還好當天有備用的電腦,不然時間就會被拖更久。
  • 我是主持人,但也因為沒先練習,所以拿著麥克風講話時並沒有很清楚明瞭。同學們可能也會搞不太清楚,這樣也會拖到時間、或是讓停課的人覺得無趣。好的主持 人既可以帶動愉快的氣氛,也可以同時讓大家好好思考,所以以後需要在上課前好好的想好該怎麼說、怎麼接才行
  • 看完影片後就讓各位分組討論,不過一開始雖然說明了討論的活動,但是大家好像還是有點不清楚要做什麼。我想這跟我主持的方式有關,現在覺得,如果可以一組 一組的詢問或是給點有用的建議就好了。
  • 這次備課時間弄的有點久,還讓大家嚴重遲了放學的時間。原本以為可以剛剛好的準時下課,但可能是因為各種的小原因,一點一點的拉長時間而造成了無法準時。

備課感想

很高興能因為主題備課讓我知道了「科幻文學背後的哲學凝視」這個議題。這是我在學程裡的首次備課,是與兩位同學一起準備的課程。因為是第一次所以還很生疏。我覺得資料還太少,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看影片,可以蒐集更多相關內容的話,就能在更進一步討論。

也很謝謝陪我一起備課的朋友,一起查資料、編輯頁 面、一起站在台上,讓我不會那麼緊張。如果我是自己一個人在台上一定會很害怕。但是也在台上的你們還可以偷偷告訴我忘了的下一步~覺得第一次的主題備課至 少與兩位同學一起報告是個好的選擇,就像熱身一樣,下次自己報告時就會有一點方向了。

老師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大綱流程大部分都是老師的幫助。而且我們這次的指導老師也對這個主題蠻有興趣和熱忱,所以在他講解的時候我們也更容易了解。

學習趴趴走

「行動學習」在我所讀過(以前與現在)的體制外學校中都是一項很特別的學習活動。不管是以前在宜蘭的學校或是現在在台北的學程,行動學習的方式都差不多, 不同的是「過程」。 「行動學習」是讓同學們自己規劃好要去的地方,可以是博物館也可以是山林步道,大家各自討論出任何想去的地方後在進行安排及刪去。 交通、住宿以及所有的行程安排都要出來。是一個讓同學們自己籌劃的戶外學習。

學到的東西

各組討論好地點,再查好交通路線、住宿等…行前準備就是一個學習。而這些必須的項目就算已經準備好,行程開始後總會有一些與定好的方向有誤差;例如:迷 路、時間不夠或太快、當天天氣不適合今日行程…這之類問題要怎麼辦?這時大家就必須一起討論、找出方法。

在六年制學程的行動學習,一天當中的三餐必須有兩餐是自己煮,就是不能夠花錢去外面吃。這也跟我們的烹飪課有關聯;大家可以利用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東西發揮 在這裡。每天要煮什麼的菜單必須在行前準備出來,好讓我們事先買好食材。每天自己準備兩餐也很有趣呢!

行動學習讓我們學到最多的東西就是「團結」和「生活上的各種問題」了! 這是在一般學校所學不到的,即使知道一些知識但是比較沒有機會實行,就像規劃好的行程,但是途中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所以這是項很特別、有趣的戶外學習。 也很慶幸我可以有這個機會。

刻在心中的日本景色

日本這個主題備課是我第二次的備課。這次的課程老師幫助我很多;一開始老師也是幫我訂好大綱,我再朝這方面開始上網查資料。 為什麼會選擇這個主題呢?因為我對其他國家中最熟悉的就是日本了吧!而且自己也蠻喜歡這個地方,我覺得除了歐洲以外,最為童話般的國家就是日本了!講到日本就會聯想到神社、鳥居、和服、竹子、楓葉、廟會和動漫等等,各種像一幅畫的場景慢慢浮現。

上台時,說成功,也沒有很成功,說失敗,也沒有失敗。總之有比上一次進步了!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運用在下一次的備課吧! 從小到大去過日本4、5次,有跟家人去過、朋友去過,還有一次是跟著團隊去的。小時候跟家人去的那幾次已經沒什麼印象了,只記得我們就是坐著巴士、跟著導遊到各個景點。 印象最深的就是「跟著朋友一起去」以及「跟著團隊」的這兩次。 在自我介紹裡有說明到,我從六年級開始就在體制外的學校生活一年,跟著朋友去也是因為學校的「行動學習」才讓我有這樣的機會。

直達天際

我們到日本行動學習2個禮拜,其中的行程有「打工換宿」!地點是在一個山上的大木屋,而附近就有一大片綠色的茶園。

打工換宿的工作就是幫忙清理茶園~在國一就能體驗到真幸運!其實清理茶園也就是把枯掉的葉子拔掉,但是茶園很大,又要清得很乾淨,所以也不是一下就能做好的簡單事~而那時的太陽又特別熱情…

我在茶園印象最深的畫面: 「茶園一條一條的往上橫走,就像葉子做成的綠色階梯,長的不見底,直直通往前方的天空。兩旁是樹群的圍繞,跟著湛藍的天空進入眼簾。我蹲在茶園右方的泥土走道上,雙眼凝視著不知從何掉落的咖啡色果子,圓滾又精緻的小球帶著可愛的風格。」後來我把一些果子撿回去做紀念,它們會讓人聯想到《龍貓》裡的果子! 書籍出版4.JPG

這裡的茶園真的非常大,找到這張照片後才發現原來當天的天空並不藍~

除了茶園,對面的山景搭配著泛紅的樹也很漂亮。

看到這些果子馬上想到《龍貓》~

書籍出版5.JPG 書籍出版1.JPG

橘紅色回憶

大家步行前往某個寺院,在中午時停下來吃午餐。我們坐在石頭地上吹著涼風,一面聊天一面吃著麵包。被樹葉遮住的點點陽光照在我的頭上、石頭地上。 在滿是大綠的樹林中有著一些小棵的楓樹,即使身形小,卻更以熱情的橘紅色來突顯屬於自己的光彩。

書籍出版6.JPG

書籍出版2.JPG

大家在午餐前先在這裡探索了一下,被陽光照下楓樹看起來更夢幻。

河溝旁

這個看起來很平常的地方,不知道為什麼的就印在腦海中了。這裡與一開始的印象不太一樣,而且也不確定是不是這裡,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呢?

這張滿是翠綠的圖片,有著讓人放鬆的休閒感。在日本隨時可以看見類似的景色,覺得整個日本都綠油油的!就連水面也清澈地被樹給染綠。

書籍出版3.JPG

道路兩旁有著大樹們架起的遮陽棚。

什麼才是真實的

在那張「河溝旁」的照片中有提到,這張圖片與我一開始在腦中的印象不太一樣。而這個問題也可以變成哲學思考:「什麼才是真實的?」。 雖然這張照片的解釋了它是一個真實性存在,不過,淺在心裡的那個原本的印象卻又更加地生動。

那景象除了有當天的記憶、心情,可能還包含了你的內心、感受,或是連你不知道的自己所綜合出來的影像。所以我覺得,我腦中的世界比那張照片裡的世界還更加真實。這是一個你的世界(至少我對河溝旁的印象是這麼覺得)。

我在學程的改變

省悟

在小學時轉過了三次學校,每一個地方給人的感覺不一樣,所以我也會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我一直都很愛玩,所以造成一個還蠻懶惰的個性~在這裡的我還是很懶散,雖然都知道不行這樣但習慣就是好難改…每次一有幹勁準備要上發條了,但當手正準備順時鐘旋轉時又會不自覺的滑掉。每天真的都好像不知道在幹嘛。

而我現在還有很多的資源及機會,所以更要好好把握這些。六年制學程就是自主學習的方式,所以我要自己努力才會有自己的成果。

好的發展

小時候很喜歡自己編故事,說給家人聽,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興趣的秒針就停住不動了。到了五年級時這個興趣才開始又冒出了一點點的新芽,跟朋友一起交換寫故事。這期間一直是條很不明顯的曲線,停停斷斷的這股熱情就只是個…遊戲?在六年級時上過學校幾堂的「製作繪本」課程,心裡又摩擦出了一點熱情的火花。但是,對這份熱情最為明確的還是來到六年制學程的事了~

一開始是因為同學的主題備課,讓我們自己建立一個網頁。網頁內容不限,想分享什麼就分享什麼。而我就是分享了我的故事啦~故事也讓身邊的一些人看過,得到了建議及讚賞,因此成就感與自信心也上升了許多。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想要把我腦海中的畫面帶給看故事的人,在腦海裡的想像可以盡情發揮,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享受腦中的風景、劇情,而這些都是屬於你自己的!真的很高興我能找到這份興趣、熱情,感覺整個人生都不同了~


曾明哲

Poop Loser.jpg

我叫曾明哲,做為一個自學班的學生,因為我們的學籍掛在新埔國中,也會在新埔國中上課,但我們與他們的做的事不一樣,是個生活與其他人不一樣的人。

我們這個班級,與其他學生不同,在這種環境中,我們不以為意。與他們相比,我們學習的東西不一樣,能做的事範圍也不一樣,我們是自學的班級。

是時候詳細的自我介紹了,我的興趣是:玩電腦遊戲、看各種遊戲實況影片,未來想做的是:室內設計師,對現在來說最想做的事:由於從人生角度來說會嚴重劇透所以不提,基本上就是關於我的個人資訊。

對自主學習的看法

說到自學,許多人想到的事獨自的在家自學,但不一樣,我們雖然是自學,但是我們是團體的自學,學習的範圍比一般學校廣大,如:木工,自行備課、戲劇....等,之類的,雖然感覺很好玩,但是相較之下,壓力會比一般學校較大,因為像是戲劇課會強迫我們去學習表演之類的,不過我們也有自己舒壓的方式,前面有說過,能做的事範圍也不一樣,如同開頭所表達的我們可以在學校(下課時)拿手機、平板玩遊戲,我們與眾不同,是一個自由與學習相交的班級。

自主學習對我來說是一種可以有較大自由空間的地方,也可以提早往性向發展,像是有人喜歡體育;有人喜歡音樂,還有一種每學期都會有的行動學習,主要就是給每一組(現有五組)各五天的時間移地學習,跟一般校外教學不一樣的地方是食、衣、住、行都是由每一組的學生而定,會有老師陪同,我在這種活動中學到的事自力更生、策劃力、與相關的會計(需要花費的錢之類的)。

最近的行動學習大概是六百公里單車吧。

六百公里單車

Bike of SmallZhe 1.jpg

近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環島單車六百公里],這次得行動學習與往常的不太一樣,是全班一起,所以行程也是由全班一起決定,這次的行程對整個班級來說是一向很大的挑戰,但我還是一樣抱著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態度來面對這次的行動學習。

雖然這次的行動學習中學到的東西不太能明確的說出來,但對於我個人來說就是所謂體能的加強,這次行動學習很明顯感覺得到不是要追求結果,而是要能享受每一刻,到現在我還能感受到從蘇花公路用時速40飆下來的感覺。

這次的行動學習讓我感受到很多不一樣的感覺,像是與朋友一起在路邊吃冰的涼爽感;與同學在蘇花公路上為對方加油打氣,那種感覺與平常漫無目的的生活是兩極化的,這對學習這個範圍來說是一個生活的突破。

第一隊.jpg第一隊2.jpg

刺激驚險的畫面

在環島中發生的事有開心的;有無聊的;有不爽的,其中最好笑的是我們在晚上的時候一起去買冰,然後因為不能內用,所以我們只好一手拿冰;一手騎車,然後在經過一家麥當勞的時候朋友A說:[欸裡面有人在喇舌ㄟ],然後我們全部都往裡面看,然後朋友A就撞到路邊的腳踏車,其他人就緊急煞車,朋友B的冰就從杯子飛出來掉到地上了,當我們在笑的時候,後面突然有一輛砂石車就按喇叭,我們就趕快上車,朋友B竟然還壓到自己的冰,搞得我們整路都在笑。

另外還有一件很恐怖又很好笑的事,就是朋友B的踏板螺絲有問題所以他騎一騎踏板就會掉下來,然後我們都在笑他,可是最恐怖的是我們在蘇花的一段隧道內,然後朋友B的踏板就掉了,我剛好騎在他後面,雖然沒被嚇到,但是還是會覺得很有壓迫感,我先確定附近有沒有貨車之後停下來看情況,這時我忘了是誰叫我們先出隧道了,然後過一陣子朋友B就騎出來了,我雖然覺得很恐怖,但是其實還滿好笑的。

腳踝的雙色印記

南迴下坡.jpg

連續幾天騎乘下來,南迴公路是鉉彎路,共12公里,我們這隊彼此約定好腳不落地,我記的當天是很冷的,當時還頂著雨向前騎,到歸田涼亭吃飯,看著起霧的山景,之後到達南迴最高點的壽卡站,下坡時的感覺很好,直接到達楓港,輕鬆不費力。


壽卡鐵馬驛站.jpg歸田.jpg

單車進行到最後一天,被稱為勇腳的我們,進入枋寮,我們比預計的提早兩個小時到達車站,擦拭鐵馬,打包運回台北。那時我才我發現自己的腳出現了雙色印記。

印記.jpg

我的主題備課

在這個學校經歷的事有很多,最主要就是自己備課之類的吧,我做過的備課是水的三態進階,我認為備課最困難的應該是選題目吧,畢竟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嘛!做為一個人,總會設想選了題目的困難度,但現在才發現...好像沒什麼困難的,但還是侷限在自己腦中的棋盤中。先來說說水的三態吧:

水的三態備課

每一個學期,老師都會讓我們選一個題目來備課,可以自己找,也可以選擇老師定的題目,我在那個時候並不知道要做什麼題目,這時候爸爸建議我可以做水的三態,並跟我解釋大意,我覺得好像做的來,就馬上跟丁老師說。

在介紹前,相信一定會有人想知道備課的過程吧!(大概...)

備課前兩個月至前兩個禮拜:那時的我就跟一般學生一樣,上學-->放學-->宅在家-->睡覺-->上學...,那個時間左右我都沒有在準備備課,感覺就跟一般國中生不想做功課沒兩樣吧,我跟我們班其他同學最不同的地方是,我比較被動,一定要有人督促才會工作,總而言之那個時候的我都在打混。

到上課前一個禮拜時我才開始準備備課,心想:(要來不及了),現在想想,我的性格大概是夾在一般國中跟自主學習的正中間吧,換句話說就是普通到不行在普通的學生,為一不同的是心態。

上課前一天:說來慚愧,我那一天在學校準備到晚上九點,乍看之下很認真,但實際是懶惰所造成的困擾,那一天真的很忙。

心得:就算你給我60年來做這個東西,我也會拖到最後一天!

備課現場

當時的備課現場我記得讓我有點驚訝...,我本來是想說上台隨便講講就好了,雖然真的是隨便講講,但是他們認真到讓我覺得:這她媽不科學,在上課中有做一個小實驗,就是證明水在0度時不會完全結冰。

至於這個實驗怎麼做呢,就只是買一些冰塊(可以加一些鹽再降低溫度,不過可能會溫度低,導致完全結冰),在冰塊中倒水,等冰塊開始融化時再加冰塊,直到溫度到達零度,這個實驗雖然很簡單,但是真的很浪費時間www。

其實我這個人除了遊戲之外是不太會緊張的,不管在哪都一樣,所以我台上的時候不會緊張,只是覺得很麻煩,我在台上講的時候,台下的同學都很認真聽,搞得我好像是什麼專業人士,其實在那三節課也沒發生什麼事,就是一般的上課,只是同學很安靜而已。

從中學到的事

  • 水的三態備課網址http://jendo.org/wiki1231/index.php?title=水的三態[1]

備課的內容應該可以不用說,因為科學之類的知識會讓人覺得無聊..

我從這個題目中學到的東西不算多;不算少,就是比較瞭解占據我們所居住的地球70%的物體,像是水可以與冰共存(到達零度時不會完全結冰)(水是人類生活的重要資源,一天必需攝取2~3公升的水,並提供人們日常生活及工農業生產。)等等之類的事情,我不太會形容XD!

有一點值得一提,由於在調查水的三態,發現了物質共有七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電漿態、電子簡併式、中子簡併式、黑洞態。

總結

學程對我來說是一個自由的發展平台,能讓我們嘗試許多與一般學校不同的事物,我個人認為這是我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我相信這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如果不伸手抓住這個機會的話,就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而已。

學程讓我們體驗許多新的、有趣的事物,但我們不一定全部喜歡,老師也提出了選修這種方式,國三時我們必須面對的是朝職場邁進,預計讓自己在未來想走的工作領域中工作1000個小時(記得是這樣),我認為這是不可或缺的,簡單來說:做就對了。


莊惟智

我是莊惟智,我是一個很容易想太多的人,從小我說話的方式似乎很少

人聽得懂,所以顯得我很與眾不同

我的興趣是想像,想像一些情節或是東西,然後想辦法把它們製作出來

上車的維克多

喜歡玩樂高

剛開始樂高還不是我的最佳嗜好,我只是摸一摸就丟在旁邊,有一次爸

爸從德國帶回的兩盒樂高個別是賽車與機器人,我真的好喜歡而且還照

著說明書的每一個步驟重複裝個六七次甚至還能背起來,後來發現可以

用這些樂高零件與之前買的小積木做連結,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真正的喜

歡上樂高。

第一次喜歡樂高

喜歡機器人及遙控模型玩具

每當操作機械玩具或看著這些機械動作時,我覺得很酷,也能樂在其中

。操作這些遙控模型玩具時,讓我有很深的新奇感受,這種感受可以使

我保持快樂的心情。我記得小時候,父母帶我到台北西門町逛街,有一

家日本料理店內有一台載著各種食物的模型電動小火車,不停地繞著固

定軌道經過客人的面前。當時我心想,這真是一個很棒的設計,讓在那

裡的客人不但可享用美食,也可同時欣賞一輛縮小版的模型火車不斷地

從眼前經過。除了色香味之外,還多了一層視覺享受。這就是機器融入

生活並增加人們生活樂趣的一種方式。小時候的這個體驗,讓我對機械

的東西有某種程度的啟發。

記錄不可思議的事物與手做工藝

我很喜歡欣賞漂亮的景色,也喜歡美的某某,看這些美麗的事物可

以讓我很開心。

我會喜歡把美的事物畫下來,或是用攝影機把它拍下來,當聽到好聽的音

樂時,我會用手機的音樂截取功能把這首音樂錄下來。但是對靈感而言

,除了記錄以外,目前還找不到比較好的方法來保存它,不過我會嘗試

用實驗的方式去證實並保留這些靈感。

翅膀耳環與玫瑰書籤
天窗的雨滴

動手作工藝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會有一些限制而無法執行,在許

可的條件下,我會嘗試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動。

我的樂高比賽經驗

去年九月份因參加WRO世界機器人比賽,我和另二位同學當時設計

一個自動偵測障礙物的機器人(名稱叫做"驚嘆號!"),我很高興當時

這個比賽作品拿到了全國賽佳作。

我們最初的構想是希望能組裝一台有許多配件的機械手臂。這個機械

手臂使用"LEGO mindstrom EV3"主機做為主動力來源,電池為EV3專

用電池,所使用的三個馬達靠EV3主機供電。馬達主要用於底座的旋

轉(最大180度旋轉)及手臂夾取物品的動作。並運用齒輪帶動的方式,

以增加手臂夾取物品的力道及加強結構本身的完整性。

機械手臂

目前設計出的機械手臂夾子還無法自轉,只能固定一個角度來夾取物

件,當物件位置移動或大小不同時就無法夾取。將來會嘗試其它的結

構方式,使手臂夾子可以做360度轉動。除了手臂夾子的問題之外,機

械手臂的外觀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未來會修改外觀,讓機械手臂看

起來更加光滑及有美感。

未來的期望

Sea boy.JPG

希望將來能研究及發展出更多機器人的裝置,並期望這些裝置能互相做

連結以便機器人能完成更複雜的工作,將來希望可以走產品設計路線,

並研發設計出更多新奇有用的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