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處理與溝通工具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4年11月16日 (日) 23:43由丁志仁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資訊與溝通

  • 資訊是客觀的,可以用「夏農熵」計算。我們,生命,都是「資訊」。
  • 溝通則常要依賴共同想像。
  • 為什麼人類文明在加速?因為資訊與溝通工具的發展,七萬年之前幾萬年生活不變。

三波滅絕浪潮

  • 採集者擴張:將 50 公斤以上的 200 屬哺乳動物滅到剩 100 屬。
  • 農民擴張:
  • 工業活動:
    1. 70億人約三億噸。
    2. 家禽家畜約七億噸。
    3. 倖存的大型野生動物(豪豬、企鵝、大象、鯨),不到一億噸。

討論一:各組討論並列舉出人類過去到現在的處理資訊和溝通的各種發明

資訊處理與溝通工具七階段

  1. 語言:內容(經驗與想法)可以跨越個體,傳遞給另一個體。
    • 早產和語言。
    • 語言的組合幾乎無限,足以詳細描述週遭的世界。
    • 語言是傳播八卦的工具。這個特性延續到報紙、電話、Email、FB ,溝通工具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最早的第四權。八卦語言可以讓人類的群體達到 150 人以下。
    • 只有人類的語言可以處理「想像」。共同想像可以促成大規模的人群合作。
  2. 文字:內容可以跨越時間與生死進行溝通。
  3. 紙、筆:內容的傳媒可以量產,機動性也大增。但內容仍靠人工一套套抄寫。代表性產品:書。
  4. 印刷:由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內容可以複製。代表性產品:書。
  5. 電波編碼:內容可以靠純能量長距離傳播。收音機、電視、手機。
  6. 電腦:低階內容可以有人類以外的產生者。內容的重製、散播、整理、累積大幅提升。代表性產品:個人電腦、行動裝置、印表機、3D印表機。
  7. 網路:a single connected space(單一接入空間)。大型聯合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