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作物與食品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4年11月5日 (三) 20:17由施馨檸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工作分配

  • 主持人:張子宜
  • 論述講者:范鎮鈞、劉國安、施馨檸、曾明哲

時間分配

  • 9:15~10:00背景說明(包含影片)
  • 10:00~10:10下課
  • 10:10~10:20分組、辯論規則說明(10分鐘)
  • 10:20~10:40分組找資料(20分鐘)
  • 10:40~10:50下課(提早下課)
  • 10:50~11:40進行辯論
  • 11:40~11:55全班討論與總結

論述

基因改造作物與環境

  1. 什麼是基因改造?
    • 基因改造即通過生物技術,將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從而創造一種新的人工生物。例如科學家認為北極魚體內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於是將它抽出,再植入蕃茄之內,製造新品種的耐寒蕃茄,就是基因改造生物。含有基因改造生物成份的食品稱為基因改造食物。
  2. 一般哪些食物會被基因改造?
    • 大規模商業種植基因改造農產品始於1996年。現時世界上的基因改造農產品主要分為四類:大豆(62%)、粟米(22%)、棉花(11%)和油菜(5%)。基因改造農作物以各種添加劑或食物配料的形式廣泛地存在於加工食品中。除了用於食物,大部分的基因改造作物是用於動物飼料及生化燃料。
  3. 基因改造食物可解決飢餓嗎?
    • 推動基因改造的跨國公司聲稱,基因改造食物可以解決飢荒。然而基因改造根本不是靈丹妙藥。 全球雖有八億人長期食不果腹,不過聯合國機構指出,現時世界糧食產量實足以餵飽所有人,而全球最富裕的兩成人,消耗了近一半肉類和魚類,最窮的兩成人卻只食用了3%。顯然真正造成飢餓不是因為糧食不足,而是貧窮和資源分配不均。另外一旦基因改造農作物可作商業化種植及取得專利,種子價格必然隨即上漲,農民生產成本增加,最終導致糧食價格攀升,而窮人也無法負擔昂貴的糧食。所以,通過基因工程解決飢餓問題是自相矛盾的。

糧食危機

基因改造食品與食品安全

正方論點

反方論點

辯論規則

辯論題目:應不應該大量使用基因改造作物?

規則

  1. 每方有三位辯論者
  2. 三人共分為兩次論述以及一次總結
  3. 每次論述時間有三分鐘(約500字)
  4. 各方論述完對方有三分鐘的提問時間,有三分鐘的回答時間
  5. 總結時間有五分鐘(約800字)
  6. 每方都擁有親友團,若在辯論過程中有任何想補充,請傳遞紙條給辯論者
  7. 親友團找出一位代表記錄對方所題出的疑問

正方

  • 海龜組,鱷魚組為正方親友團
  • 正方隊長為???老師
  • 丁禾
  • 沈昀羲

反方

  • 飛龍組、楓凛組為反方親友團
  • 反方隊長為???
  • 施馨檸
  • 柯智懷

回家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