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普爾二世銀盤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5年8月30日 (日) 20:06由丁禾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沙普爾二世銀盤


基本資料

  1. 發現地:伊朗(經緯度:32.049024, 54.957430)
  2. 製造年代:西元309年~西元379年間
  3. 使用材料:白銀
  4. 直徑:12.8公分

這件文物是在西元四世紀時用白銀製成的圓盤,上面刻著一幅沙普爾二世出外狩獵的畫,但其實這幅畫真正展現的涵義是「沙普爾二世表面上是出外狩獵,但其實沙普爾二世是在拯救世界免於混亂」。

盤上刻著沙普爾二世戴著巨大的皇冠和下垂的耳垂,衣著華麗,身後的彩帶在銀盤上飄揚,給人行動迅速的感覺。這個形象十分富有儀式性,其目的是象徵著國王的財富和王權。他的胯下還騎著一隻長著巨大鹿茸的公鹿,看到這裡你一定會嚇一跳,因為你會發現沙普爾二世一手正敏捷的抓住公鹿的角,另一手則將他的配劍毫不留情的刺入公鹿的背中,圓盤的下方還可看到公鹿正在垂死掙扎。這告訴我們這幅畫並非只是在描寫一個國王氣定神閒地騎在他的座騎上炫耀自己的財富,而是在描寫這個國王正單獨一人在野外和猛獸搏鬥。

行獵圖一直是在古代中東展現王權的常見方式,但在別的圖像中,常是王在部下的陪同下,在安全距離外射殺野獸。但沙普爾二世的作為不同,他和野獸單打獨鬥並非為了虛張聲勢,而是為了造福人民,為了保護人民而殺死威脅子民的若干種野獸。像這種形象在薩珊王朝人民的信仰是視覺上的比喻,國王打獵,殺死野鹿,就宛若在可怕的亂象中,斬除邪惡,維持神聖的秩序,至高至善的王將會打敗最邪惡的敵人,善盡身為王的重責大任。

說到這裡你對沙普爾二世打造圓盤的目的應該已經呼之欲出了吧!沒錯,這無非是用於炫耀。這種銀盤十分昂貴,是用一大塊上好的白銀打造,國王和鹿的浮雕是從背面打出來的,整個場景的關鍵要素,包刮國王的王冠和衣著;公鹿的頭及鹿蹄,都以黃金裝飾凸顯。閃閃發光的黃金會驅使人將視線聚焦在國王和公鹿的核心衝突上。沙普爾二世就是希望達到這樣的效果。沙普爾二世曾大量使用這種圓盤作為外交禮物,送到整個亞洲,並派出大量祅教(當時薩珊王朝的國教)的傳教士到處傳教。

但這種政教合一的做法也使的祅教現今近乎滅亡。祅教利用薩珊王朝的力量鞏固自己的信仰,因此,在薩珊王朝被伊斯蘭軍隊征服後一切崩潰,也等同於祅教一切癱瘓,而祅教徒原本居住的土地已經都被伊斯蘭佔領,所以祅教徒無法像基督徒一般盼望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現今,即使是祅教誕生的伊朗祅教徒也是少數中的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