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莊惟智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15年3月8日 (日) 23:42由莊惟智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印度河圖章

  1. 時間 : 西元前2,500年 ~ 西元前2,000年
  2. 地點 : 現今印度及巴基斯坦交界處
  3. 尺寸 : (長1.4公分;寬2.5公分;高2.4公分,約為一張郵票大小)
  4. 材料 : 泥土
  5. 用途 : 使用於商業行為的圖章印記
  1. 在没有文字的時代,圖像似乎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表逹方式。早在西元前2,500年~西元前2,000年,也就是迄今約4,000~4,500年前,印度河流域曾經出現過我們所未知的古文明。没有任何文字的記載與實際物体的保留,然而從當初遺留至今的石製圖章,我們可以找到古代人類從事商業活動的脈絡。
    就現實層面而言,一個地方要留住居民,必須有可以生存的空間與條件,例如;水資源、食物、動物、樹林….等。有了生存的必備條件之後,人們才會選擇在這個地方居住與生存。由印度河圖章的內容,有類似犀牛的動物及一些符號,我們可以推論當初在印度河流域應該有類似現代的商業活動,並須要一些簡單的圖章印記來呈現這些商業行為。
    既然有商業行為,顯然當時的物資是充足的,生活是富裕的。但限於當時資訊的流傳不足,現代人無法真正理解當時的生活狀況。但是可以確認的是印度河流域確實存在過古文明。也許再經過一些時間,我們就可更加了解這個古文明的文化內涵。在這些密袐被揭曉之前,我們還是可以肯定的解釋,現代人的思想與生活型態是傳承於古代人類。雖然,現代人的生活似乎更加科學及有效率,但是還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發覺並找回古文明所遺留給我們的智慧,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及下一代可以生活的更自在更美好。
    如果没有辦法理解前人的智慧,就無法記取前人所留給我們的教誨。現代人可能會迷失於自我的生活模式中,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與享樂的人生。在不知不覺中,可能重蹈前人的覆轍而不自知。
    4,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古文明,如何興起,如何殞滅,做為現代人的我們完全無法得知,只能靠小小圖章來找尋蛛絲馬跡。我們應該自我警愓,應該承擔做為人類應有的本份,那就是好好的愛惜周遭的環境與資源。那麼,在幾千年或幾萬年後,我們的子孫還會記得我們這個年代所做的努力,並感謝我們所遺留給他們的保貴資源。
    以上是我閱讀過印度河圖章這個文章後的心得。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