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優2.0計畫

出自六年制學程
在2022年5月20日 (五) 16:27由林怡廷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一、均優文化

  1. 自己來的文化
  2. 社運連結資源文化

均優1.0與2.0的差異:

均優1.0均優2.0
1.議程驅動
2.均優的陣地
3.百樂宴
1.臨時編組,每年都需重開機
2.社運世代做為主籌劃者
1.社群化,由社群規劃
2.跨世代進行籌劃(例如小均優,每季一次)

二、均優 2.0 預計重點



2019 年時想轉型均優 2.0 的難點:

  1. 世代共同聚焦困難,因為彼此的生涯核心關切不同
  2. 疫情
  3. 成本降低(志工群)


須要組推動小組:須要有年輕人。 台北與非台北交替舉辦,一次籌備兩年。 在台北辦議是全國性的,在非台北辦議題是地方性的。 不一定提供免費住宿。 目標是十年內將台灣帶向「開放政府」,而且率先在教育區塊實現「公務員與常民共同治理」 2021年在台東均一,2022年在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