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鐸四十週年:十個故事計畫/汪履維: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分類:振鐸四十週年 ====(一)教育經費====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jendo.org/files/福留子孫/95-112年教育經費變化.png' width=400 geight=* /></d...)
(沒有差異)

2022年8月27日 (六) 08:43的修訂版本

(一)教育經費

現況:右圖是 2006~2023 年台灣「教育經費」,教育經費數量及增長斜率約為政府歲入的 ⅕ 。約每六年增加一千億。由於這個背景,所以教育部得以推動下列新的工作,而不會排擠既有經費:

  1. 12年國教
  2. 降低每班學生人數
  3. 增加每班教師員額
  4. 節節升高的退撫支出(已踩剎車)
  5. 充裕水電
  6. 網路與資訊建設(這一輪尚閒置)
  7. 學前教育
  8. 為國中小學生教室裝冷氣

(二)新生兒縮減潮對各階段教育的影響:

  • 分水嶺 2016 / 2017 年
  • 幅度是由 20 萬掉到 15 萬,掉¼,剩 75%。
  • 對高中以下的影響:
    1. 新生兒縮減潮(以下簡稱縮減潮),目前開始進入小學,六年內會有大量的小學連一個學生都不剩。
    2. 縮減潮 6 年後會進入國中,國中規模雖比國小大,仍慘。
    3. 縮減潮 9 年後會進入高中,使公立高中的就學機會率到達 79% 。
  • 對高中畢業生進入公立大學就學機會率的影響:
    1. 從 2033 年開始有顯著影響:40%。
    2. 然後每年快速跳高:43%,47%,48.6%…
    3. 到 2039 年挺進到 56% ,甚至到 59%,要看這一兩年的出生率。
    4. 私立大學會反彈,公立大學若不縮減,一定面臨轉型。
    5. 移民與招外生的政策也會改變。

班本課程進課綱

  • 學前教育公共化參見全國同胞:台東場協助
  • 東部的教師員額實察、教育基本需求新框架調查
  • 自帶培東部的訪賢
  • 2023均優與東華大學合辦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