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方塊社: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26 行: 第 26 行:
 
===場地===
 
===場地===
 
513教室
 
513教室
 
===構造===
 
結構[編輯]
 
三階魔術方塊由1個中心軸、6個中心塊、12個邊塊及8個角塊構成,當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每個零件會互相牽制不會散開,並且任何一面都可水平轉動而不影響到其他方塊。三階魔術方塊的結構不只一種,例如空心魔術方塊。中國的一些魔術方塊玩家,嘗試對三階魔術方塊結構進行修改,形成適合競速的魔術方塊,這些修改包括對摩擦面接觸方式、尺寸、重量、材質、顏色、邊角處理、彈簧彈力等等的修改,這些修改都很成功,並且受到了世界魔術方塊頂尖選手的青睞。不過這些魔術方塊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依然會面對三階魔術方塊結構專利權的問題。以下是一般魔術方塊的結構。
 
 
 
中心塊
 
中心塊[編輯]
 
中心塊與中心軸連接在一起,但可以順著軸的方向自由地轉動。
 
 
中心塊的表面為正方形,結構略呈長方體,但長方體內側並非平面,另外中心還有一個圓柱體連接至中心軸。
 
 
從側面看,中心塊的內側會有一個圓弧狀的凹槽,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11]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
 
 
 
邊塊
 
邊塊[編輯]
 
邊塊的表面是兩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長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邊塊嵌在兩個中心塊之間。
 
 
長方體表面上的弧度與中心塊上的弧度相同,可以沿著滑動。立方體的內側有缺角,組合後,中心塊和邊塊上的凹槽可組成一個圓形。旋轉時,邊塊和角塊會沿著凹槽滑動。另外,這個缺角還被用來固定角塊。
 
 
 
角塊
 
角塊[編輯]
 
角塊的表面是三個正方形,結構類似一個小立方體從立方體的一個邊凸出來,這樣的結構可以讓角塊嵌在三個邊塊之間。
 
 
與邊塊相同,小立方體的表面一樣有弧度,可以讓角塊沿著凹槽旋轉。
 
 
書寫方式[編輯]
 
 
U的轉法,即順時鐘轉動上層
 
為了記錄下復原、轉亂的過程或公式的步驟,會用Singmaster符號來書寫(由David Singmaster發明)。[12]書寫方式如下:
 
 
R(Right)、L(Left)、U(Up)、D(Down)、F(Front)、B(Back)分別代表右、左、上、下、前、後層。
 
若是順時針旋轉,則直接寫上符號;若是逆時針旋轉,則在符號後加上「'」或是「i」;若是旋轉180°,則在符號後加上「2」或是「²」。
 
若要更加詳細紀錄整個過程,還會使用以下符號:
 
 
x、y、z分別代表將整個魔術方塊做R、U、F,因為在速解魔術方塊的時候,並不會總是將一個面朝向自己。
 
r、l、u、d、f、b分別代表右、左、上、下、前、後兩層,代表連中間層一起轉。
 
M(Middle)、E(Equator)、S(Side)代表旋轉中間層,相當於Rr'、Uu'、Bb'。[13](注意z和S對應的方向不一樣。)
 

2016年1月19日 (二) 12:47的修訂版本

長期社團

成員

  1. 溫書桓
  2. 洪仁益
  3. 莊維智
  4. 莊坤霖
  5. 張胤閎
  6. 許皓程
  7. 吳文翰

社團規則

  • 不歡迎態度消極的成員,必須每堂都要上課,否則退社。
  • 允許成員中途要求加入或退出,需提出理由說明。
  • 本社設社長一人對外代表本社,對內負起社團治理之責任。
  • 有事請先跟社長請假。
  • 請參加本社的人帶一顆魔術方塊,不限是什麼形式的。
  • 魔術方塊請自行購買,社團沒有多餘的方塊借。

社團課程

  • 一週上一次(每周一上午)
  • 同學各自練習魔術方塊,不會的可以上網查影片。
  • 同學可以各自比賽
  • 一個月要有一定的進展(例如:3x3轉的比之前快了一秒or學會了新的魔術方塊)

場地

513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