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繼位
活動
第 70 行: 第 70 行:
 
==追求長生不老==
 
==追求長生不老==
 
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6,000人渡東海求神仙,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據說為今日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秦氏為其後代。
 
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6,000人渡東海求神仙,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據說為今日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秦氏為其後代。
 
==活動==
 
===荊軻刺秦王===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裏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裏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2015年12月15日 (二) 14:53的修訂版本

秦始皇(西元前259年~西元前210年)他出生於趙國邯鄲,當時他們稱他為秦王政,而後世俗稱嬴政;他自稱自己為「始皇帝」,意思是他是有始以來最偉大的皇帝。他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三十九歲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君主專制制度,及第一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的創立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

中國簡史










春秋
戰國











三國
南北朝






小分裂五代十國













宋、遼、金、西夏
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身世之謎

秦始皇是繼秦莊襄王子楚之位,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趙姬,據說曾為呂不韋的愛姬,後獻予子楚,被封為王后。那麼,秦始皇到底是子楚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後人始終爭議不休。

嫪毐之亂

秦莊襄王亡故後,呂不韋跟太后趙姬的關係一直藕斷絲連。隨著嬴政年齡漸長,呂不韋怕事情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求了一個陽具特別大的人嫪毐作為門客,並借機讓嫪毐在一場盛大的宴會中,表演陽具驅使桐木車輪轉動的把戲,故意傳到太后趙姬耳中。

正如呂不韋所料,太后果然對嫪毐大感興趣,於是呂不韋假裝不知情地將嫪毐帶進宮中,並找人假意告發嫪毐有犯腐罪之嫌。另一方面,呂不韋又暗中教唆太后,替嫪毐安排職務留在宮中。於是太后暗中收買行腐刑的役人,不對嫪毐執行腐刑,但要他們對外宣稱嫪毐已受刑,並將嫪毐的鬍鬚拔除。嫪毐就這樣成為服侍太后趙姬身邊的侍宦。

後有人告發嫪毐實際並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亂私通,並生下兩個兒子,都把他們隱藏起來,還和太后謀議說「若是秦王死去,就立這兒子繼位」。於是秦始皇把嫪毐家三族人眾全部殺死,又殺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並把太后遷到雍地居住;秦王想殺掉相國呂不韋,但因其侍奉先王功勞極大,又有許多賓客辯士為他求情說好話,秦王不忍心將他繩之以法,最後秦始皇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等到齊人茅焦勸說秦王,秦王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到咸陽,但把呂不韋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建設

萬里長城

小點是關東六國建造的長城,大點則是秦始皇時期建造的一部分長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占據河套,並將秦趙燕三國修築的舊城牆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里,因此有「萬里長城」之稱。

蒙恬死後沒多久,匈奴便輕鬆跨過秦長城,不但收復了原來的失地,並且侵入至燕郡、代郡。可見長城本身在抵禦匈奴的作用並不若想像中大;秦始皇當時為了修築長城動用了30萬人,創造了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這一繁重的修築工程,也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有人記述杞梁妻以及孟姜女的民間故事。現在臨洮附近,陰山、大青山一線,都有秦長城遺蹟殘存。

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她是秦朝始皇時期的一名女子,在新婚之夜,丈夫萬杞良被抓去修長城。孟姜女不遠萬里為丈夫送去禦寒的衣物,花了很長時間才到長城,然而最後卻被告知丈夫已經死了,屍體也被埋在長城之下。「孟姜女放聲大哭,最終哭倒長城八百里」,以滴血於枯骨堆裡認找到了丈夫的屍體,孟姜女當場投海自盡。還有另一說是秦始皇召見孟姜女,驚為天人,欲納孟姜女為妾,孟姜女要求秦始皇需至秦皇島為萬杞良披麻帶孝,秦始皇答應;在秦始皇祭拜完萬杞良後,孟姜女捧夫屍骨在今孟姜女廟所在,當場投海自盡。

阿房宮

阿房宮被譽為是「天下第一宮」,建於公元前212年。遺址在現今陝西省咸陽市東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

據傳:秦王小時候在邯鄲城生活愛上一個邯鄲女子,名阿房,秦皇統一天下後想立她為後,卻遭到眾大臣反對,只因她是趙女。阿房為了不讓嬴政為難,上吊自殺。秦皇為了紀念這位他深愛過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宮。

始皇陵

秦直道

經濟舉措

統一文字、貨幣

秦始皇為統一人們的思想,統一文字和貨幣,強行教化。使小篆和隸書為全國通行的字體,對中國文化、政治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統一文字可說是經濟方面的重大舉措,他重新發行錢幣,廢除原來全國各地相異的貨幣,克服過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換算的困難,使貨幣在全國範圍內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儲蓄的價值作用。

度量衡

度量衡傳統上是計量長度、體積、輕重單位的統稱。度是用來計算長短,量是用來測量體積,衡則用來計算物件重量。戰國時代,各地度量衡制度的不同,所以在換算過程中顯得十分混亂,顯然不利統一,故此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下令統一全國的度量衡。

重農抑商

教育

中國盛行的哲學家包括:

  • 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荀子,主張恢復禮制,並開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孟子提出人性善,荀子則認為人性惡。
  • 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包括老子、莊子,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張清淨無為。
  • 墨家學派:代表人物為墨子,主張博愛,重實踐、貴功用,在生產機械等方面的教育,內容非常豐富。
  • 法家學派:代表人物有韓非子、商鞅,主張通過嚴酷的法律治理人民,強大國家。

焚書坑儒

秦始皇崇尚法家治國理念,他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

秦始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於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丞相李斯認為這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保留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及屠殺博士和方士。

追求長生不老

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6,000人渡東海求神仙,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據說為今日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秦氏為其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