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大理石頭像: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
第 8 行: 第 8 行:
 
奧古斯都這個稱號有「尊崇」的意思,是在他36歲時獲得的;他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
 
奧古斯都這個稱號有「尊崇」的意思,是在他36歲時獲得的;他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
  
[[File:Statue-Augustus.jpg|150px]]
+
[[File:Statue-Augustus.jpg|300px]]
 
+
一般認為屋大維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雖然他保持了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但是卻作為一位獨裁者,統治羅馬長達四十年以上。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歷史學家通常以他的頭銜「奧古斯都」(「尊崇」的意思)來稱呼他,這個稱號是他在前27年的時候獲得的,那時他36歲。
+
 
+
屋大維是凱撒大帝的甥孫和養子,亦被正式指定為凱撒的繼承人。前43年,他與馬克·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打敗了刺殺凱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貴族。前36年他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圖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又譯作「皇帝」)稱號;前27年獲得「奧古斯都」(神聖、至尊的意思)稱號,建立起了專制的元首政治,開創了羅馬帝國。
+
 
+
阿克提烏姆戰役之後,屋大維已經掃清了他前進的一切障礙。經過多年內戰以後,羅馬幾乎成了沒有法律的國家,但羅馬並不願接受一個專制君主。屋大維很聰明。首先,他解散了軍隊,進行選舉。結果屋大維當選執政官,即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官。前27年,他在官方場合表態要還政元老院並讓自己的勢力退出埃及。元老院不僅拒絕他的請求,還授予他對西班牙、高盧、敘利亞的統治權——此為羅馬兵力最富的三省。隨即,元老院授予其「奧古斯都」(Augustus)號。這個稱號和古代宗教有關,據說語源為「權威」(auctoritas)並和視者(augur)的靈踐有關。在當時人的宗教信仰中,這個稱號意味著持有者擁有超越人的權威且任何章程皆不能對其地位性質定義。此外,這種用來鞏固屋大維權力的特別辦法也讓其即將來臨的帝治與其還是個人時的恐怖統治判然分開。
+
 
+
這些事情在羅馬政治傳統中都是非常之舉。然而當時的元老院早已非昔日刺殺凱撒之貴族們的元老院。安東尼和屋大維清洗乾淨了元老院的異己勢力,並將其黨羽遍佈元老院。這些決議究竟有多大程度表達了元老院的意志,與背後有多少黑箱操作,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
 
+
奧古斯都深諳執政官並不保證他的絕對權力。前23年,他辭去執政官職,接受其他二職。一為保民官職(tribunicia potestas),於是其可以任意干預元老院並在元老院之前決斷。因爲保民官職通常處理民事,這進一步鞏固了他的權力。二為「統治大權」(imperium proconsulare maius 高於諸總督的權力),這給予他在領土管理的任何事件上有最高權威。普遍認爲奧古斯都在前23年裡披上了黃袍。然而,他仍使用第一公民這個稱號。前12年,雷必達死,奧古斯都加「大祭司」號。
+
 
+
 
+
 
===元首制===
 
===元首制===
 
由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
 
由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

2015年10月4日 (日) 17:53的修訂版本

展品說明

August Labicana Massimo Inv56230 n2.jpg

  • 發現地:義大利 羅馬﹙41.899595,12.503039﹚
  • 發現年代:一世紀
  • 材質:大理岩

羅馬帝國

奧古斯都這個稱號有「尊崇」的意思,是在他36歲時獲得的;他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他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

Statue-Augustus.jpg

元首制

由第一公民來領導國家的制度,就稱為元首制。

公元前一世紀的羅馬共和發生了連番的內戰,最後由屋大維掃除群雄,建立不可動搖的政治地位。

元首制時期的羅馬皇帝仍需經過元老院的附議,法案才得以成立。並且當前任皇帝去世之後,即使國家群雄發起內戰奪權,繼任皇帝也必須經由元老院的認可,才算是法理上的羅馬皇帝。

  • 後人可以得知元首制下的皇權特徵:

皇帝的權力基礎係由元老院和人民的授予,而非天授。

皇帝沒有整體與無所不包的權力,係由若干個別的執權,如行政、立法、外交、任免大權的集合,包括人民對其所生的威望。

皇帝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亦即「法律超越於皇帝之上(Leges super princip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