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出版/黃玟淇: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上台呈現
人性、人格
第 20 行: 第 20 行:
 
因為每一大段都有討論,所以我在上課前出了作業,已便大家討論。
 
因為每一大段都有討論,所以我在上課前出了作業,已便大家討論。
 
====人性、人格====
 
====人性、人格====
=====人性、人格定義和比較=====
+
=====前置準備=====
 +
首先我將人性人格分類成一張表:
 +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h style='width:50%'>人性</th><th style='width:50%'>人格</th></tr><tr><td>多數人類共有</td><td>每個人所特有</td></tr><tr><td>由遺傳先天決定</td><td>由遺傳和環境互動形成</td></tr></table>
 
<table class=nicetable> <tr><th style='width:50%'>人性</th><th style='width:50%'>人格</th></tr><tr><td>多數人類共有</td><td>每個人所特有</td></tr><tr><td>由遺傳先天決定</td><td>由遺傳和環境互動形成</td></tr></table>
  
=====人性=====
+
我再一一介紹人性跟人格。首先人性我先參考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表,在統整出來,每個層次的人性都有「拮抗」關係以相互平衡,和介紹現代社會與哲學上的看法。
人性意指多數人共同具有的性質。
+
======人性的階層表======
+
 
[[File:HumanityDiagram.svg]]
 
[[File:HumanityDiagram.svg]]
這是我參考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表,所統整出來的。而我個人將它分為六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人性都有「拮抗」關係以相互平衡:
+
再來人格,我查到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人格的大五模型和九型人格:
#生理:對性、食物、水、空氣及住房等都是生理上的需要。
+
#安全:安全需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要。
+
#愛與隸屬:當有了生理與安全就需要友情、愛情、親情給自己的支持與鼓勵。
+
#尊嚴: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自己對自己的尊重。
+
#自我實現: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來完成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
#超越:提升自己的層次,超越原來的自己。
+
======現代社會與哲學上對人性的看法======
+
現代社會認為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類,所以人性只有一套,而且是與生俱來的。古代人有一種偏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不合生物學的事實。
+
 
+
哲學上對人性的看法則有四類:
+
*壹、人性本善論
+
主張人的天性是正面的,會有不好的表現乃是由於後天的生活逼迫,或受到別人的負面影響。以儒家孟子為代表。《三字經》開篇即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
 
+
*人性本惡論
+
主張人的天性是負面的,會有好的表現乃是由於後天的教養所致。以儒家荀子為代表,有「人之性惡,其善偽也」的論斷。
+
 
+
*人性無善無惡論
+
主張人的天性無所謂正面或負面,人世間的成就與幸福是因為有智慧而善用人性;人世間的悲劇與不幸是因為缺少智慧來駕馭人性。代表人物為告子,他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生之謂性」,「食色,性也」。
+
 
+
故事一:割闌尾計畫即是運用人民對蔡正元的厭惡,去除掉一個壞的立法委員,以增加人民的福祉。
+
 
+
故事二:孫文運用漢人對滿人統治的憤怒,來進行革命,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先推翻大清帝國。之後,再主張「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內各名族一律平等」。
+
 
+
故事三:世人都說父愛母愛偉大,但溺愛子女總是造成悲劇。殺父兇手吳啟豪就是因為父母疼愛倍至,從小要什麼有什麼,所以常常打罵家人,也常對鄰居長輩大小聲,鄰居都跟他的父母反映該管教管教,但雙親始終隱忍,還會袒護他,叫大家不要太計較,最後卻殺害了最寵愛他的父親。
+
 
+
*人性既善又惡,善惡兩性在人心中拔河
+
這種思想以祆教(拜火教、摩尼教、明教)為代表。其實認為人性為「善惡二元論」是許多民族的主流信念。
+
 
+
=====人格=====
+
人格意指人的性格。
+
 
+
人格比較屬於是後天形成的,經過時間和環境的改變。
+
======人格的大五模型======
+
心理學家對於人格分類都有不同的見解,近期一些心理學家們組織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Big Five」 model)。
+
 
<table class=nicetable><tr>
 
<table class=nicetable><tr>
 
<th>人格大五模型</th>
 
<th>人格大五模型</th>
第 79 行: 第 45 行:
 
</tr>
 
</tr>
 
</table>
 
</table>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並非一個正統的人格心理學理論。它只是在商業文化下,用於瞭解職場文化的一種測試,給予人格一個片面標籤化的定義。
 
<div>[[File:九型性格基本构架图(中文注释版)-Enneagram symbol (with Chinese Label)-.PNG]]</div>
 
  
(圖源: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Sieger Junge)
+
而這個九型人格並非一個正統的人格心理學理論。它只是在商業文化下,用於瞭解職場文化的一種測試,給予人格一個片面標籤化的定義。
 +
 
 
#第一型人格:理想崇高者、完美主義者:完美者、改進型
 
#第一型人格:理想崇高者、完美主義者:完美者、改進型
 
、捍衛原則型、秩序大使、正確主義型。
 
、捍衛原則型、秩序大使、正確主義型。

2015年9月1日 (二) 11:44的修訂版本

自我介紹

我是黃玟淇,正值豆蔻年華,是個青春有活力的14歲少女!我的個性算是馴善、蠻平易近人的。我現在對我的未來沒什麼想法,雖然我沒有百者不撓的精神及毅力,但我相信慢慢琢磨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我的主題備課與發起

我的主題備課分別是「死亡」跟「人性與人格」。而我會做它們來當我的主題備課是因為我認為它跟我們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又很好奇,所以才會選它們來當我的主題備課。

而在這之前,我對它們的見解還很淺,所以需要網路上的知識和老師的協助。

死亡

前置準備

其實我對死亡只明白這是很痛很揪心的一件事,只能在回憶裡找尋某個人,卻不能在創造新的回憶。而這個話題的確很沈重,所以應該拿來上課應該會很悶,所以在前幾個禮拜前丁老師跟我討論備課的呈現方式。我先找了生物學對死亡的定義;接著我找了土葬、火葬、海葬、天葬、木乃伊它們適用的文化及方式和盛行的地方,最後還做了簡單分類表格:

葬別各個葬別的看法衛生上的理由
土葬生命來自大地,死後回歸大地將屍體腐敗的過程和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
海葬喜愛海(海的廣闊與自由),希望自己成為海的一部分,皈依於大海短期內無法回到陸地,屍體投海可將腐敗的過程和船上的生活圈隔離,避免活人因腐敗產生的大量細菌而生病
火葬肉體被視為是讓靈魂、神識攀附的工具。火化屍體,能促使靈魂意識超脫、脫離現實世界,這將有助於去“另一個世界”跳過屍體腐敗的過程,骨灰怎麼處理都方便
天葬將人體的營養,還給生態系。藏人認為天葬是上天堂,禿鷲是神鳥。西藏高原氣溫較低,屍體在土中細菌分解太慢

我之前常常聽到安樂死的議題,所以想來介紹一下。安樂死有好的死亡的含義,是給予不治之症的人了結生命的措施;接著我又找了自殺,這真的很矛盾,自殺的人或許不知道被安樂死的人是多麼的無奈,有些人飽受病痛折磨、有些人看到他那麼痛苦而逼不得已的,各個都是希望為他做出最好的選擇,正因為愛他所以才不讓他痛苦是吧?

最後我找了有關生死的影片及文章:「柯文哲-生死的智慧」、「柯林斯城傳奇」。

因為每一大段都有討論,所以我在上課前出了作業,已便大家討論。

人性、人格

前置準備

首先我將人性人格分類成一張表:

人性人格
多數人類共有每個人所特有
由遺傳先天決定由遺傳和環境互動形成

我再一一介紹人性跟人格。首先人性我先參考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表,在統整出來,每個層次的人性都有「拮抗」關係以相互平衡,和介紹現代社會與哲學上的看法。 HumanityDiagram.svg 再來人格,我查到了一套廣泛被使用的人格的大五模型和九型人格:

人格大五模型 外向性 神經質 和善性 嚴謹自律性 開放性
和人格五大模型
有關的特定特徵
愛交朋友、親切 焦慮、感情脆弱 信任、溫厚的 自律、有組織的 豐富想像力、創意

而這個九型人格並非一個正統的人格心理學理論。它只是在商業文化下,用於瞭解職場文化的一種測試,給予人格一個片面標籤化的定義。

  1. 第一型人格:理想崇高者、完美主義者:完美者、改進型

、捍衛原則型、秩序大使、正確主義型。

  1. 第二型人格:古道熱腸者、熱心助人者:成就他人者、助人型、博愛型、愛心大使。
  2. 第三型人格:成就追求者、成就至上者:成就主義型、實踐型、實幹型。
  3. 第四型人格:個人風格者、浪漫悲憫者、藝術型:浪漫者、藝術型、自我型、多感型。
  4. 第五型人格:博學多聞者、格物致知型:觀察者、思考型、理智型。
  5. 第六型人格:要求忠誠者:尋求安全者、謹慎型、忠誠型、疑惑型。
  6. 第七型人格:勇於嘗新者、享樂主義者:創造可能者、活躍型、享樂型。
  7. 第八型人格:天生領導者:挑戰者、權威型、領袖型、指揮型。
  8. 第九型人格:嚮往和平者、和平主義者:維持和諧者、和諧型、平淡型。
  • 類型代表人物
    第一型-完美型孫中山
    第二型-博愛型德蕾莎修女
    第三型-實踐型愛迪生
    第四型-自我型林黛玉
    第五型-思考型愛因斯坦
    第六型-忠誠型曹操
    第七型-享樂型韋小寶
    第八型-權威型秦始皇
    第九型-和諧型甘地
多重人格

心理學上的正式名稱是「解離性人格」,又名人格分裂、多重人格。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裏住着好幾個靈魂」。

  • 成因

目前認為多重人格可能是由險惡環境所衍生的。

有些多重人格的案例顯示多重人格與童年創傷相關,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以「放空」的方式,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

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者在初識時,往往予人聰明、人緣佳的印象,但實際上他們會殘酷無情的利用他們身邊的人,以達到他們的目的。他們的社會化不足,因此缺乏對人、社會、團體的認同與忠誠,在現代多數會窺視陌生人的社群網站。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瑪莎·斯托特(Martha Stout)博士說,在美國,每25人裡就有一個具有反社會傾向。

衛福部豐原醫院精神科醫師陳逸群提供一份「反社會性人格」特徵列表,先排除是否有酗酒或吸毒問題,也排除最近是否因壓力調適不好,導致易怒的情況。排除這些條件後,若符合下述九種特徵中三項以上,就具有反社會性人格:

  1. 15歲前,經常違反校規,或連續犯行遭警方逮捕
  2. 經常使用說謊、詐欺等手法,讓自己獲益或從中感到快樂
  3. 個性衝動,行事欠缺計畫
  4. 易怒,且常使用暴力、鬥狠解決事情
  5. 不顧自己以及他人安危
  6. 沒責任感,經常無法做完一件事
  7. 對於犯錯無感,不會自責、不會痛悔
  8. 對自己的錯誤,採合理化解釋
  9. 沒被診出妄想症、沒躁鬱症、沒幻想症
  • 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PC,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png

VMPC 位於前腦,是和情緒反應相關的區域。此區損壞會更傾向於贊同:打破道德規則或造成傷害他人謀私利的行為。

研究人員發現: VMPC 受傷的自願者,主張讓某一人死亡以替代更多人死亡的速度,比健康的人快了三倍。在另一個相似的場景, VMPC 受損者決定讓自己的小孩窒息以挽救其他人的速度,快了五倍。

約有 4% 的人 VMPC 並不發達甚至沒有,無法產生感同身受的同理心。這類的異常者通常較缺乏良心良知,不會關心他人的感受。

  • 成因

反社會人格的成因可以分:先天基因,後天環境兩大方面。 後天環境又可分:

  1. 腦傷。
  2. 環境惡劣。
    • 父母早年離世。
    • 與父母親相處不恰,情感疏遠,使兒童情感冷漠。
  3. 個人因素。
    • 效仿漫畫、遊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