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學程/領域學習簡介: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分類:六年制學程 400px 領域學習的作用是有系統地傳承人類文化遺產。進行方式是將人類文...)
 
 
第 1 行: 第 1 行:
 
[[分類:六年制學程]]
 
[[分類:六年制學程]]
[[file:六年制學程領域學習六段故事.png|right|400px]]
+
<div class='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六年制學程領域學習六段故事.png/640px-六年制學程領域學習六段故事.png' width='400px' height='*' /></div>
 
領域學習的作用是有系統地傳承人類文化遺產。進行方式是將人類文化遺產槪分為數學及科學、社會、藝術、文學四大符號系統,此外再加上活動課(含體育課),即為國定課程中的學習領域。但是課程架構不依符號系統拆分,而是使用宇宙的故事、地球的故事、生物的故事、人類的故事、當代世界與台灣社會、寫自己的故事等六段故事,由遠而近的敘說。以人類的故事為例,第一大段講人類從非洲大遷徙到各洲後不同的命運,第二段用世界史、中國史、台灣史中的29個大事件,架構出學生腦海中的時空座標。
 
領域學習的作用是有系統地傳承人類文化遺產。進行方式是將人類文化遺產槪分為數學及科學、社會、藝術、文學四大符號系統,此外再加上活動課(含體育課),即為國定課程中的學習領域。但是課程架構不依符號系統拆分,而是使用宇宙的故事、地球的故事、生物的故事、人類的故事、當代世界與台灣社會、寫自己的故事等六段故事,由遠而近的敘說。以人類的故事為例,第一大段講人類從非洲大遷徙到各洲後不同的命運,第二段用世界史、中國史、台灣史中的29個大事件,架構出學生腦海中的時空座標。
  

2017年4月27日 (四) 00:54的最新修訂版本

領域學習的作用是有系統地傳承人類文化遺產。進行方式是將人類文化遺產槪分為數學及科學、社會、藝術、文學四大符號系統,此外再加上活動課(含體育課),即為國定課程中的學習領域。但是課程架構不依符號系統拆分,而是使用宇宙的故事、地球的故事、生物的故事、人類的故事、當代世界與台灣社會、寫自己的故事等六段故事,由遠而近的敘說。以人類的故事為例,第一大段講人類從非洲大遷徙到各洲後不同的命運,第二段用世界史、中國史、台灣史中的29個大事件,架構出學生腦海中的時空座標。

特別要說明的,學習領域有一半的時數,使用影音媒體、踏查、參訪,評量以分組報告為主。六段故事中會有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指導、藝術鑑賞和創作。

領域學習可以依照學習單元對照到領域屬性(數學與科學、社會、藝術、文學、活動等),因而完全可以對照到國家課綱中的能力指標。領域學習只進行八個學期,前七個學期把重要的知識、概念、能力教完,第八個學期進行「落差處理」,利用學習組的組內動力,將學生的學習領域都拉到一定水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