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革命/書摘: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物聯網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 通訊網路(Communications Internet)、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能源網路(Energy Internet)及物流網路(Logistics Inte...)
 
 
第 1 行: 第 1 行:
 +
[[分類:物聯網革命]]
 
====物聯網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
 
====物聯網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
 
通訊網路(Communications Internet)、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能源網路(Energy Internet)及物流網路(Logistics Internet)在二十一世紀綿密無縫的智慧基礎建設――物聯網的支持下結合在一起,進而觸發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物聯網已將生產力推升到很多商品及服務的邊際生產成本幾乎降到零的程度,故實質上來說,這些商品及服務幾乎是免費的。結果,企業獲利開始枯竭,財產權概念轉弱,一個以匱乏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也逐漸被一個豐饒的經濟體系取代。
 
通訊網路(Communications Internet)、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能源網路(Energy Internet)及物流網路(Logistics Internet)在二十一世紀綿密無縫的智慧基礎建設――物聯網的支持下結合在一起,進而觸發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物聯網已將生產力推升到很多商品及服務的邊際生產成本幾乎降到零的程度,故實質上來說,這些商品及服務幾乎是免費的。結果,企業獲利開始枯竭,財產權概念轉弱,一個以匱乏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也逐漸被一個豐饒的經濟體系取代。

2017年1月8日 (日) 23:47的最新修訂版本

物聯網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

通訊網路(Communications Internet)、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能源網路(Energy Internet)及物流網路(Logistics Internet)在二十一世紀綿密無縫的智慧基礎建設――物聯網的支持下結合在一起,進而觸發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物聯網已將生產力推升到很多商品及服務的邊際生產成本幾乎降到零的程度,故實質上來說,這些商品及服務幾乎是免費的。結果,企業獲利開始枯竭,財產權概念轉弱,一個以匱乏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也逐漸被一個豐饒的經濟體系取代。

物聯網讓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物聯網將透過一個高度整合的全球網路,把所有事物和每個人全部連結在一起。舉凡人、機器、天然資源、產品線、物流網路、消費習性、回收流程以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幾乎其他所有面向,都將透過感測器和軟體連接到物聯網平台,而且會持續不斷地即時對每個節點(node,包括企業、家庭、汽車等)提供巨量資料(Big Data);接下來,再用先進的分析學,將巨量資料轉化為預測性的演算法(algorithms),並將之編製為能改善熱力效率、大幅提升生產力的自動系統程式,促使整個經濟體系生產與運送各種商品及服務的邊際成本降到趨近於零。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的執行單位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為促進「普及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新世代轉型而成立的歐洲物聯網研究計畫小組(The Internet of Things European Research Cluster),已詳細描繪出分散式全球網路中,部分被用來連接整個地球的物聯網管道。

目前工業及商業部門的各個環節,也陸續導入物聯網。企業沿著商業運作通道安裝感測器,以監控並追蹤商品及服務的流動。舉個例子,優比速公司(UPS)利用巨量資料,和美國境內六萬輛汽車維持即時聯繫;這個運籌業巨擘在自家的汽車裡內建感測器,監控每個個別單元的情況,隨時察看是否有機能失常或疲勞狀態,這樣就能搶在汽車拋錨前先替換相關車輛,因而節省不少成本。

進化人類生活和顛覆企業運作模式

感測器也能記錄與溝通原料資源的可取得情況,將目前倉庫的存貨狀況傳達給第一線辦公室,同時能檢修及排除生產線上的機能失靈。還有一些感測器能即時通報企業及家庭電器用品的電力用量,也會讓使用者知道相關用量對傳輸網上的電力價格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電力的消費者便可以將家電用品設定為省電模式,或是在尖峰用電時間將電源關閉,以避免電價劇烈上升,或甚至導致電網的電壓不足,而這些作為將使他在隔月的電費帳單上獲得一筆電費折抵額度。

零售通路的感測器能通知銷售及行銷部門,讓他們知道顧客察看或觸摸了哪些品項、把哪些品項放回貨架,或已購買什麼品項等,從而協助衡量消費者的行為。還有一些感測器能追蹤被運送給零售商和消費者的產品現在位於何處,也能監督回收與加工再利用的廢料數量。企業為了重新將供應鏈的庫存、生產及配銷流程調回正常狀態,同時啟動新的商業流程來提高整個價值鏈裡的熱力效率與生產力,勢必會以二十四小時無休的方式,持續不間斷地分析巨量資料。

現在,物聯網也開始被用來創造智慧城市。感測器被用來測量建築物、橋樑、道路和其他基礎建設的振幅和材質狀態,以便評估相關建築環境的結構安全性,還有何時需要進行必要修護等。另外,有一些感測器能追蹤各個街坊的噪音汙染,監控街道交通擁擠度,以及人行道上的行人密度,進而能針對駕駛及行走路線進行最適當的規劃。沿著街道邊緣安置的感測器能通知駕駛人哪裡有停車位。智慧道路與智慧高速公路則有助於駕駛人即時掌握路上的意外狀況和交通延遲情形。近來,保險公司也開始做實驗,在汽車裡安裝感測器,以了解相關汽車每天的使用時段、所在位置,以及特定期間內的行駛距離,最後的目的當然是要預測風險及判斷保險費率。另外,內建在公共交通燈號上的感測器,讓交通號誌得以根據周遭環境的亮度來增強或減弱亮度。現在連垃圾桶都裝了感測器,目的是要確認垃圾量,將廢棄物回收作業的效率提升到最高。

掌握自然環境的變化,提前因應天災人禍

為了更進一步地管理地球的生態系統,物聯網正快速被應用到自然環境上。森林被安裝了感測器,一旦發生可能導致火勢加劇的危險狀況,消防隊員就能接獲警告訊息。科學家也在各地城市、郊區和農村社區安裝感測器,以測量汙染水準,並在必要時對大眾提出毒性情況警告,讓逗留在戶外的人口減到最少。

舉個例子,二○一三年時,美國北京大使館在建築物樓頂安裝了碳排放感測器,這個感測器會每小時回報中國首都的碳排放變化。相關數據被即時張貼在網際網路上,提醒居民注意汙染水準是否已達有害的危險水準。後來,這項資訊促使中國政府落實一系列果斷的對策,降低北京地區燃煤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甚至對汽車交通流量與高耗能工廠的產量設限,以維護公眾健康。

泥土裡也被放置偵測振動與地球密度(earth density)變化的感測器,作為雪崩、地面塌陷、火山爆發和地震等災害的早期預警機制。IBM也在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的天空和地底下放置感測器,用來預測豪雨和土石流,最多可提早兩天做出預告,這讓該市的主管機關得以有效疏散當地的人口。

偵察動物的遷徙

研究人員也在野生動物體內植入感測器,同時沿著這些動物的遷徙路線安置感測器,以評估可能會影響野生動物安寧的環境及行為變化,進而採取預防性行動來修補生態系統的動態。另外,河流、湖泊和海洋裡也被安裝了感測器,用來偵測水質變化,同時測量水質對相關生態系統裡的植物及動物群的影響,以便於進行必要的可能矯正措施。

愛荷華州都布克(Dubuque)的一個試驗計畫,在當地的家庭安裝數位水表和附加軟體,用來監控屋主的用水模式,一旦有疑似漏水的情況,便隨時通知屋主,同時也提供各種有助於降低水消費量的方法給屋主。

有效追蹤物流,掌控產品品質

物聯網也正在改變我們生產與運送食物的方式。農夫開始利用感測器來監控氣候狀況、土壤濕度變化、花粉傳播和其他會影響到收成率的因素,同時也安裝自動回報機制,以確保適當成長條件的維護。另外,運送蔬菜和水果的紙箱上也被放置感測器,除了可用來追蹤蔬果目前被運送到何處,也能感測蔬果的氣味,若有即將腐壞的危險,感測器就會提出警告,配銷商因此可以重新調整路線,將蔬果運送給較近的商家。

醫學和保全上的應用

醫生甚至在人體附加或植入感測器,以監控諸如心跳速度、脈搏、體溫和膚色等身體功能,一旦發生可能需要積極注意的重大變化,醫師就能獲得即時通知。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GE)目前正在研究「可分析臉部表情,以偵測嚴重疼痛、精神病發作或其他痛苦發生訊號」的電腦版軟體,為護理人員提供必要的警告。在短期的未來,人體感測器將連結到個人的電子健康紀錄,讓物聯網得以快速診斷一個病人的可能身體狀況,以協助緊急醫療人員迅速進行必要治療。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物聯網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和保全系統有關。家庭、辦公室、工廠、商店甚至公共場所等,都配備許多攝影機和感測器,目的當然是要偵察犯罪活動。物聯網可以對保全服務公司和警察發送警報,讓他們得以快速回應特殊狀況,而且,它還能提供追捕歹徒的資料軌跡。

運用較少資源卻更具生產力,還讓能源有效再生

物聯網在我們的居住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嵌進了調理分明的運作網路,讓每個人類和所有事物都能彼此溝通,尋求協同,同時以各種能讓社會熱力效率達到最高水準的方式促進彼此的互聯,進而確保整個地球的富足。如果說第一次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平台,導致人類為了追求市場交易及個人利益而切斷或阻絕地球上大量的生態依存關係,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物聯網平台適足以扭轉這個流程。

全球領導企業開展「全球神經網絡」

世界上某些具領導地位的資訊科技公司已開始著手建立物聯網。奇異公司的「工業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思科公司(Cisco)的「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IBM公司的「智慧星球」,以及西門子公司(Siemens)的「永續城市」(Sustainable Cities)等,是其中幾個進行中的創新計畫,這些計畫的目的就是要將第三次革命的智慧基礎建設連上網路,以一種產業觀察家所謂的「全球神經網路(global neural network)」模式,連結各個街坊、城市、區域和大陸。這個網路的設計將採開放、分散與協力模式,讓每個地方的每個人,都能在任何時間點取用這個網路,並在幾近零邊際成本的狀態下,使用巨量資料來創造能管理自身日常生活的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