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蔡依緁: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墨西哥石製球賽儀式腰帶
墨西哥石製球賽儀式腰帶
第 46 行: 第 46 行:
 
石製腰帶,出土於墨西哥;時間是在西元100年至西元500年之間;他高12cm、寬39.5cm、50cm。
 
石製腰帶,出土於墨西哥;時間是在西元100年至西元500年之間;他高12cm、寬39.5cm、50cm。
 
儀式球賽腰帶,因長得像大型石頭馬蹄鐵的東西,是用很漂亮、有斑點的灰綠色石頭製成的,這件文物剛送到大英博物館時,原本以為是馬軛(ㄜˋ),一直到50多年前,才知道這件石雕和動物無關,是供人類配戴用的,這件石雕類似用布或柳條編織的軟墊腰帶,在古代中美洲的一種球賽中保護臀部。有些石頭腰帶可能當作模子,用來製作比較輕的布或皮革軟墊。但這一個儀式腰帶很重,不能久戴在人身上。可是目前專家們尚未知道戴石頭腰帶的時機和原因,也不確定是不是要戴在人身上的。
 
儀式球賽腰帶,因長得像大型石頭馬蹄鐵的東西,是用很漂亮、有斑點的灰綠色石頭製成的,這件文物剛送到大英博物館時,原本以為是馬軛(ㄜˋ),一直到50多年前,才知道這件石雕和動物無關,是供人類配戴用的,這件石雕類似用布或柳條編織的軟墊腰帶,在古代中美洲的一種球賽中保護臀部。有些石頭腰帶可能當作模子,用來製作比較輕的布或皮革軟墊。但這一個儀式腰帶很重,不能久戴在人身上。可是目前專家們尚未知道戴石頭腰帶的時機和原因,也不確定是不是要戴在人身上的。
有位專家認為石頭腰帶主要是用在賽前儀式中的。因此比賽時,腰部帶著30、40公斤重的東西,會使動作遲緩,因此石頭腰帶只適用於賽前儀式,象徵球賽中用的真軛,但真軛因為材料腐敗,所以全都消失了
+
有位專家認為石頭腰帶主要是用在賽前儀式中的。因此比賽時,腰部帶著30、40公斤重的東西,會使動作遲緩,因此石頭腰帶只適用於賽前儀式,象徵球賽中用的真軛,但真軛因為材料腐敗,所以全都消失了。石頭腰帶的製造時間大約是兩千年,當時已有舉行這種球賽的精緻石頭球場。球場多數是長方形,有幾個球場設有可使求彈回來的長型斜牆。陶製的模型顯示了觀眾可以坐在巨型的石頭建築上觀看球賽。支持者對選手大聲歡呼,就像今天的足球迷一樣。不過,球賽不只是競賽而已,在中古美洲人的信仰中還具有特殊地位,石頭腰帶是解開這些神秘信仰的線索。腰帶外面有刻圖案,在U行彎折外面刻著一隻光亮的蟾蜍
  
 
===大型強子對撞機位置圖圓心的經緯度以及半徑的大小(圖)===
 
===大型強子對撞機位置圖圓心的經緯度以及半徑的大小(圖)===
 
[[檔案:CERN.jpg]]
 
[[檔案:CERN.jpg]]

2015年3月16日 (一) 10:12的修訂版本

中國東漢時期六博局戲人偶

Met, Earthenware figures playing liubo, Han Dynasty.JPG

六博在戰國時期已經開始流行,與別名為格五的塞戲並稱。湖北江陵、山東曲阜等地就發現有戰國時期博局盤、博箸和棋子。 秦漢時期六博更為流行,漢長安城未央宮少府建築遺址、北宮南磚瓦窯場址發現有陶質博局盤;在各地秦漢時期的墓葬中發現有很多的漆木質博局盤及六博博具。在漢畫像石和畫像磚上有關博戲的畫像也有大量發現,如四川的新津、成都和彭縣,河南新野出土的畫像磚,都刻有二人或四人投著行棋的對博場面。有關博戲的畫像石主要發現於陝西、河南、山東、江蘇、四川等省,都刻有投箸行棋的對博圖像,所刻博具形式與考古發現差不多。魏晉時期六博依然存在,甘肅嘉峪關魏晉壁畫墓中繪有六博的圖像,但魏晉以後逐漸不再發現。 六博創製、流傳年代久遠,棋具和棋局結構複雜,走棋方式變化多樣,彩點名目繁複。由於年代久遠,記錄玩法的《古博經》、鮑宏的《博經》、《塞經》(《舊唐書》記載兩書名為《小博經》、《博塞經》)早已失傳,只留隻言片語。與六博還可能有關的書有《隋書》記載的《雜博戲》、《太一博法》、《雙博法》、《皇博法》;《舊唐書》有《大小博法》、《皇博經》、《大博經行棋戲法》、《二儀博經》、《大博經》。 考古實物

陶六博俑(博局),東漢,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出土博具實物及相關文物簡述如下: 1972年河南省靈寶出土東漢綠釉陶六博俑,兩俑對博,中間置長方形盤局,其一邊置6根箸,一邊置方形博局,博局兩邊各有6枚方形棋子,中間有2枚圓「魚」。 1973年湖北江陵鳳凰山8號西漢墓出土整套博具,有博局盤1件,竹箸6根,用半邊細長竹管製成。骨質棋子12枚,6白6黑,為長方體,竹箸與棋子盛在一個圓形漆奩內。該墓出土遣策記:「博。筭、口、梮、博席一具、博橐一。」博是全套博具。筭(算),算(箸),囗應是綦(棋),梮是木博局。墓葬年代為西漢文景時期。博席、博橐朽沒無存,其它均與同時出土的遣策對應。 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出土一套完整的漆盒裝六博棋具,盒內有方形博局盤一件,上有12個曲道4個飛鳥圖案,大象牙棋子12枚,6白6黑,灰色小象牙棋子20枚,箸分長短兩種,長箸12根,短箸30根,象牙削刀一件,灰黑色,呈竹葉形,兩邊有刃,有木柄,通長17.2厘米。象牙割刀一件,木骰一件,為球形十八面體,每面均陰刻篆體文字:一面刻驕,相對的一面刻男+妻,其餘各面分別刻數字一至十六。是迄今所見配套最齊全的博具。該墓遣策中有記博竹簡一組八枚:博一具;博局一;象棋十二;象直食其廿;象笄?三十;象割刀一;象削一;象口 口 口 口。所記與出土實物相符。該墓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墓主為列侯。 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 11號、13號秦墓均出土博具。11號墓出土的博局盤長方形,盤面以中部方框為中心陰刻12個曲道紋和4個圓點。棋子12枚,其中6顆為長方體,博箸6根。13號墓出土的博局盤長方形,盤面也有以方框為中心的12個曲道4個圓點,盤的一側有一個長凹槽,內置骨棋子6枚竹箸6根,槽外蓋有一有圓孔的長木片,骨棋子一大五小,竹箸亦為半邊細長竹管製成。據11號墓竹簡知該墓年代為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 1995年年3月湖北荊州紀城戰國墓一號墓,據稱發現六博盤,未見其它博具。盤為長方形,盤對角有兩個圓形穿孔。 有的墓葬雖隨葬全套博具,但出土時已朽壞殘缺: 1972年湖北雲夢大墳頭1號西漢墓出土方形木博局盤一件,盤面用紅漆繪方框、12曲道及4個圓圈。 1978年廣西西林縣西漢墓則出土銅質博局盤一件。 1978年宜昌前坪105號西漢墓出土銅質博棋子一枚。 1974年北京大葆台1號西漢墓出土象牙博棋子一枚。 1983年廣州二代南越王墓出土博具五、六套,但木博局盤均已殘朽,只剩下博局的銅框、貼花、殘漆片以及用青玉、水晶、象牙製成的幾副博棋子。 2005年5月在徐州東郊一座西漢中期夫妻合葬墓,出土「六博」。該「六博棋」棋盤已經腐朽,只能看出大概輪廓,周圍散落著許多六博棋子。 2006年1月在徐州北洞山漢墓附近發現西漢楚王的陪葬墓。墓葬南部位置出土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12枚棋子均保存完好。六博棋具南北向整齊排列,寬2.5厘米長3厘米,紅彩,棋子邊放置一把籌碼,腐朽較為嚴重。從棋具下發現曲道的痕迹判斷,六博棋應當為骨制,但因腐朽痕迹模糊不清。

墨西哥科利馬犬形容器

北美俄亥俄州出土水獺外形個煙斗

石頭菸斗,出土於美國的俄亥俄州土塚市;時間是在西元前200年到西元100年之間,他高5.1cm、長10cm、寬3.3cm。 菸斗以前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但現在的共共場所卻都禁止使用,抽菸的歷史很長,他會帶來快樂與危險。這支菸斗在2000年前的北美洲 非常流行。他的形狀就像一支卡祖笛,他有一把長柄和一個碗狀的東西,是用略帶紅色的石頭雕刻而成,下面有個長約10cm的平直底座, 顏色大小如同一快巧克力夾心餅乾。底座一邊挖了一個小孔,當作菸頭咬嘴,煙斗的碗狀物用來放菸草,像一隻水賴的上半身,足掌趴在 河岸上,好像剛從水中冒出來正在左右張望。石頭磨得很光滑,就像他光滑朝溼的毛皮一樣,水賴的頭向著菸頭咬嘴,因此抽菸的人在抽 菸時眼睛會正好凝視著水賴的眼睛,且鼻子和水賴的鼻子也會碰在一起。水賴的眼窩上面本來應該嵌著淡水珍珠,所以人和水賴接近的程 度會更驚人。這便是世界上人類最早使用的煙斗,人類抽菸斗的歷史從此開始開始。現在,大家都認為抽菸是會致命的惡習,但在2000年 前,抽菸是北美洲宗教和禮儀上必備的一部份,北美洲大陸是住著不同聚落的印地安人他們生活方式差異很大,遠比好萊圬西部片市所能 看到的多了。北美洲中部的印地安人以務農為業,住在包括洶湧的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兩旁,從墨西哥灣一直到大湖區的土地上,這些 印地安人沒有建立城市,耕種和交易的小型社會彼此相隔很遠,但死後卻都葬在一起,他們合力建造的巨大土塚點綴在廣大的土地上。大 土塚是埋葬死者的墳墓,也是舉行喪禮的地方,墳墓中有許多精美的物品和武器,分別用來自遠地的奇特原料加工製成,包括落磯山灰熊 的牙齒、墨西個彎的貝殼、阿帕拉契山的雲母和大湖區的銅。奇特的造型讓後來造訪的歐洲訪客看得非常吃驚。 土塚市,位於今天的俄亥俄州,占地13英畝;由24個不同的墳塚組成。 有一個墳塚大約藏有200個石頭菸斗,其中包括水賴菸斗。這個菸斗可追朔至我們所知北美洲開始使用菸草的年代。菸草最先是在中美洲和 南美洲種植,像雪茄一樣,抽菸者用其他植物的葉子把菸草捲起來抽。因漫長的寒天沒有葉子可以用,所以才發明了菸斗。 所以,氣候應該是決定大家抽雪茄或抽菸斗的因素。

墨西哥石製球賽儀式腰帶

石製腰帶,出土於墨西哥;時間是在西元100年至西元500年之間;他高12cm、寬39.5cm、50cm。 儀式球賽腰帶,因長得像大型石頭馬蹄鐵的東西,是用很漂亮、有斑點的灰綠色石頭製成的,這件文物剛送到大英博物館時,原本以為是馬軛(ㄜˋ),一直到50多年前,才知道這件石雕和動物無關,是供人類配戴用的,這件石雕類似用布或柳條編織的軟墊腰帶,在古代中美洲的一種球賽中保護臀部。有些石頭腰帶可能當作模子,用來製作比較輕的布或皮革軟墊。但這一個儀式腰帶很重,不能久戴在人身上。可是目前專家們尚未知道戴石頭腰帶的時機和原因,也不確定是不是要戴在人身上的。 有位專家認為石頭腰帶主要是用在賽前儀式中的。因此比賽時,腰部帶著30、40公斤重的東西,會使動作遲緩,因此石頭腰帶只適用於賽前儀式,象徵球賽中用的真軛,但真軛因為材料腐敗,所以全都消失了。石頭腰帶的製造時間大約是兩千年,當時已有舉行這種球賽的精緻石頭球場。球場多數是長方形,有幾個球場設有可使求彈回來的長型斜牆。陶製的模型顯示了觀眾可以坐在巨型的石頭建築上觀看球賽。支持者對選手大聲歡呼,就像今天的足球迷一樣。不過,球賽不只是競賽而已,在中古美洲人的信仰中還具有特殊地位,石頭腰帶是解開這些神秘信仰的線索。腰帶外面有刻圖案,在U行彎折外面刻著一隻光亮的蟾蜍

大型強子對撞機位置圖圓心的經緯度以及半徑的大小(圖)

CER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