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濫發貨幣,「法幣」信用破產
第 30 行: 第 30 行:
  
 
===三種產業===
 
===三種產業===
*製造產業:如農工漁牧,交易的是「貨物」。
+
*製造產業:如農工漁牧、工廠,交易的是「貨物」。
 
*服務產業:醫療、教育、餐飲、觀光,交易的是「勞務」。
 
*服務產業:醫療、教育、餐飲、觀光,交易的是「勞務」。
*金融產業:交易的是「合約」。能兌現價值連城,無法兌現就是廢紙一張。要保證儲存的價值可以兌還,就必須防止詐騙,所以要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
*金融產業:金指貨幣,融指融通,合起來金融就是指貨幣通融。金融產業交易的是「合約」。能兌現價值連城,無法兌現就是廢紙一張。要保證儲存的價值可以兌還,就必須防止詐騙,所以要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銀行:授信(授予信用),讓人可以先支用未來的價值,即以自己未來的價值交換別人過去儲存的價值。<table class=nicetable style='width:250pt'><tr><th style='width:45%'>過去</th><th style='width:10%;font-size:small'>現<br/>在</th><th style='width:45%'>未來</th></tr></table>
+
*#銀行:授信(授予信用),讓人可以先支用未來的價值,即以自己未來的價值交換別人過去儲存的價值。<table class=nicetable style='width:250pt'><tr><th style='width:45%'>過去</th><th style='width:10%;font-size:small'>現<br/>在</th><th style='width:45%'>未來</th></tr></table>,簡單講就是處理借貸。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
 
*#*貸款
 
*#*貸款
 
*#保險:運用「大數法則」控制風險。例如,運用生命表辦理人壽險。
 
*#保險:運用「大數法則」控制風險。例如,運用生命表辦理人壽險。
*#票券
+
*#票券:將人類合力增加的財富,用票券分給大眾,並分擔風險
 +
*#*股票:將公司的所有權分割成一股一股,大眾每個人買下若干股,共同持有公司。
 +
*#*債券:用借據借錢,載明什麼時候還,利息多少。
  
 
===討論三:同樣面臨戰爭短期支出急速膨脹的財政難是,為什麼明朝政府借不到錢,荷蘭政府可以借到錢。===
 
===討論三:同樣面臨戰爭短期支出急速膨脹的財政難是,為什麼明朝政府借不到錢,荷蘭政府可以借到錢。===
第 49 行: 第 51 行:
 
#過去的價值儲存
 
#過去的價值儲存
 
#用於(投入)再生產
 
#用於(投入)再生產
 
+
<!--
 
貨幣、財富、資本的區別。
 
貨幣、財富、資本的區別。
  
第 55 行: 第 57 行:
  
 
供需
 
供需
==金融(貨幣通融)==
+
-->
*借貸:將未來的時間拿來先使用。
+
*#分期付款
+
*財富增加,用票券分給大眾,並分擔風險
+
*#股
+
*#債
+

2015年3月9日 (一) 15:18的修訂版本


以物易物:人人都是零售商,社會很難有效分工

討論一:貨幣有那一些功能?

直接功能:

  1. 交易的媒介
  2. 衡量價值
  3. 儲存價值:被儲存的價值必須被保證能兌換、提取,這就是「信用」。
    • 萬物可換,萬人相信。仰賴人群的共同想像。
    • 最早以物資為貨幣,物資本身的價值就是信用的擔保;後來用貴金屬為貨幣,由於「無法大量濫發」,容易建立人群的信心;最後靠國家發行「法幣」,由國家擔保可兌換的信用。

間接功能:

  • 促成廣大人群的分工合作。
    1. 與別人合作:先分工再交換。
    2. 與未來合作:透過借貸,再自己未來的價值(工作時間)先行支用。

濫發貨幣,「法幣」信用破產

金融史上最貴的一句話「這次不一樣」。

  • 元朝末年因交鈔發行過量,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 一次大戰後的德國威瑪共和因戰爭的大量賠款,迫使威瑪政府以大量印製鈔票應付其赤字。在匯率貶值與大量印鈔的雙重衝擊下,德國出現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根據統計,在1923年10月,德國的月通貨膨脹率達到29,500%,換算成每日通貨膨脹率為20.9%。當時由於適逢冬季,德國人甚至把整疊鈔票丟進暖爐當作木柴使用。
  • 在中國大陸戰敗的國民黨政府:1949年6月15日以舊臺幣四萬元折合新臺幣一元發行新臺幣;舊臺幣於1950年1月14日正式停止流
  • 今天的中華民國政府,資產 5 兆,負債 20 兆,目前仍有時間搶救法幣的信用。不然「這次也不會不一樣」,法幣的信用透支殆盡之後,也必然崩潰。
  • 惡性通膨的主要受害者是受薪階層不是資本家。

討論二:交易的本質,每一筆交易,最終交易的到底是什麼?

  • 提示:電影「鐘點戰」。
  • 最終交易的是「人類為其他人類服務的時間」。
    1. 生計時間,維生時間
    2. 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休閒時間
    3. 消費時間

三種產業

  • 製造產業:如農工漁牧、工廠,交易的是「貨物」。
  • 服務產業:醫療、教育、餐飲、觀光,交易的是「勞務」。
  • 金融產業:金指貨幣,融指融通,合起來金融就是指貨幣通融。金融產業交易的是「合約」。能兌現價值連城,無法兌現就是廢紙一張。要保證儲存的價值可以兌還,就必須防止詐騙,所以要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 銀行:授信(授予信用),讓人可以先支用未來的價值,即以自己未來的價值交換別人過去儲存的價值。
      過去
      未來
      ,簡單講就是處理借貸。
      • 分期付款
      • 貸款
    2. 保險:運用「大數法則」控制風險。例如,運用生命表辦理人壽險。
    3. 票券:將人類合力增加的財富,用票券分給大眾,並分擔風險
      • 股票:將公司的所有權分割成一股一股,大眾每個人買下若干股,共同持有公司。
      • 債券:用借據借錢,載明什麼時候還,利息多少。

討論三:同樣面臨戰爭短期支出急速膨脹的財政難是,為什麼明朝政府借不到錢,荷蘭政府可以借到錢。

成就金融產業的條件

  1. 可問責的政府。
  2. 透明的資訊(新聞自由)。

討論四:某位村民發明可以生產 10 倍食物的生產方法(種麥),但是要先 100 天不能去打獵,要怎麼解決收成前不會先餓死的問題?

需要「資本」。

什麼是資本?

  1. 過去的價值儲存
  2. 用於(投入)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