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實驗教育政策及修法公聽會: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新頁面: <p align=right>丁志仁 2021.08.13</p>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d/實驗教育與體制學校.png' width='382' height='599'...)
 
第 1 行: 第 1 行:
 
<p align=right>丁志仁 2021.08.13</p>
 
<p align=right>丁志仁 2021.08.13</p>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d/實驗教育與體制學校.png' width='382' height='599'/></div>
 
<div style='float:right'><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d/實驗教育與體制學校.png' width='382' height='599'/></div>
 +
==實驗教育其實差別還蠻大的==
 +
目前台灣的實驗教育,依性質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群落:
 +
#引進外國的另類教育:常見的有華德福、蒙特梭利、瑟谷學校、耶拿計畫、KIPP 與 KIST、Nel Noddings(關懷倫理學)、Eco School、SDGs、里海(Sato-umi)…
 +
#尊重父母與家庭的多元文化與多元信仰:如原民教育、聖經讀誙、福智教育。由於台灣已將兩公約國內法化,而兩公約的立場是「只要符合國家所規定或認可最低教育標準,父母有透過非公立學校,確保子女接受符合其本人(子女)信仰之宗教及道德教育之自由。」但是「洗腦式」的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不能辦;「支持黨專政」的教育不能辦;「脫離社會」的教育不能辦;敵視其他族群與社群的教育不能辦;提倡侵略的教育不能辦。
 +
#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不管是學校還是非學校,母法都要求實驗教育必須以「學生中心、多元智能、適性學習」,這就引導出以「自主學習曲範」為方針的辦學團隊。
 +
#逃避法令規範:
 +
#*部分補習班來申請實驗教育,但仍以應試教育為課程目標。
 +
#*部分財團來申請機構實驗教育,以規避《私立學校法》。
 +
#*部分高中學校和老師叫學生去申請實驗教育,去拼學測和指考。
 +
#*部分國中小誘導特殊學習需求的學生去申請實驗教育,規避自己的照顧負擔。

2021年8月13日 (五) 07:59的修訂版本

丁志仁 2021.08.13

實驗教育其實差別還蠻大的

目前台灣的實驗教育,依性質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群落:

  1. 引進外國的另類教育:常見的有華德福、蒙特梭利、瑟谷學校、耶拿計畫、KIPP 與 KIST、Nel Noddings(關懷倫理學)、Eco School、SDGs、里海(Sato-umi)…
  2. 尊重父母與家庭的多元文化與多元信仰:如原民教育、聖經讀誙、福智教育。由於台灣已將兩公約國內法化,而兩公約的立場是「只要符合國家所規定或認可最低教育標準,父母有透過非公立學校,確保子女接受符合其本人(子女)信仰之宗教及道德教育之自由。」但是「洗腦式」的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不能辦;「支持黨專政」的教育不能辦;「脫離社會」的教育不能辦;敵視其他族群與社群的教育不能辦;提倡侵略的教育不能辦。
  3. 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不管是學校還是非學校,母法都要求實驗教育必須以「學生中心、多元智能、適性學習」,這就引導出以「自主學習曲範」為方針的辦學團隊。
  4. 逃避法令規範:
    • 部分補習班來申請實驗教育,但仍以應試教育為課程目標。
    • 部分財團來申請機構實驗教育,以規避《私立學校法》。
    • 部分高中學校和老師叫學生去申請實驗教育,去拼學測和指考。
    • 部分國中小誘導特殊學習需求的學生去申請實驗教育,規避自己的照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