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大歷史/劉恩佑: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 18 行: 第 18 行:
 
===說明===
 
===說明===
 
盤古大陸往赤道前進,本來餓氧化碳及氧氣比例剛好,但是原本風化的地方越來越縮小,最後消失。因此餓氧化碳也越來越少,造成地球冰凍。<br/>
 
盤古大陸往赤道前進,本來餓氧化碳及氧氣比例剛好,但是原本風化的地方越來越縮小,最後消失。因此餓氧化碳也越來越少,造成地球冰凍。<br/>
CO2+H2O+CaCO3→Ca(HCO3)2<br/>
+
CO<sub>2</sub>+H<sub>2</sub>O+CaCO<sub>3</sub>→Ca(HCO<sub>3</sub>)<sub>2</sub><br/>
 
解凍後氧含量從1%變20%、出現膠原蛋白,單細胞生物變多細胞生物。<br/>
 
解凍後氧含量從1%變20%、出現膠原蛋白,單細胞生物變多細胞生物。<br/>

2018年10月25日 (四) 11:49的修訂版本

隕石撞擊地球

  • 時間: 40億年前

說明

地球經歷過最多8次直徑400公里的隕石撞擊,熔岩覆蓋地球表面,但是生物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 生命存活的方式
  1. 微生物在石頭裡存活,最多可以睡2億5000年
  2. 地殼到地心中間有50度c的低溫層可以讓生命存活

地球第一次冰凍

  • 時間: 23億年前

說明

藍綠藻誕生,行光合作用把溫室氣體燒掉,導致地球冰凍。
解凍後氧含量從0%變1%、出現真核生物。

地球第二次冰凍

  • 時間: 22億年前

說明

盤古大陸往赤道前進,本來餓氧化碳及氧氣比例剛好,但是原本風化的地方越來越縮小,最後消失。因此餓氧化碳也越來越少,造成地球冰凍。
CO2+H2O+CaCO3→Ca(HCO3)2
解凍後氧含量從1%變20%、出現膠原蛋白,單細胞生物變多細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