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簡介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30次版本)
第 1 行: 第 1 行:
 +
[[File:天安门.JPG|800px]]
 
===簡介===
 
===簡介===
天安門原為[[明朝|明]][[清朝|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 (明成祖)|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時,{{fact|它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名字叫做“承天門”。 [[天順(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重簷歇山式城樓。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僅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撤退前草草登基,當晚“焚毀宮殿及九門城樓”,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請求來源}}
+
天安門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與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時稱為承天門。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裡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它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1961年,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布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佈“三甲”(“[[金殿傳臚]] ”)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
===歷史===
 +
天安門原為明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 最初時,它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來源請求],名字叫做「承天門」。天順元年(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城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僅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撤退前草草登基,當晚「焚毀宮殿及九門城樓」,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
 +
 
 +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布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布「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整修與重建===
 
===整修與重建===
1949年後,天安門進行過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整修規模較龐大。近年有報導披露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3月7日的所謂「整修」其實是秘密將整個天安門拆除重建。[2]1968年3月24日天安門城樓安全檢查小組提交《關於天安門城樓木結構構架安全檢查報告》,1968年3月初北京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召集市建委、規劃局、建築設計院等其中14人組成檢查小組詳細檢查,1968年5月開始翻修籌備。1969年10月下旬搭好腳手架木,11月下旬舊城樓拆完,1970年1月中旬做完大木安裝,3月中旬扣上瓦頂及關連設施、油漆彩畫,3月底以前落架清理。建設者口風極嚴,沒有絲毫外露消息。本次重建的原因在於此前的整修未能完全解決建築結構變形的問題以及1966年的邢台地震對建築的影響。
+
1949年後,天安門進行過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整修規模較龐大。近年有報導披露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3月7日的所謂「整修」其實是秘密將整個天安門拆除重建。1968年3月24日天安門城樓安全檢查小組提交《關於天安門城樓木結構構架安全檢查報告》,1968年3月初北京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召集市建委、規劃局、建築設計院等其中14人組成檢查小組詳細檢查,1968年5月開始翻修籌備。1969年10月下旬搭好腳手架木,11月下旬舊城樓拆完,1970年1月中旬做完大木安裝,3月中旬扣上瓦頂及關連設施、油漆彩畫,3月底以前落架清理。建設者口風極嚴,沒有絲毫外露消息。本次重建的原因在於此前的整修未能完全解決建築結構變形的問題以及1966年的邢台地震對建築的影響。
1988年11月中旬起,對社會公眾收費開放(初期每張門券30元人民幣,外國遊客和港澳人士付同值代用券;現為每人15元,學生票5元)。城樓東西兩邊八大觀禮台全部開放的話,共能容納五、六千名遊客。
+
 
 +
===城樓===
 +
天安門坐北朝南,原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後改為34.7米。建築的底部為漢白玉精雕的須彌座,高1.59米。底座上建有朱紅色的高大城台,面積約4800平米。城台的兩側有登城馬道,台上建城樓。
 +
城樓面闊九間(57.14米),進深五間(20.97米),重檐歇山式頂,覆蓋黃琉璃瓦。在兩層正檐之間有用滑輪固定的一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直徑1.7米,位置與北京中軸線嚴密重合。屋檐下懸掛著17盞大紅宮燈,其中主燈重達450公斤,輔燈也各重350公斤。整座屋頂由60根大紅木柱支撐,每根柱的直徑約2米。城樓的正背面各排列有36扇菱花門窗,天花、斗拱和梁枋上都繪製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樓體的四周為迴廊環繞,廊深3米左右,廊外設漢白玉欄杆和矮牆。牆上毛澤東照片為幾年固定更換新的!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
第 12 行: 第 19 行:
 
根據《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豎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
 
根據《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豎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
  
===歷史===
 
明成祖朱棣從1417年(永樂十五年)營建北京,1420年(永樂十八年)宮殿建成,天安門廣場即在此時修建。天安門廣場原為丁形廣場,由大明門(後先後改名大清門、中華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以及千步廊合圍而成。
 
 
民國時期拆去了千步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國初期於1954年擴建了天安門廣場,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戶部刑部等衙署、以及倉庫棋盤街等建築,遂成今天規模,並在廣場中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在廣場南原中華門的位置建毛主席紀念堂,拆除了中華門。
 
 
1999年10月1日,舉行國慶五十周年大典。在大典之前,天安門廣場的地磚全部更換,換下來的舊地磚成為收藏家所熱捧,一塊地磚炒到了數千元人民幣。
 
 
===事件===
 
===事件===
 
*1919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9B%9B%E8%BF%90%E5%8A%A8 五四運動]」。
 
*1919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9B%9B%E8%BF%90%E5%8A%A8 五四運動]」。
第 27 行: 第 24 行:
 
*1926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4%B8%80%E5%85%AB%E6%83%A8%E6%A1%88 三一八慘案]」(「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6%B0%91%E5%A4%A7%E6%9C%83 國民大會]」)。
 
*1926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4%B8%80%E5%85%AB%E6%83%A8%E6%A1%88 三一八慘案]」(「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6%B0%91%E5%A4%A7%E6%9C%83 國民大會]」)。
 
*1935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4%BA%8C%E4%B9%9D%E8%BF%90%E5%8A%A8 一二九運動]」。
 
*1935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4%BA%8C%E4%B9%9D%E8%BF%90%E5%8A%A8 一二九運動]」。
*1948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4%BA%8C%E3%80%87%E8%BF%90%E5%8A%A8 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
+
*1948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4%BA%8C%E3%80%87%E8%BF%90%E5%8A%A8 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
*1949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BC%80%E5%9B%BD%E5%A4%A7%E5%85%B8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包括毛澤東閱兵)。
+
*1949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BC%80%E5%9B%BD%E5%A4%A7%E5%85%B8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包括[http://6years.jendo.org/~%E8%8C%83%E9%8E%AE%E9%88%9E/beijing/index.php/wiki1231/index.php/%E6%AF%9B%E6%BE%A4%E6%9D%B1 毛澤東]閱兵)。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 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多次接見過從中國各地來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2%E5%8D%AB%E5%85%B5 紅衛兵]。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A4%A7%E9%9D%A9%E5%91%BD 文化大革命]」中,[http://6years.jendo.org/~%E8%8C%83%E9%8E%AE%E9%88%9E/beijing/index.php/wiki1231/index.php/%E6%AF%9B%E6%BE%A4%E6%9D%B1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多次接見過從中國各地來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2%E5%8D%AB%E5%85%B5 紅衛兵]。
 +
*1976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AE%89%E9%97%A8%E5%B9%BF%E5%9C%BA 四五運動]」。
 +
*1984年,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大會(包括[http://6years.jendo.org/~%E8%8C%83%E9%8E%AE%E9%88%9E/beijing/index.php/wiki1231/index.php/%E9%84%A7%E5%B0%8F%E5%B9%B3 鄧小平]閱兵)。
 +
*1989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5%9B%9B%E4%BA%8B%E4%BB%B6 六四天安門事件]」。
 +
*1999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83%BD%E5%90%84%E7%95%8C%E5%BA%86%E7%A5%9D%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6%88%90%E7%AB%8B50%E5%91%A8%E5%B9%B4%E5%A4%A7%E4%BC%9A 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會](包括[http://6years.jendo.org/~%E8%8C%83%E9%8E%AE%E9%88%9E/beijing/index.php/wiki1231/index.php/%E6%B1%9F%E6%BE%A4%E6%B0%91 江澤民]閱兵)。
 +
*2001年1月23日(除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AE%89%E9%97%A8%E8%87%AA%E7%84%9A%E4%BA%8B%E4%BB%B6 天安門自焚事件]。
 +
*2009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96%E9%83%BD%E5%90%84%E7%95%8C%E5%BA%86%E7%A5%9D%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6%88%90%E7%AB%8B60%E5%91%A8%E5%B9%B4%E5%A4%A7%E4%BC%9A 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包括[http://6years.jendo.org/~%E8%8C%83%E9%8E%AE%E9%88%9E/beijing/index.php/wiki1231/index.php/%E8%83%A1%E9%8C%A6%E6%BF%A4 胡錦濤]閱兵)。
 +
*2013年10月28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AE%89%E9%97%A8%E9%87%91%E6%B0%B4%E6%A1%A5%E6%81%90%E6%80%96%E8%A2%AD%E5%87%BB%E6%A1%88 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案]。
 +
*2015年9月3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A%E5%BF%B5%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6%8A%97%E6%97%A5%E6%88%98%E4%BA%89%E6%9A%A8%E4%B8%96%E7%95%8C%E5%8F%8D%E6%B3%95%E8%A5%BF%E6%96%AF%E6%88%98%E4%BA%89%E8%83%9C%E5%88%A970%E5%91%A8%E5%B9%B4%E5%A4%A7%E4%BC%9A 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http://6years.jendo.org/~%E8%8C%83%E9%8E%AE%E9%88%9E/beijing/index.php/wiki1231/index.php/%E7%BF%92%E8%BF%91%E5%B9%B3 習近平]閱兵)。
 +
===門票===
 +
1988年11月中旬起,對社會公眾收費開放(初期每張門券30元人民幣,外國遊客和港澳人士付同值代用券;現為每人15元,學生票5元)。城樓東西兩邊八大觀禮台全部開放的話,共能容納五、六千名遊客。
 +
===交通===
 +
天安門交通:地鐵天安門東站或天安門西站
 +
====地鐵天安門東站====
 +
A出口出站
 +
 
 +
===大約位置===
 +
[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E5%A4%A9%E5%AE%89%E9%96%80/@39.9092528,116.3958499,17z/data=!4m8!1m2!2m1!1z5aSp5a6J6ZaA!3m4!1s0x36637698dc4374d9:0x6928cb83a148399a!8m2!3d39.9087202!4d116.3974799 天安門位置(google地圖)]

2018年8月13日 (一) 15:55的最新修訂版本

天安门.JPG

簡介

天安門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隔長安街相望,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與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時稱為承天門。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裡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它由此被設計入國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1961年,天安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歷史

天安門原為明清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 最初時,它僅是一座三層五間式的木結構牌樓[來源請求],名字叫做「承天門」。天順元年(1457年),牌樓毀於雷火,八年後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為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城樓。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僅逗留40日便被迫撤出,撤退前草草登基,當晚「焚毀宮殿及九門城樓」,承天門再次被毀。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廢墟上進行了大規模改建,重修為一座城樓,名字也改成「天安門」

明清的皇帝們一般都在天安門頒布重要詔令,稱為「金鳳頒詔」。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審要犯(「秋審」)、殿試公布「三甲」(「金殿傳臚」)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

整修與重建

1949年後,天安門進行過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兩次整修規模較龐大。近年有報導披露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3月7日的所謂「整修」其實是秘密將整個天安門拆除重建。1968年3月24日天安門城樓安全檢查小組提交《關於天安門城樓木結構構架安全檢查報告》,1968年3月初北京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召集市建委、規劃局、建築設計院等其中14人組成檢查小組詳細檢查,1968年5月開始翻修籌備。1969年10月下旬搭好腳手架木,11月下旬舊城樓拆完,1970年1月中旬做完大木安裝,3月中旬扣上瓦頂及關連設施、油漆彩畫,3月底以前落架清理。建設者口風極嚴,沒有絲毫外露消息。本次重建的原因在於此前的整修未能完全解決建築結構變形的問題以及1966年的邢台地震對建築的影響。

城樓

天安門坐北朝南,原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後改為34.7米。建築的底部為漢白玉精雕的須彌座,高1.59米。底座上建有朱紅色的高大城台,面積約4800平米。城台的兩側有登城馬道,台上建城樓。 城樓面闊九間(57.14米),進深五間(20.97米),重檐歇山式頂,覆蓋黃琉璃瓦。在兩層正檐之間有用滑輪固定的一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直徑1.7米,位置與北京中軸線嚴密重合。屋檐下懸掛著17盞大紅宮燈,其中主燈重達450公斤,輔燈也各重350公斤。整座屋頂由60根大紅木柱支撐,每根柱的直徑約2米。城樓的正背面各排列有36扇菱花門窗,天花、斗拱和梁枋上都繪製了最高等級的「金龍和璽」彩畫。樓體的四周為迴廊環繞,廊深3米左右,廊外設漢白玉欄杆和矮牆。牆上毛澤東照片為幾年固定更換新的!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是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因位於明清故宮皇城的南門「天安門」外而得名。廣場北端設有國旗杆,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旗、降旗儀式。 根據《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豎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

事件

門票

1988年11月中旬起,對社會公眾收費開放(初期每張門券30元人民幣,外國遊客和港澳人士付同值代用券;現為每人15元,學生票5元)。城樓東西兩邊八大觀禮台全部開放的話,共能容納五、六千名遊客。

交通

天安門交通:地鐵天安門東站或天安門西站

地鐵天安門東站

A出口出站

大約位置

天安門位置(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