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智懷/境外/第五日:修訂版本之間的差異

出自六年制學程
跳轉到: 導覽搜尋
第五日 5/30
第五日 5/30
 
(未顯示同用戶所作出之6次版本)
第 8 行: 第 8 行:
 
本日目標是田園調布這些位於西側邊陲的地點,因此在這裡轉乘東急,而非JR。
 
本日目標是田園調布這些位於西側邊陲的地點,因此在這裡轉乘東急,而非JR。
  
|thumb|center|500px|
+
[[File:JR蒲田站20170530.jpg|thumb|center|500px|和新現代主義開放風格的京急蒲田站比起來,蒲田車站顯得平凡規矩一些。]]
 +
 
 +
[[File:東急蒲田站剪票口.jpg|thumb|center|500px|蒲田站對東急來說是始發站,所以使用類似都電早稻田的碼頭式月台,只是大上好幾倍;有種歐風終端車站的感覺。因為是碼頭式,閘門就直接蓋在月台前面。]]
 +
 
 +
====圖片筆記》本日前往蒲田車站前拍攝的京急蒲田站外貌照片====
 +
[[File:京急蒲田站20170530.jpg|thumb|center|500px|早晨的京急蒲田站,採光和挑高的開放感和蒲田車站截然不同,感覺清爽很多。]]
 +
 
 +
[[File:京急蒲田站地面入口.jpg|thumb|center|500px|京急蒲田站空中步道入口的階梯,在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京急蒲田站的新現代主義氣質。]]
 +
 
 
===田園調布站 田園調布駅 <small>08:50</small>===
 
===田園調布站 田園調布駅 <small>08:50</small>===
|thumb|center|500px|
+
田園調布車站位於大田區西北部,位於蓋在山坡地上的高級住宅區田園調布的輻射狀街道中心,車站的舊站房本身使用歐洲中世紀馬薩式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常用於磨坊、餐廳等,體現田園調布的「田園」一面;不過田園是建商給的名字,當地住戶肯定不務農-也許有家庭菜園或在庭院種花之類的嗜好吧。
 +
 
 +
田園調布是個綠意盎然、寧靜的住宅區,輻射狀的街道通往車站,環境優良,但價格高高在上,住在這裡應該是不少東京人的夢想。
 +
 
 +
車站現在是地下化車站,舊有的馬薩式站房已在地下化工程中拆除,現在「保存」的站房建築是在地下化工程完成後重建的,純粹展示在原地,不具有站房的實際功能。
 +
 
 +
[[File:田園調布站20170530085339.jpg|thumb|center|500px|田園調布站現在使用的明挖覆蓋車站比舊站房低一層樓,頂部鋪設了綠地。]]
 +
 
 +
[[File:田園調布舊站20170530085447.jpg|thumb|center|500px|從新站望向舊站房,即住宅區的方向;另一側的商業區與新站的高度相同。]]
 +
 
 +
[[File:田園調布舊站20170530085717.jpg|thumb|center|500px|正面的樣貌。馬薩式建築源於中世紀的荷蘭,這種建築形式很適合磨坊,常拿來跟風車搭配。]]
 +
 
 +
[[File:田園調布舊站20170530085512.jpg|thumb|center|500px|內部。還是站房的時候旁邊是沒有那兩堵牆的,和周邊的空間聯通,並設有售票窗口;剪票口據說不在建築內。右邊可以看到後來設置的公布欄和入選關東車站百選的銘板。]]
 +
 
 +
'''筆記》'''這個站房有馬薩式建築標準的閣樓設計,不過對車站來說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用;現在這個站房不能進入,所以也不得而知。
 +
 
 
===三軒茶屋站 三軒茶屋駅 <small>09:46</small>===
 
===三軒茶屋站 三軒茶屋駅 <small>09:46</small>===
|thumb|center|500px|
+
三軒茶屋站與田園調布站同屬東急電鐵,為大井町線與東京都區部僅存的第二條路面電車世田谷線(另一條是都電荒川線)之轉乘站。
 +
 
 +
之前來東京時有在黃昏時段搭這條路面電車,不過搭到一半就天黑了,所以對它的印象並不清楚,而希望再搭一次。
 +
 
 +
大井町線及世田谷線的三軒茶屋站分屬不同建築,兩者相隔130公尺,尚在台灣人的合理轉乘距離之內。與都電荒川線不同,世田谷線所有的車站皆被稱為車站而非停留場,不過車站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樣的,就連起訖點的三軒茶屋和下高井戶兩站分別是單線的碼頭式和單側式月台這點也一樣。
 +
 
 +
世田谷線長5公里,有10個車站,而都電荒川線長12公里,有30個車站;都電荒川線使用單節列車,而世田谷線使用雙節列車,雖然轉彎時「甩尾」的噪音比較小,不過搖晃的程度也比較大。實際搭乘的感覺,世田谷線作為路面電車的性質稍有不足,幾乎全線都是專用路權,設置不少有柵平交道,且僅有5公里長。在東京想要感受路面電車的話,應該還是以都電優先。
 +
 
 +
[[File:三軒茶屋站站名燈箱.jpg|thumb|center|500px|大井町線三軒茶屋站是地下化的,副站名是昭和女子大學前,而且只有大井町線車站的副站名是昭和女子大學前,世田谷線車站則沒有這樣的標示。]]
 +
 
 +
[[File:世田谷線三軒茶屋站20170530100232.jpg|thumb|center|500px|世田谷線三軒茶屋站是有三層樓高的地上建築,碼頭式月台的一側是搭車專用,一側是下車專用,電車進入單線的站場後兩側都會開門以分流旅客,與早稻田站的模式相同。]]
 +
 
 +
'''筆記》'''車站的二樓和三樓是世田谷線的行控中心。此站曾以「三層樓高的路面電車車站」名義入選關東車站百選,不過沒有像田園調布站那樣擺一塊板子秀出來。
 +
 
 
===新宿御苑 新宿御苑 <small>13:30</small>===
 
===新宿御苑 新宿御苑 <small>13:30</small>===
|thumb|center|500px|
+
在新宿或下高井戶附近吃過午餐之後便意識到區部西側的點已經去完這件事情,尋找新宿車站附近的景點,先是去了熊野神社,然後來到了鄰近的新宿御院,並待了一整個下午。
===其他地點===
+
 
|thumb|center|500px|
+
新宿御苑是日本東京都橫跨新宿區與澀谷區的庭園,面積58.3公頃。該處在江戶時代為內藤家的宅地;其後成為宮內廳管理的庭園,現在則屬環境省管轄的國民公園。
 +
 
 +
新宿御苑今址最初為1590年徳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清成的住宅土地的一部分。該地塊東及四谷、西至代代木,南達千駄谷、北至大久保,當時是扼守江戶以西的甲州街道、青梅街道和鎌倉街道的交會點的戰略要地。德川家康正是出於軍事目的而將其授予可靠的家臣。1691年,內藤家第七代家主內藤清枚成為信州高遠城主,由於宅地的費用遠超過了其收入,於是將部分的土地還給了江戶幕府。
 +
 
 +
1872年,日本政府在內藤家上繳的宅地及周邊地塊共計58.3公頃的基礎上,為了振興日本的現代農業技術而設立了內藤新宿試驗場。在該試驗場開展了大量的果樹、蔬菜栽培及養蠶、畜牧等實驗,其中包含來自西方的技術及物種。1874年,試驗場劃歸內務省管轄,並新成立了農學研究所。1877年,該研究所移設至駒場,後改稱駒場農學校,是今天東京大學農學部的前身。
 +
 
 +
1879年,作為新政府農業振興政策的擴展,試驗場的一部分設施移設至他處。在該地則成立了由宮內省管轄的新宿植物御苑。在此期間,庭園中設立了鴨池、養魚池和動物園,作為日本皇室的皇家用地和農場而運營。動物園後來移至上野公園,成為現在的上野動物園。
 +
 
 +
戰後,御苑與東京車站外的皇居外苑經過整理,作為國民公園對外開放;新宿御苑截至今日的主要看點仍以植物園和養魚池為主,現在的天皇是個魚類學家和水域生態學家,在特定的時候會前往御苑進行考察,故現在御苑和日本皇室的聯繫仍密不可分。
 +
 
 +
[[File:新宿御苑溫室20170530.jpg|thumb|center|500px|新宿外苑植物園的溫室,用來培植亞熱帶及熱帶的植物。內部的展示相當精彩,確實值得待上一整個下午。有機會來的話一定要去看看。]]
 +
 
 +
'''筆記》'''溫室裡面不能拍照,算是比較可惜;另外溫室裡面稍嫌悶熱,無法適應的話帶把扇子進去也許會好一點。
 +
 
 +
===其他地點 他のスポット===
 +
[[File:田園調布站20170530085315.jpg|thumb|center|500px|'''田園調布站'''的商業區一側(舊站房的反方向)沒有高低落差,不需要爬上爬下。]]
 +
 
 +
[[File:東急世田谷線下高井戶站.jpg|thumb|center|500px|世田谷線的'''下高井戶站'''是單線單側式始發月台,與都電的三之輪橋站相同;左側是以新宿為中心的私鐵京王電鐵下高井戶站的路軌。]]
 +
 
 +
[[File:新宿熊野神社20170530.jpg|thumb|center|500px|'''新宿熊野神社'''是日本三千間熊野神社的其中一間,是最靠近新宿御苑的神社,為周邊商業區的信仰中心。熊野神社通常整個廟區以神社規格建造,但供奉佛,為日本原生的神道教及後來傳入的佛教的融合產物。]]
 +
 
 +
[[File:千駄谷臨時站20170530161238.jpg|thumb|center|500px|'''千駄谷站'''是離新宿御苑最近的車站,2016年起,全站配合2020年東京奧運進行改建工程而架起了臨時站房,車站的裡裡外外都在施工;原本的車站是高架橋底式車站,由於只有中央線一條路線經過,形式就和之前的西高島平站類似。]]

2018年4月26日 (四) 20:00的最新修訂版本

第五日 5/30

蒲田車站 蒲田駅 08:22

京急蒲田車站位於京急蒲田站的西側800公尺處,中途建設了空中步道及蒲田商店街,早上的時候店鋪大多還沒開。蒲田車站不同於京急蒲田站比較新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是方方正正五層樓的普通大樓,看上去沒有什麼特色。上面的四層樓似乎都是營業空間。

第一印象是長得像日式校舍,上面也有天台的設計。

京急蒲田站的人較少,蒲田車站則會有壅擠的感覺,除了靠近鬧區以外,也是JR和另一家私鐵公司東急(東京急行電鐵)共用的車站,故兩家人流都匯集在此。 本日目標是田園調布這些位於西側邊陲的地點,因此在這裡轉乘東急,而非JR。

和新現代主義開放風格的京急蒲田站比起來,蒲田車站顯得平凡規矩一些。
蒲田站對東急來說是始發站,所以使用類似都電早稻田的碼頭式月台,只是大上好幾倍;有種歐風終端車站的感覺。因為是碼頭式,閘門就直接蓋在月台前面。

圖片筆記》本日前往蒲田車站前拍攝的京急蒲田站外貌照片

早晨的京急蒲田站,採光和挑高的開放感和蒲田車站截然不同,感覺清爽很多。
京急蒲田站空中步道入口的階梯,在此可以清楚地看出京急蒲田站的新現代主義氣質。

田園調布站 田園調布駅 08:50

田園調布車站位於大田區西北部,位於蓋在山坡地上的高級住宅區田園調布的輻射狀街道中心,車站的舊站房本身使用歐洲中世紀馬薩式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常用於磨坊、餐廳等,體現田園調布的「田園」一面;不過田園是建商給的名字,當地住戶肯定不務農-也許有家庭菜園或在庭院種花之類的嗜好吧。

田園調布是個綠意盎然、寧靜的住宅區,輻射狀的街道通往車站,環境優良,但價格高高在上,住在這裡應該是不少東京人的夢想。

車站現在是地下化車站,舊有的馬薩式站房已在地下化工程中拆除,現在「保存」的站房建築是在地下化工程完成後重建的,純粹展示在原地,不具有站房的實際功能。

田園調布站現在使用的明挖覆蓋車站比舊站房低一層樓,頂部鋪設了綠地。
從新站望向舊站房,即住宅區的方向;另一側的商業區與新站的高度相同。
正面的樣貌。馬薩式建築源於中世紀的荷蘭,這種建築形式很適合磨坊,常拿來跟風車搭配。
內部。還是站房的時候旁邊是沒有那兩堵牆的,和周邊的空間聯通,並設有售票窗口;剪票口據說不在建築內。右邊可以看到後來設置的公布欄和入選關東車站百選的銘板。

筆記》這個站房有馬薩式建築標準的閣樓設計,不過對車站來說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用;現在這個站房不能進入,所以也不得而知。

三軒茶屋站 三軒茶屋駅 09:46

三軒茶屋站與田園調布站同屬東急電鐵,為大井町線與東京都區部僅存的第二條路面電車世田谷線(另一條是都電荒川線)之轉乘站。

之前來東京時有在黃昏時段搭這條路面電車,不過搭到一半就天黑了,所以對它的印象並不清楚,而希望再搭一次。

大井町線及世田谷線的三軒茶屋站分屬不同建築,兩者相隔130公尺,尚在台灣人的合理轉乘距離之內。與都電荒川線不同,世田谷線所有的車站皆被稱為車站而非停留場,不過車站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樣的,就連起訖點的三軒茶屋和下高井戶兩站分別是單線的碼頭式和單側式月台這點也一樣。

世田谷線長5公里,有10個車站,而都電荒川線長12公里,有30個車站;都電荒川線使用單節列車,而世田谷線使用雙節列車,雖然轉彎時「甩尾」的噪音比較小,不過搖晃的程度也比較大。實際搭乘的感覺,世田谷線作為路面電車的性質稍有不足,幾乎全線都是專用路權,設置不少有柵平交道,且僅有5公里長。在東京想要感受路面電車的話,應該還是以都電優先。

大井町線三軒茶屋站是地下化的,副站名是昭和女子大學前,而且只有大井町線車站的副站名是昭和女子大學前,世田谷線車站則沒有這樣的標示。
世田谷線三軒茶屋站是有三層樓高的地上建築,碼頭式月台的一側是搭車專用,一側是下車專用,電車進入單線的站場後兩側都會開門以分流旅客,與早稻田站的模式相同。

筆記》車站的二樓和三樓是世田谷線的行控中心。此站曾以「三層樓高的路面電車車站」名義入選關東車站百選,不過沒有像田園調布站那樣擺一塊板子秀出來。

新宿御苑 新宿御苑 13:30

在新宿或下高井戶附近吃過午餐之後便意識到區部西側的點已經去完這件事情,尋找新宿車站附近的景點,先是去了熊野神社,然後來到了鄰近的新宿御院,並待了一整個下午。

新宿御苑是日本東京都橫跨新宿區與澀谷區的庭園,面積58.3公頃。該處在江戶時代為內藤家的宅地;其後成為宮內廳管理的庭園,現在則屬環境省管轄的國民公園。

新宿御苑今址最初為1590年徳川家康進入江戶城時授予家臣內藤清成的住宅土地的一部分。該地塊東及四谷、西至代代木,南達千駄谷、北至大久保,當時是扼守江戶以西的甲州街道、青梅街道和鎌倉街道的交會點的戰略要地。德川家康正是出於軍事目的而將其授予可靠的家臣。1691年,內藤家第七代家主內藤清枚成為信州高遠城主,由於宅地的費用遠超過了其收入,於是將部分的土地還給了江戶幕府。

1872年,日本政府在內藤家上繳的宅地及周邊地塊共計58.3公頃的基礎上,為了振興日本的現代農業技術而設立了內藤新宿試驗場。在該試驗場開展了大量的果樹、蔬菜栽培及養蠶、畜牧等實驗,其中包含來自西方的技術及物種。1874年,試驗場劃歸內務省管轄,並新成立了農學研究所。1877年,該研究所移設至駒場,後改稱駒場農學校,是今天東京大學農學部的前身。

1879年,作為新政府農業振興政策的擴展,試驗場的一部分設施移設至他處。在該地則成立了由宮內省管轄的新宿植物御苑。在此期間,庭園中設立了鴨池、養魚池和動物園,作為日本皇室的皇家用地和農場而運營。動物園後來移至上野公園,成為現在的上野動物園。

戰後,御苑與東京車站外的皇居外苑經過整理,作為國民公園對外開放;新宿御苑截至今日的主要看點仍以植物園和養魚池為主,現在的天皇是個魚類學家和水域生態學家,在特定的時候會前往御苑進行考察,故現在御苑和日本皇室的聯繫仍密不可分。

新宿外苑植物園的溫室,用來培植亞熱帶及熱帶的植物。內部的展示相當精彩,確實值得待上一整個下午。有機會來的話一定要去看看。

筆記》溫室裡面不能拍照,算是比較可惜;另外溫室裡面稍嫌悶熱,無法適應的話帶把扇子進去也許會好一點。

其他地點 他のスポット

田園調布站的商業區一側(舊站房的反方向)沒有高低落差,不需要爬上爬下。
世田谷線的下高井戶站是單線單側式始發月台,與都電的三之輪橋站相同;左側是以新宿為中心的私鐵京王電鐵下高井戶站的路軌。
新宿熊野神社是日本三千間熊野神社的其中一間,是最靠近新宿御苑的神社,為周邊商業區的信仰中心。熊野神社通常整個廟區以神社規格建造,但供奉佛,為日本原生的神道教及後來傳入的佛教的融合產物。
千駄谷站是離新宿御苑最近的車站,2016年起,全站配合2020年東京奧運進行改建工程而架起了臨時站房,車站的裡裡外外都在施工;原本的車站是高架橋底式車站,由於只有中央線一條路線經過,形式就和之前的西高島平站類似。